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大厦的基石。研究劳动价值理论,要坚持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抽象法,要坚持马克思创造价值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投入的活劳动(抽象劳动)的基本观点;要坚持马克思关于多种新活劳动因素不是创造价值的现实泉源但具有价值增值可能性的观点;要把握好劳动二重性学说。劳动的含义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技劳动体现了人类独具的创造力,管理劳动体现了人类独具的组织力,服务劳动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人工智能引导的技术产业革命引发了劳动的新变化,智能劳动不是单一重复的简单劳动,而是富有创造性的复杂劳动.学者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依然适用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存在分歧.从理论维度来看,智能劳动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核,智能劳动属于马克思所定义的劳动范畴,其价值来源有且只有人的抽象劳动,并且遵循劳动价值量形成理论;从实践维度来看,通过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能够解析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新异化、智能机器排挤人、无人工厂等现象;从价值维度来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促进人的本质发展、弘扬尊崇劳动的社会氛围、构建合理经济分配制度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被实践检验和历史证明了的科学理论,至今仍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指导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社会历史和经济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已过渡到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价值论面临着新的挑战.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精髓和真谛,又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进行发展和创新,正确认识科技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刻阐述和剖析,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并指明实现共产主义是扬弃异化的根本道路.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异化劳动现象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为此,全面认识和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前我国存在的异化劳动现象,深化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解,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第三产业价值创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第三产业 (服务业 )价值创造问题 ,认为劳动价值理论与第三产业价值创造问题的内在一致性。马克思已经注意到 19世纪下半叶第三产业的发展 ,并对相关产业进行了具体分析。他所得出的一般结论对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三产业价值创造问题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联系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 ,对服务劳动的性质和服务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前提、途径与科学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经典论述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但是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 ,我们应结合新的历史条件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最近在江苏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价值理论与资本理论”研讨会 ,一批全国知名经济学家围绕新时期发展劳动价值论学说 ,展开了百家争鸣 ,本刊特将会议上有代表性又具理论新意的观点刊发。这组论文 ,从多个方位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新探索、新发展 ,我们期望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经典论述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但是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 ,我们应结合新的历史条件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最近在江苏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价值理论与资本理论”研讨会 ,一批全国知名经济学家围绕新时期发展劳动价值论学说 ,展开了百家争鸣 ,本刊特将会议上有代表性又具理论新意的观点刊发。这组论文 ,从多个方位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新探索、新发展 ,我们期望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峰明  牛变秀 《学术界》2005,26(6):98-111
"服务劳动"和"服务产品"同商品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关系问题,或者说,第三产业发展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系问题,是劳动价值论争论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长期以来没有给以科学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对主张"拓展"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含义和适用范围的"拓展论"提出质疑,并以马克思的原典理论为依据,阐明(1)服务劳动与价值创造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时代不容忽视的问题.马克思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从正面系统、直接地阐发了自己的见解.(2)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来看,一小部分服务劳动因其生产物质产品而在"可能性"上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绝大多数服务劳动因其中耗费的服务劳动力商品和其他物质商品而具有价值,但本身则不创造价值.一切服务劳动和服务产品,只要它们是商品并具有价值,就必然是"物质的",或者说是物质的东西所具有的.服务产品的商品特征和价值规定,与其中的非物质内容比如它的政治的、精神文化的内容,与它的文学的、艺术的、科学的规定没有任何关系.(3)要正确认识服务劳动与价值创造的关系,必须辩证地看待社会的"劳动体系".社会生产的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劳动的性质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同时这些劳动又密切相联,彼此不可或缺.不创造价值的劳动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更不意味着就是剥削劳动.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理论与现实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劳动价值论理论阐述与现实需要之间明显存在一系列差异,突出表现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服务劳动和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按要素分配是否符合按劳分配原则、以及丰裕性前提是否合理等方面.这种理论不能及时满足实践需要的状况,只能通过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来解决.这些差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也包括人们认识观念的变化.为此,我们需要对劳动价值论的创立目的、方法、实质内容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体面劳动是对传统劳动价值观的理论超越,是马克思劳动本质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劳动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劳动者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党和政府强调实现体面劳动,体现了党对社会劳动精神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是党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视野下对民生问题的深层关切.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界的"范式危机"不仅出现在西方经济学领域,也出现在马克思经济学领域.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大讨论,已陷入了"范式危机"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但必须划清两种理论"范式"界限,遵循马克思经济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2.
