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背景   在刚刚结束的首届见证三峡民间艺术节里,来自成渝两地及库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齐聚万州,他们不仅参加了艺术节活动,观赏了民间文艺节目,还对库区人十分关注的新三峡旅游,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   ……  相似文献   

2.
巴山踩堂戏     
杨斌 《西部观察》2005,(7):29-31
大三峡是块艺术的宝地,在百花齐放的三峡民间艺术文化大观园中,巴山踩堂戏就是比较经典的一类艺术瑰宝.一批酷爱民间艺术的三峡艺人,要么三五结队结合当地习俗穿花装、扮鬼脸;要么打扮古旧轮流上台唱古戏;冥冥中,让人怎么也无法琢磨透每一段踩堂戏中的每一个细节,究竟又有多少意味无穷,但在三峡库区腹心,踩堂戏却始终在多年的风俗沿袭中,成为当地老百姓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同样,踩堂戏也成为三峡库区一种奇特的民间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3.
激情的号声,喧天的锣鼓,2005年6月21日,三峡都市报社见证三峡文化街迎来了新的“贵族“,名为“中华巨龙“、“圣火“、“大肚能容“的三个巨型根雕在众多市民的惊叹声中落户三峡根艺馆,并将在首届见证三峡民间艺术节接受市民赏析.……  相似文献   

4.
冯敏 《中州学刊》2005,(5):249-250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植根于中原文化深厚土壤的民间艺术,成为中原人民赖以生息繁衍、励韧不衰、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量.中原民间艺术不仅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还蕴藏着弥足珍贵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中国文化具有"文化母语"的价值,对现代文化产业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是在通俗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具有十足韵味的艺术形式.虽然没有非常拘谨的框架结构,却是流传最为广泛和突出的艺术类别,其蕴含的文化艺术价值不容忽视.然而,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形式的文化艺术层出不穷,新的娱乐方式以及电子传媒技术的不断产生,民间艺术濒临灭绝的危险,出现了传承断代、观众得不到新的给养等严重问题.本文浅析非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的价值与现状,通过对河北民间艺术的论述,提出有效策略,以使民族民间艺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燕昱 《甘肃社会科学》2012,(2):251-253,258
陇东皮影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朵奇葩,其造型特征主要源于陕西皮影.陇东皮影在环县、庆阳、平凉、华亭等地区普及面很广,是当地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人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电视、电影、网络文化等新的艺术形式对皮影艺术冲击很大,皮影艺术传承与发展面临危机.对陇东皮影造型艺术的传承、造型特点进行研究,探索其保护和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7.
“发扬光大民间艺术,传承文明见证三峡.“随着主持人铿锵的话语,2005年6月26日上午8点30分,在首届见证三峡民间艺术节中,三峡都市报社新闻广场举行的“千人对歌赛“,歌声飞扬,激情荡漾,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8.
张建 《西部观察》2005,(4):40-41
三峡沧海桑田,是目前我国区域旅游格局演进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三峡水库淹没、搬迁和新创的旅游资源数量系近年之最.三峡旅游产业经历了江上旅行、国际旅游高速膨胀、国际国内有序增长四个阶段.三峡旅游产品已从观光为主转向休闲、探险、科考、会议旅游综合形态.三峡旅游曾因“秀、雄、险“而闻名天下,在“告别三峡游“短期制约后,重塑了“新三峡、新库区“形象.……  相似文献   

