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姓名“妈妈,我生下来时,你打哪儿知道我叫尤佳的呢?”年龄“你几岁啦?”“很快就满7岁了,可是现在是3岁。”父亲“小孩,你父亲有多大年纪了?”“和我一样大。”“怎么会这样呢?”“很简单,我生下来他才开始做父亲嘛!”没哭“孩子,你的手指怎么了?”“给锤子弄伤了.”“怎么没听到你哭?”“我以为你不在家里。”闭眼母亲:“我不是告诉过你吗?祈祷时要闭上眼睛。”儿子:“你怎么知道我的眼睛是睁开的?”夸张儿子:“哎呀,我们的厨房里有一只老鼠有河马那么大。”母亲:“住嘴,我已经告诉过你一万次了,别那么夸张好不好!…  相似文献   

2.
享受孩子     
王晓 《女性天地》2008,(4):51-51
中国人有句老话:乖乖是自己的好。可现在的家长却总在强调:自家孩子怎么那么不如人呢? 看人家的孩子,八九岁的小人,中国话还说不周全呢,英语叽里咕噜鱼吐泡一样,一串一串。你心理有点失衡,是吗? 某某家的孩子书法获全国大奖,笔法老到,你后悔自己的孩子虚度光阴,对不对? 再看同事的孩子在台上大展小演讲家的风采,谈志向,谈竞争,你为你一无所长的孩子脸红了。对么?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的罗伯特·斯腾伯格博士致力于研究一种“多方面”的测验,这种测验考虑到孩子的多方面才能。他认为如果你的孩子4岁以内具有以下大部分情况,那么恭喜你,你的宝宝有可能是超智儿童;如果孩子具有某方面的情况,那么,你的宝宝可能有某种专项潜能。  (1)善于记忆诗歌和富有情趣的电视中的台词;  (2)很少迷路──-尤其是女孩;  (3)能注意到别人情绪的各种变化;  (4)经常问像“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之类的话;  (5)动作协调优雅;  (6)能很好地按调子唱歌;  (7)经常问雷鸣、闪电、下雨等宇宙间的问…  相似文献   

4.
3岁,他去上幼儿园了,看着他小小的坚强的背影,心中又喜悦又有点小小的心酸。离别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兴得奔跑过来,扑在你的怀里。跟你说:妈妈,我想你了。那一刻,抱着孩子就像抱着了整个世界。6岁,他上小学了,孩子终于走进校门,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事情,孩子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却没想到,这也是孩子离开我们的第一步。他已经对与你分开一天习以为常了,而  相似文献   

5.
幽默笑话     
《金色年华》2010,(8):64-64
心情一样 那天我和两个好朋友去喝咖啡,其中一位有个1岁的独生子,我们聊起那孩子似乎长得太快了。孩子他妈妈说:“将他穿不了的衣服丢掉好难过,因为我知道他再也不可能变回那么小了。”  相似文献   

6.
生活拼图     
圆子 《现代妇女》2009,(12):52-52
我是一个5岁孩子的单亲母亲。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高中时的一位同学,他现在是我们县医院的医生,一直未找到合心意的女朋友。他热烈地追求我,并表示会把我的孩子当做亲生孩子一样看待,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我们结婚了。  相似文献   

7.
新月 《女性天地》2006,(2):50-50
阳阳跟妈妈到单位玩,我们逗她:“阳阳这次考试得了第几名呀?”“第三名。”“为什么没考第一名啊?”“我没抄。赵明抄了,得了第一名,老师没有看见!”又问她:“你是三好学生吗?”她说:“我妈没有给老师送礼,所以我没有评上三好生。”这是一个10岁孩子的话!我们这些做大人的真不知道怎么看现在的孩子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如果心理不健康,就会有这样一些症状:胆怯、焦虑、苦恼、烦闷、自卑、自私、嫉妒、不合群等。比如,同学考试得了高分,他会觉得是偷看得到的;别的孩子比他多得了一面小红旗,他会认为是老师偏向。假如他总…  相似文献   

8.
吕斌 《当代老年》2010,(6):10-11
“孩子,你一定要为爸爸妈妈争气啊,你看看为了你成长,爸爸妈妈花了多少心血与金钱哟!”相信对这一句话,不少做家长的人都很熟悉。的确现在有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艰辛,经常在孩子面前罗列孩子自出生以来的各种费用,和孩子算起了成长的“金钱账”。那么这样的做法值得提倡吗?教孩子学会感恩,是否一定要通过算金钱账这一方式来达到目的呢?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方式吗?  相似文献   

9.
依可 《伴侣(A版)》2007,(9):30-31
是的,你知道自己仍然爱他。你的心告诉你要理智:他是我10年的爱人,孩子的爸爸,我们曾一起走过那么多美好的日子,他不过是犯了一个"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但情感却不由自主:他连爱情与婚姻的基础——忠诚与信任都破坏了,让我拿什么去包容和原谅他?  相似文献   

