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初 ,港英当局纠集在港的旧文化势力极力抵制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的影响。直至 1 92 7年初 ,香港青年才邀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到香港演讲 ,在一个文化后进的地区点燃五四新文化火种。鲁迅的演讲 ,揭开了香港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此 ,香港新文学的进程与国内新文学同步。鲁迅对香港新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巴金的小说《复仇》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写作手法,讲述了一个由“幸福”这一话题所引发的故事.小说的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叙述焦距与叙述视角,都有值得研究之处.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三重叙述空间在这篇小说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刘雨 《齐鲁学刊》2003,(1):33-35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两篇以《复仇》命名的同题散文 ,记写的不是以牙还牙的复仇行为 ,而是表达了困境与绝望中的精神报复之意。对那些无聊的看客 ,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让他们无戏可看 ,而对那些饮过自己血的人们的无情的“打杀” ,鲁迅则表现出“哀莫大于心死”的精神绝望。这种充满矛盾与绝望的复仇欲望 ,正是鲁迅当时的精神痛苦和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4.
唐诗人杜甫有一些表达复仇思想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杜甫以鹘作为击恶排难的意象,寄托复仇精神,表达了对危害国家人民的恶性势力的挞伐。杜甫的复仇精神并非单纯的发泄豪侠意气,而是与他的儒家情怀、家族门风、豪侠气概以及爱国爱民思想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却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征服了众多的读者.产生这种艺术感染力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中国新文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性.不论是小说、戏剧还是散文、诗歌,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旋律.这也证明:文学和音乐在起源上是相结合的,虽然后来因为学科分割而分别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优秀的中国新文学著作在本质上还是与音乐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一词在刚进入汉语语境时就产生了裂变,成为两种暗含冲突的范畴:“个体自由”与“群体自由”。而前者是应该服务或服从后者的。这一改变对新文学影响深远。鲁迅则自始至终强调个人的自由与独立,不随声附和他人的意见。虽然在接受了钱玄同的鼓动之后,他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后来又加入了“左联”。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自由,坚持在“群体自由”的名目下不能取消“个体自由”,体现了自己“骨头最硬”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中有不少有关女性复仇描写的篇章,但很少有人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展开深入分析。笔者认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复仇描写类型复杂多样,复仇女性的身份属类、复仇目的、复仇方式各有其不同之处,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汪曾祺创作了文学生涯中标志性的作品——短篇小说《复仇》。汪曾祺在创作思想上广纳各家,在艺术上积极吸收各种创作流派和作家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同时还在作品中对“复仇”的主题处理和小说文体的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从中不难看出,《复仇》的创作明显受到来自国外的影响,主要是意识流手法和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文学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学,是新文化的一个标志性样本。自诞生以来,新文学立足现实,自我构建,独立表达,强化现代品质和民族国家特征,主体性建构取得了成果。现当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文学方向改变、品质变异、经验重塑、历史改写成为常态,主体性被遮蔽。当前,中国文学正在获得与西方发达国家文学同样的发展环境,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在与世界文学良性互动中,创新创造,建构鲜明的主体性,彰显民族国家的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10.
钟诚 《东岳论丛》2012,33(7):25-31
“复仇”是鲁迅思想中独具特色的、引起广泛关注甚至争论的主张,但若仅将其理解为一种情绪化的、非理性的冲动则未免有简单化之嫌.本文以为,对鲁迅复仇思想的理解需结合思想史的大背景,特别是中国社会遭遇现代性冲击所带来的政治共同体之道德基础重建这一大问题;通过“复仇”这一主张,鲁迅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呈现了此种重建的诸多困境,尤其是敏锐的思想者如何处理群己关系这一问题,这是其超越纯粹的文学世界而走向政治世界的一次虽然未必成功却意义重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中西文化冲突的大潮中,鲁迅以他独特的历史“中间物”的文化视角,提出了以“立人”为核心的文化建设主张。这一文化选择深深地影响了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本文通过对新时期的伤痕、寻根、新写实等小说的分析,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这对我们如何真正实现文化的现代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学张力是要在平衡态中包孕不平衡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优秀的文本往往是汇聚了各个层面文学张力的平衡体。汪曾祺的作品在言与无言的对立、叙事过程中、语言的运用中都展示出了文学张力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集中对茅盾1949年以前有关鲁迅的论述和评价进行了梳理。主要讨论了茅盾"鲁迅论"的分期、内容及特点,其中涉及到茅盾在研究鲁迅作品时的几个重要理论术语和提法,指出了茅盾"鲁迅论"对鲁迅研究界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娟 《齐鲁学刊》2005,(4):86-89
对叶赛宁之死的关注是鲁迅思考文学与革命关系的一个焦点,鲁迅从叶赛宁之死中看到了诗人与革命之间难以挣脱的悲剧性宿命。通过苏联革命这面镜子来思考中国革命的问题并探寻中国新文艺的出路,是鲁迅晚年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史料的搜集检阅基础上,力图还原1927年革命文学论争的具体情境,以进一步探讨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之间文学论争产生原因,并力图对各方在论争中表现的行为动机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指出论争不能深入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延安时期曾多层次、多侧面地论述了鲁迅的"历史地位"和"鲁迅精神"。毛泽东延安时期的"鲁迅论"从新民主主义的角度确立了鲁迅的历史地位,将鲁迅及其精神限定在党派政治和现实斗争的需要中,带有极强的政治功利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7.
李新宇 《齐鲁学刊》2007,1(3):84-92
进入新时代之后,鲁迅一直被写在旗帜上。但是,他的思想遗产并不完全符合新时代意识形态的要求。他与新时代文坛掌控者的历史恩怨也是他进入新时代必然要面临的障碍。鲁迅之所以被新时代接纳,主要是由于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对他的推崇。但是,领袖的推崇并不能解决鲁迅的思想实际与新时代意识形态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进入新时代之后,鲁迅必然要面对一个复杂而微妙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王充的文学观主要有四点:一是注重实用;二是求真崇实,反对虚妄;三是反对贵古贱今,提倡写今;四是内容决定形式,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这些观点,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如果把那些以作者对事件的亲历性去感动人的“新移民文学”作品视为已有的“表达范式”的话 ,那么 ,对那些以其独具的言说形式逸出了我们已有的认知经验的作品 ,则可归入“另类写作”的范畴。它们的出现 ,对改变“新移民文学”的言说形式 ,提高整个“新移民文学”的艺术层次 ,无疑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