刘荣材 《兰州学刊》2006,1(1):143-146
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需要进行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按营利性把服务业分为非营利性服务部门和营利性服务部门;按服务提供方式把服务业分为公共服务部门和私人服务部门。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营利性和私人服务部门的资本循环公式。利用所得出的公式,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资本循环理论,本文对服务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营利性服务部门和私人服务部门的服务劳动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技术革命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技术革命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劳动过程的某些新变化,表现在:劳动过程与生产过程进一步分离;生产过程的分工协作关系和生产经营管理进一步发展.新技术革命使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现在:劳动与资本联系的范围不断扩大;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进一步强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进一步加强.然而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并没有过时,因为整个物质生产过程的根本性质没有变,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也没有发生质变,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实质依然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历史理论是基于"劳动发展史"的理论,劳动范畴是马克思社会历史分析的基本范畴.但是,由于马克思没有建立起从抽象到具体的历史理论体系,其劳动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这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障碍.本文主要以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的相关文本为依据,对劳动范畴的基本内涵进行解析,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次序界定了劳动、生产、社会劳动、社会生产这四个基本概念,并明确了其相互关系,理清了劳动范畴的基本概念结构,为进一步梳理马克思历史理论的概念体系与逻辑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批判的是"以物为本"的价值理论,突出的是人的主体性.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对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第三产业理论的提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从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服务消费品、服务的功能、特点、生产公式、发展趋势、非实物产业的划分等 7方面,对第三产业理论作过原则性提示,对我国树立新的产品观和产业观、探索第三产业运行规律、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在实践中发展政治经济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挖掘马克思的服务理论遗产,并不排除从西方经济学中吸取有益研究成果,还包括应该正确认识服务理论与劳动价值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并论证的.以劳动二重性为依据,马克思在扬弃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全部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和枢纽,是坚持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一环.  相似文献   

18.
孙伟平 《社会科学辑刊》2024,(2):5-13+237+2
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性应用,生产和服务的信息化、“无人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与商品价值的创造出现了新形式、新特点,工业时代提出的劳动价值论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智能经济条件下,人的劳动支出早已从以体力为主变成了以脑力为主,脑力劳动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主要源泉;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可以承担一定的劳动任务和劳动职责,它们的活动具有劳动创造价值的一般特性。我们应该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充分考虑脑力劳动、科学技术知识以及智能系统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与时俱进地发展劳动价值论,甚至创造性地建构新型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9.
焦佩锋 《理论界》2009,(10):98-99
<巴黎手稿>表现出马克思为创立新的世界观而开始将各种材料加以汇聚,其中关于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论述占据了文章很大篇幅.马克思指出,无论是重农主义还是重商主义,乃至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理论,这些资产阶级的国民经济学无一例外地漠视了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本质性说明,他们无视"异化劳动"这个严峻的现实,只是满足于抽象的经济学规律.马克思批判的超越了他们的理论,最终提出了扬弃异化劳动,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实践共产主义的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处于"费尔巴哈派"阶段的著作,在这一著作中,虽然马克思在某些局部上开始超越费尔巴哈,萌发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因素,但从总体性质来看,马克思还没有超越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从1845年起,马克思对费尔巴哈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理论,这种理论和《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不同的.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不仅有质变,也有量变,而且正是量变引起了质变.马克思之所以能在1845年创立马克思主义,是与他之前的思想发展的量变相关的,这些量变,包括新世界观因素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