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移动不仅会带来人口再分布,而且对整个人口构成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人口移动对源出地和流入地的影响各不一样,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也大不相同。研究人口迁移流动是研究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指针。 北京、天津两座特大城市座落在古老的河北大地上,在历史上多与河北省同一辖治,其人际联系至为密切。建国后,京、津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口成倍增长。具体地剖析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间人口移动的关系,对研究我国人口移动以及人口城镇化,当前我国人口移动形态特点和趋向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18日上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揭牌成立。建立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是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贯彻中央和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意见的创新举措。北京人口发展研究中心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29个研究基地之一,也是其中惟一一个从事北京人口问题研究的机构。该中心的基础是北京市人口研究所。自1998年成立以来,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始终以深入研究北京市人口问题,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宗旨,坚持做好“两个接轨”:一是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接…  相似文献   

3.
清代北京八旗人口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北京历史人口的研究对探讨北京人口变迁的规律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清代,在长达260余年的历史中,八旗人口一直是当时北京(又称京师)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清代北京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因此,探讨清代北京八旗人口的数量和演变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人口迁移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口的迁出活动通常是指一个特定社区内的人口向该社区以外的变动过程。与人口迁入活动相对应,人口迁出活动是人口迁移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为研究北京地区迁出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探讨人口迁出的主客观原因,估测这种迁移活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而探索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迁移规律,我们对北京1980年至1982年非农业常住人口的迁出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中央书记处最近对北京城市发展方向的指示精神,北京市人口学会于四月二十九日下午召开座谈会。就如何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研究人口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参加座谈的有人民大学人口理论研究所、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公安部、市规划局、公安局、统计局、劳动局、计划生育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的同志共十八人。座谈会由人口学会付会长、市社会科学研究所付所长肖远烈同志主持。  相似文献   

6.
背景人口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建设宜居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北京市努力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人口问题成为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人口会如何影响北京的发展,在北京的发展中需要关注哪些人口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  相似文献   

7.
1995年10月,经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北京市人口研究所。该所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和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同建立,机构设在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根据北京市人口发展的特点,下设“北京人口研究”、“人口问题与社会政策研究”两个研究室。 北京市人口研究所现有专业研究人员11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5人,讲师2  相似文献   

8.
《人口学刊》2015,(6):5-13
人口增长过快、规模过大一直是困扰北京的一个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利用2006~2013年北京16个区县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视角分析产业对北京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研究认为,第二产业集聚对北京人口规模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第三产业集聚对北京人口规模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对北京人口规模增长的抑制作用更大;产业结构高度化对北京人口规模增长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在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条件下,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对人口规模增长的抑制作用将强于第二产业集聚带来的促进作用,两者共同作用下北京人口规模将趋于收敛。本文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已有研究对该问题的定性分析结果,为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调控人口规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代北京城市人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熹 《人口研究》2003,27(5):79-86
人口变化是北京近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 ,指出北京近代人口变化的几个显著特征。第一 ,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 ,人口自然结构变化明显 ,外来人口比重大于本市人口 ,性别比高 ,青壮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一半以上 ,等 ;第三 ,人口社会经济结构呈多方向变化 ,家庭人口趋于缩小 ,从旗人为主到汉人为主的变化 ,教育程度两极分化 ,职业结构的近代色彩 ,等 ;第四 ,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最后 ,本文指出 ,这些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体现了北京城市转型期的特点 ,而这些人口问题的解决程度 ,也将成为衡量北京近代化水平的尺度。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市政府有关领导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美国密歇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北京市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达成协议,共同对北京婚姻、家庭、生育和妇女地位进行合作研究,并于1991年夏在北京城市居民中进行了抽样调查,1992年完成录入及数据检验、处理工作,1993年撰写了14篇论文和调研报告。研究成果现已提交北京市政府有关领导部门,受到重视与好评。美国密歇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巴巴拉主任十分重视此项研究,在各方大力支持下,于1994年5月19日至21日在该中心举行了北京家庭、婚姻、生育调查国际学术会议。中方11名学者应邀赴美,并在会上宣读研究论文,听取评论。国际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合作项目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人口学研究所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宜昌分院联合组织和发起的第三届全国人口社会学讨论会于1994年6月9日——11日在宜昌召开。会议围绕人口控制与社会发展,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口的社会控制问题。与会者认为,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大系统,应依靠社会控制的作用,对人口变动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武汉大学人口研究所研  相似文献   

