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编辑活动是人的智力的创造性的运用和情感意志的自觉表达。对于按照严密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程序来组织的物质生产活动来说,编辑生产活动是相对自由的,具有主体创造性。编辑主体创造的对象主要是指作者的草创作品及其选题背景信息材料、题材背景信息材料,即原文化客体。编辑主体的创造性必须以客观地反映原文化客观、正确感知原文化客体为前  相似文献   

2.
自由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主体与客体、实践与认识、自由与必然、自律与他律、改造与享用等一系列范畴。为了把握自由的本质,理顺自由与上述诸问题的关系,有必要对自由的要素和结构做一番分析。当我们对自由进行结构性考察的时候,就会发现,自由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而且这种统一是双重和双向的统一。首先是主体统一于客体,而主体统一于客体又可分为两层,一层是知的符合,另一层是行的顺应;其次是客体统一于主体,客体统一于主体也可分为两层,一层是客体按照主体的计划改变,以符合主体的目标,二是价值客体和改造客体的活动本身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自由就是以上诸要素的有机统一,是主客体达到双重双向统一所进入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道德惩罚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制裁手段,对于规约和范导道德行为体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惩罚实现的前提是被惩罚的对象应该具有意志自由,只有意志自由的道德主体才能承担道德责任;社会舆论在社会中的强大影响力使其成为道德惩罚实现的基本手段;道德自觉促使惩罚的主体行使道德权利同时促使惩罚的客体承担相应的道德义务,因此道德自觉是道德惩罚实现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根据黑格尔的理解,人的本质是人格,人格就是意志的自由.人为了理念而存在,必须给它的自由以定在,人格的定在是所有权.与实定法中所有权概念不同,人格权本质上是物权,因为惟有人格才能给予对物的权利.所有权的客体不仅包括了与自由相对立的物,还包括了人本身(主体自己的生命和身体).所有权的确证要靠三个环节即直接占有、使用、转让,以上三者分别是意志对物的肯定判断,否定判断和无限判断.  相似文献   

5.
在庄子看来,人与现实之审美关系的建立,得之于主体对客体的顺从、无为。唯其如此,主体便可以自由的心态创造与鉴赏客体,此时,主、客体之审美关系进入一种最佳的自由境界,这便是庄子追求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试析叔本华意志论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形而上意义刘敬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魏金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一、叔本华主体与客体关系思想的合理性及其问题叔本华在其代表性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世界是我...  相似文献   

7.
权力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现象,它是指某一主体(权力角色、或曰掌权者)凭借和利用某种资源对客体进行价值控制,致使客体服从主体,以实现主体意志、目标或利益的能力及其影响力。权力起源于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和群体组织有序运转的指挥、决策和管理力量。就其本质而言。权力是一种公共意志,但在不同的社会中,权力  相似文献   

8.
论主客体实践自由与美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实践美学将美的发生和美本体仅置于人类社会领域里对待,仅就主体实践自由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不大可能完备地解答美的本质问题.美根源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的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象化即自然化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化,由此而生发出客体实践自由和主体实践自由,产生了自然美和人化美.美的本质实质上就是宇宙自然的非自觉自在的客体实践自由和人类社会的自觉自为的主体实践自由而形成的无限永恒的自由创化.  相似文献   

9.
对应着主客体的对应关系,犯罪主体的构成要件地位应予肯定,且可通过“逻辑起点”、“必要要件”与“首要要件”来描述其犯罪构成地位。作为犯罪主体的实体内容,刑事责任能力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并承受刑事责任的行为能力。作为一种“相对恶的意志自由能力”,刑事责任能力具有“相对恶的意志自由性”这一属性,且其本质是“刑法规范违反性能力”或“刑事违法性能力”,是由“犯罪能力”到“受刑能力”的“过程性能力”和“结构性能力”。刑事责任能力不仅是“犯罪构成主体要件的核心”即犯罪构成“逻辑起点”的“核心”,而且是刑罚论最基本的“主体性前提”。在四要件犯罪构成中,犯罪客体必要性是主客体对应的哲学结论,是“社会关系法”的当然结论,是犯罪客体解释力的当然结论。犯罪客体的分类与分层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犯罪客体可进行同类客体层面的分类和直接客体层面的分类:前者是发生在“国家法益的犯罪”、“社会法益的犯罪”和“个人法益的犯罪”内部;而后者可采用数量多寡、载体形式等标准进行。特别是复杂客体,应予以“手段性客体”与“目的性客体”或“原因性客体”与“结果性客体”的结构性把握。至于所谓“随机客体”等,是需予澄清的“伪客体”。由“总客体”到“同类客体”再到“直接客体”,是犯罪客体的内容分层;而由国家层面的犯罪客体到社会层面的犯罪客体再到个人层面的犯罪客体,是犯罪客体的社会结构分层。犯罪客体的分层对应着犯罪客体的结构性,映现着刑法分则体系的体系性及其完备性。   相似文献   