10.
青萍 《女性天地》2005,(2):54-54
孩子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你想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这样叫人伤脑筋,就先要了解他这样做的背后动机是什么。其实,总的动机无非就是一个: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孩子有些什么心理需要呢据心理学家分析,每一个孩子都  相似文献   

11.
<正>我和孩儿他爸都是博士,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可我们那刚上高一的儿子,却一直在用各种方式抵抗。最近他竟然想把头发染成红色的,还打了耳洞戴了耳钉。你是怎么下的工夫?是看着他按时完成作业、要求他必须考高分?或是告诉他要读到博士混个一官半职?如果是,那么你的孩子有今天的状况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12.
如何鉴别自己的孩子具备某些方面的能力呢?在美国康涅狄州耶鲁大学任教的罗伯特·斯腾伯格博士致力研究一种"多方面"的测验方法,他认为如果你的孩子4岁以内具有以下大部分情况,那么恭喜你,你的宝宝有可能在这些方面具有出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杰明斯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 ,5 岁以前已经可说是整个人类整体智力开始生长和智能发展最快的一个年龄阶段 , 对一个 18 岁的少年他所希望能够轻易达到的正常年龄平均智力发展水平而言 , 其中 50% 的正常人平均智力是 4 岁以前儿童能够轻易获得的 ,30% 则是 4~8 岁以前能够轻易获得的 ,20% 则是 8~18 岁前能够轻易获得的。3 岁左右的孩子,是孩子的大脑发展最快的阶段,在此阶段受到的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 , 直接关乎幼儿的智力开发、人格健全以及个性教育。现在家庭大多都是一个或两个孩子,家长对孩子十分的爱护,关于自己和孩子的任何一件事情家长一般也都是会大包大揽的做好 , 即使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家长也很少让孩子动手。最终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较低、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度很高、承担压力的能力比较弱 , 这些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利用手工劳动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给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10岁的儿子不喜欢干活,我就用金钱奖励的方式来鼓励他:刷碗5毛钱、洗袜子1元、拖地2元……钱不多,儿子却很踊跃,而且活儿也干得不错。但我没想到,后来他下楼给妈妈送钥匙也要价1元,帮忙照顾小弟弟也要5元钱。我不想再物质奖励了,但希望孩子能养成帮家人分担家务的习惯。在孩子成长的某个阶段,用物质来奖励,表达的是我们对孩子某个行为的肯定、鼓励和"你要继续这样哦"的期许。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要有让这  相似文献   

15.
正7岁儿子很胆小,过个小水沟都要让我们抱。为了锻炼他,我们带他去攀岩。爬到一半时,儿子大哭着要下来,他爸坚决要求他爬上去,儿子大哭着爬上去了,他爸又要求手必须摸到最高处,孩子依然是大哭着完成的。看到儿子下来后手心冰冷,我突然想:这样去锻炼孩子,好吗?研究发现,在10岁之前,几乎有一半的儿童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岁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心理,43%的6~12岁儿童,则有7种以上的害怕  相似文献   

16.
正说到"撒娇",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女人和孩子,但你想过老人也会撒娇吗?事实上,生活中有些老人就是通过自己的"另类撒娇"来达到自己多见孩子的目的。我们认为,老人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让子女懂得自己的心理诉求,当然最佳的"撒娇"方法是坦诚地说出来。  相似文献   

17.
儿子14岁生日那天,我郑重地对儿子提出一个要求:以后我们一起出门,如果公共汽车上只剩一个空座位了,请你给我让座。儿子很吃惊,以前都是我为他让座,这仿佛是天经地义的。虽然我也要他为老弱病残孕、婴幼儿让座,可没告诉过他要为父母让座。看到儿子吃惊的样子,我认真地对儿子说:“孩子,你已经14岁了,长得和妈妈一般高了。你现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妈妈已人到中年,腰腿都不如从前了,所以妈妈要在你生日时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理解吗?”儿子说:“妈妈,我懂了!”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将来能够独当一面,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他自己去面对他的生活。我曾经问一位妈妈:"你的孩子自立吗?"这位妈妈无奈地说:"他才不自立呢。被子从来不叠,衣服也不洗,连做作业都得我们催。"听到这段话,估计很多家长都会频  相似文献   

19.
安子 《女性天地》2008,(9):48-49
很多父母都喜欢说这样一句口头禅,“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啊。”边说还边摇头,仿佛教育孩子是头等苦差。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是二件头疼的事情,那么孩子们一定也会觉得接受你们的教育是一件糟糕的事情。那么,我们不妨学一学韩国第一妈妈张炳慧,将养育孩子做为幸福的组成部分,做一个幸福的妈妈,然后把幸福做为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  相似文献   

20.
心理专家发现,对自身仪表的重视与否,将影响到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及一生的心理成长。那么,过分地注重外表会不会影响学习,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仪表习惯呢?中国的家长总是喜欢为自己的孩子做主,"他还小呢"是最常用的理由。其实,说出来可能让人吃惊,孩子从两岁开始,就已经对自己的形象有意识了。那个阶段,孩子刚刚建立起"我"的概念,自我意识逐渐提升。家长不要怕他"小",应该主动和孩子沟通他的穿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