12.
在联合国国际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的协助下,我国教育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理论研究所筹办的国际人口学家北京圆桌会议,于1980年10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国际性人口学术会议。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官员,非洲、亚洲和太平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朝阳区人口计生委以"幸福家庭、和谐人口"为核心理念,构建以家庭人口文化为中心,以关注家庭成员和谐健康为基础,以关注民生为目的,以"六大工程"为平台的公共管理服务体系,推动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困难家庭在生产、生活、生育、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为实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朝阳区"新四区"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口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会中最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之一是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和流动,特别是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迁移和流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吸引了为数巨大的迁移和流动人口。在我国目前的制度下,所谓迁移人口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生了跨越一定空间范围的位置移动并伴随相应户籍变动的人口。而流动人口则指发生了同样位置移动但没有相应户籍变动的人口。北京是全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也是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因而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大量的迁移和流动人口。1994年10月1日北京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5.
《人口学刊》2018,(6):62-74
本文利用民国北京人口统计档案资料对民国北京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做出动态分析。民国北京人口空间分布的最大特点是分布不均衡、密度大及人口性别比高。北京内外城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远大于四郊,各区人口密度相差悬殊,北京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人口密度增长呈现明显的圈层式特点及差异性变化。北京内城外围各区人口密度及其增长均大于中心区域;外城内侧区域人口密度大于边缘区域,但内侧区域人口密度增长却慢于边缘区域;东郊区、南郊区的人口密度及其增长大于西郊区及北郊区。总体上北京各区人口密度增长表现为内城快于外城,外城快于四郊。北京城郊区人口分布格局并非静止不变,内城人口密度呈现出由低于到最终高于外城的变动,外城人口数量也呈现出由少于到最终多于四郊的变动。民国北京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北京城市居住格局的改变、公共机构的建立、城市商业消费中心的北移及外来人口的聚集等。民国北京男性人口一直多于女性人口,因此人口性别比一直较高。北京男女人口城郊区分布不平衡,外城人口性别比最高,内城次之,四郊最低。民国北京人口性别比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以未婚男性青壮年居多,大量过剩未婚男性人口成为婚姻市场中的被挤压对象,也是社会不安定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奥运会对北京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这种影响将从中办期闻、举办期间延伸到后奥运时期乃至更为长远,将对北京和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北京的人口发展无疑也将受到奥运会的重大影响.奥运会不仅通过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发展等影响北京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再分布,而且人文奥运对北京城市文明和人口素质的提升也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奥运会的全方位影响考察中,奥运会的人口影响没有得到充分地讨论;这种探讨既有重要意义,也存在数据和方法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人口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工作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尤其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人口规律是人口发展和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人口规律是一种社会规律,它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们在人口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不是消极被动的,人们可以研究它,认识它,掌握和运用人口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相似文献   

18.
在讨论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之前,首先应该明确一下人口、人口问题和人口社会学这样一些概念。所谓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下、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人口具有自然属性,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的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既是个经济问题,又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当前的倾向是注意了人口的经济问题的一面,忽视了人口的社会问题的一面。目前便应当重视人口问题的社会方面的研究,这种研究应属于人口社会学。  相似文献   

19.
《人口学刊》2019,(3):28-37
人口空间分布受地域生态环境、商业条件和历史文化差异的影响而呈非均匀性特征。随着大中城市经济优势的日益扩大及限制人口自由流动政策藩篱的消除,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的向心力不断强化。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规模已经突破2 000万人,大规模的人口流入对城市的交通、社会秩序、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住房保障等诸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人口疏解与人口控制成为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重要社会管理举措。同时,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人口红利加速消失的背景下,人口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各个地区竞相吸引的宝贵资源。面对疏解人口还是集聚人口这一现实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回答人口集聚是否拥有经济增长效应并在实证上检验人口集聚经济效应的大小。为此,本文应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我国人口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为了克服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应用工具变量、矩估计等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小学教师数和卫生医疗工作人员数符合工具变量的要求,结果显示人口集聚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此外,通过引入交叉项实证研究人口集聚引发的人口结构效应,即人口年龄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改善人口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基于此,应进一步促进人口集聚,发挥人口集聚效应,特别是通过人口集聚来改善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这对于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更有意义,在实行人口疏解政策时有必要考虑人口结构优化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20.
由于北京人口规模过猛、过快的增长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因此,对北京人口规模调控的讨论从未停止。然而,北京人口规模的过快膨胀仅是一种表象和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北京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匹配导致的居住与就业的错位。为此,在详细探讨北京城市内部人口与经济分布匹配性演变基础上,深入揭示北京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匹配的根源,最后,为北京制定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政策,实现人口与经济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