10.
意志、自由和法是黑格尔法哲学的基本概念,三者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但是又不能简单等同。意志是自由的主体和法的出发点:自由是意志、法的基本性质和实体;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作为法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抽象法、道德和伦理同时也是自由的不同实现形式和意志的不同发展阶段,是自由意志的由低到高、由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黑格尔通过对意志、自由和法的本质的阐释,深刻揭示了法与法律的本质区分,以及伦理、道德与法的内存统,埘我们当前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虽然人们在自由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这个问题上可能产生分歧或争议,却都会认为自由是有价值的。凡是有效同意,都因以自愿或自主为其必要条件而必然蕴含自由。由于同意蕴含有同意主体的自由,而自由又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价值,因此,同意在某种程度上也便具有了自由的价值。虽然同意以同意主体之自由为前提,没有自由则往往使得同意归于无效,但在实践中,这样的失去自由之前提的同意却并不少见。导致作为同意前提的自由阙如的原因,可以大体上概括为这么几种情况:威胁、欺骗、诱惑、压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程”是一个新的学术研究的概念和范式。2006年4月初,由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发起的在西安举行的我国“首届社会工程理论与方法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对“社会工程”的概念,研究的对象、方向与路径,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性和其它发达国家研究的模式特点等方面从不同的学科专业角度进行了研究探讨,并认为,提出这一新概念并推进其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导致我国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战略性转变,对合理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和思维以直觉和感性为特征,“兴”作为文艺鉴赏之初沟通心物、融合主观与客观的触发点,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的这一特征。“兴”的传统,就是倡举一种闻释的自由性,充分发挥鉴赏者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审美自由问题是整个审美活动本质之所在,而审美对象的自由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认识审美对象的自由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厘清德国古典美学和马克思对审美对象自由问题的观点和逻辑是我们理解审美活动本质的最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法治对民主监督的实施具有重大的保证作用, 因为法律是促使权力主体自我约束的强大威慑力量, 是提高监督行为的权威性、准确性的重要条件, 是监督行为程序化的根本保证, 是行使监督权力的可靠保障。要创造民主监督所需要的法治条件, 就必须加强民主监督方面的立法, 强化监督主、客体的法律意识, 提高监督主体的法律素养, 保证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在国家法律和监督法规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16.
高校网络舆论场主导权的内在生成是由生成主体、内容、载体和客体的协同运行所决定的。 在其生成机理的演进中, 信源“编码”是逻辑起点,信道“译码”是逻辑展开,信宿“解码”是逻辑归宿,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有机统一 的逻辑体系。 为保障高校网络舆论场主导权的良性生成,要重组生成主体、重构生成内容、重建生成载体、重振生成客体,增 强高校网络舆论场主导权的引导力和感召力,占领高校网络舆论高地,保障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哲学反思对象的问题,是以必要的知识为前提而体现出来的关于某个对象无知的自觉意识状态。实践和认识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矛盾运动通过问题的形成和解决彼此联结在一起,并相互作用。哲学的问题意识就在于从哲学的角度重视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以破除独断和昭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8.
虚拟主体性:主体性发展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空间对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虚拟主体性与现实主体性相比的一个最重要区别在于允许“身体缺场”。这一重要区别引发了虚拟主体性的一系列新特征,诸如:主体智力的空前提高、主体自由度的空前提高、主体开放程度的空前提高。同时,虚拟主体性把主客交融的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虚拟主体性也带来了主体性发展的新问题,如心身关系问题、道德责任问题、自我认同问题及高风险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主体性理论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关键词:合法性、现代性与话语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法性、现代性和话语权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关键是发展经济、富国强民;完善法制;惩治腐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现代性转化,主要特征在于世俗化、大众化;科学化、理性化;平民化。合法性、现代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题中之义,但也有自己的特别方式,要在把握主体、对象,表达方式,概念和主题选择构成话语规则的四个纬度之间规律性的基础上,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关系密切。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品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公共性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学理支撑,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手段必须围绕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