9.
齐鲁民间艺术是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功利性与纯粹而浪漫的艺术品性,既矛盾又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它关于政治、经济、宗教的复杂态度。一般地说,相对切实的社会生存与发展需要,齐鲁民间艺术并不认为艺术品性是最重要的,当两者不能统一时,它完全有可能趋从前者。这一点,除可从中华一体化文化的历史性规定中获得某种解释外,而衍生于齐鲁这块浸透了伦理政治型文化精神的土地上所不可避免地带有的更为浓重的社会性色彩,决定了它必然更为崇实。本文认为齐鲁民间艺术因此便有一种文化思维和文化方式的潜在定势。这种定势在发展齐鲁民间艺术的独特文化精神和艺术品性上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艺术在中华大地是具有代表性的,在国内同一种类的民间艺术中,地方风格特点也十分鲜明.然而,尽管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河北民间艺术,但长期以来,河北民间艺术的生命活力、价值和意义却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对河北民间艺术的理论探究、实践开掘和现代意义的观照还显得有些薄弱.而要使这一现象得以改观,就必须深入发掘民间艺术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河北地方文化建设.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注重横向联系,总结地域文化规律;二是建立活体博物馆,广泛播撒传统文化精神;三是从儿童着手,注重文化传承;四是总结历史传承热点,推进河北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劳动号子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是传统社会生活方式的体现,在传承过程中既有实用价值也带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劳动号子的传承研究,主要从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缺失,得以展示的民俗生活的脱离,及其艺术表现和文化审美接受的差异这些劳动号子所面临的现实境遇为切入点反对“盲目”传承.从艺术本质、艺术元素、精神内涵方面提出了更加理性的传承方式,同时也是关于劳动号子的文化内涵在人类学方面的探析研究,力求揭示此类民间艺术形式传承及生存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6月24日至27日,在浙江慈溪市举行了首届中国吴越文化民间艺术研讨会。向研讨会提交论文的有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作者,其中40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到会参加研讨。 以吴越文化为前提来探讨民间艺术,既深化了吴越文化的研究,又拓展了民间艺术研究的内涵、范围和视野。这次研讨会就吴越地区民间艺术的整体特征或某一民间艺术的源流、沿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作了科学论证与预测。这次研讨会于学术方面的主要收入获为:(1)地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从某种意义讲,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母体,它从古至今大多存在于群众文  相似文献   

13.
川泉 《西部观察》2004,(7):28-35
“巍巍三峡热情满怀,茫茫九州情洒库区.“   这是白山黑水燕赵厚土巴蜀楚天与渝东门户的倾谈;这是八闽大地粤港雄风浦江海河与三峡库区的凝眸.伟大的三峡工程将天城与全国连为一体,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燃起熊熊火焰.凝着那份深情,天城抢抓机遇,努力工作,得到了全国人民及各省市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自三峡移民工作开展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不仅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而且一批移民致富带头人正在不断涌现。但是,库区农村外迁移民的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加快库区农村外迁移民的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川泉 《西部观察》2004,(8):28-35
“巍巍三峡热情满怀,茫茫九州情洒库区.“   这是白山黑水燕赵厚土巴蜀楚天与渝东门户的倾谈;这是八闽大地粤港雄风浦江海河与三峡库区的凝眸.伟大的三峡工程将天城与全国连为一体,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燃起熊熊火焰.凝着那份深情,天城抢抓机遇,努力工作,得到了全国人民及各省市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周麒麟 《西部观察》2004,(12):56-59
编者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重庆市万州区视察时提出,要圆满建好三峡工程,必须搞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要使三峡移民安稳致富,必须解决库区产业空虚.国家开发银行急库区人民之急,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倾力支持万州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展示了库区发展不仅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时值全国各地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支持三峡库区产业发展,促进移民安稳致富之际,本刊特别推出国家开发银行支持万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感人历程,旨在弘扬先进,并对社会各界支持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各种不同的环境、社会、文化等综合因素对文化艺术的创造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生态学将文化创造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是一种综合、整体、动态的社会文化研究。对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即民间文化的价值观念、自然环境意识、生活方式、造物观念、信仰观念、技术因素、民间社会组织形式,以及文化的时空发展等内容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全面整体地认识民间艺术,协调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认识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状态,谋求对民间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满族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萨满神歌作为满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反映了满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是满族人民生活和劳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满语萨满神歌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中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在艺术人类学观照中,民间艺术旅游展演作为一种旅游景观,是为满足旅游消费市场需求而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的资本化转换,从而使得传统民间艺术成为旅游产品和文化商品。民间艺术旅游展演还是一种审美文本,凭借丰富繁华而又充满异质特征的艺术符号,不断辐射审美想象,让旅游消费者产生旅游愉悦感。实质上,民间艺术旅游展演是由多种文化力量共同塑造而成的社会文本,聚合了多重相互冲突而又相互妥协的逻辑力量,凸显出传统民间艺术于社会转型期而生成的自我延续和调适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二人转是土生土长的东北民间艺术,据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是东北民间艺术的瑰宝。笔者考察了作为东北文化载体的二人转艺术,并分析了二人转艺术中东北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