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再论素组:语言分析的新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素组是客观存在的一级语言单位 关于“素组”这个概念的提出理由,笔者已经在《论素组》 (《松辽学刊》,1992年2期)一文中作了阐述。我们所说的素组是指大于语素的一种构词单位。分析一个多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就自然会得出素组这种语言单位。比如,“青春宝”(药名)是由“青春”和“宝”两个语言单位直接构成的,“一洗黑”(化妆品)是由“一洗”和“黑”两个语言单位构成的。在这两个词中,作为构词成分的“宝”和“黑”,我们都称作语素,而同样作为构词成分的“青春”和“一洗”,能否也称之为语素呢?显然不可以。因为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如果我们把“青春”、“一洗”之类单位也叫作语素,那么,原来为语言学界所普遍承认的语素定义就不能不加以更改了。有人试图把这种语言单位叫作“合成词(语)素”,那也仍然无法回避上面提到的矛盾。既然是“合成”,当然就不可能是“最小”了。可见,这类由语素合成的语言单位的确不能再称作“语素”,即便是加上某些修饰语也还是不可以。也有人另僻蹊径,提出词素、语素分工的设想。即语素的含义基本不变,依然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而词素则被赋予新的含义,指的是词的构造成素,是词或词干的直接组成成分。这样,“青年  相似文献   

2.
国内语言学界通常将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等同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体,这根本违背索绪尔的符号价值系统观。能指是“音响形象”,不是“语音”。“能指-所指”一对概念集中体现着索绪尔的符号价值系统观,而“语音-语义”一对概念体现的是索绪尔所批判的分类命名集语言观。  相似文献   

3.
水浒之骂,堪称一绝,古今中外,无出其右。 有怒骂——鲁智深醉打镇关西: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作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作镇关西!  相似文献   

4.
1.有一种流行的观念,认为历史的连续性就是稳定的同一性和不动摇的确定性,非连续性不过是表面现象。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种流行观念的典型表达:“宗”是不变的同一性和确定性,它贯穿于“万变”的表面现象之中而坚持不动,历经千年万载,这“宗”只需打扫打扫外表的浮尘就可以拿过来照旧发挥其作用与意义。这种永恒不变的“宗”的观点是尼采早已驳斥了的抽象的“同一性”概念。这种历史观,意在复制原本、重演历史。持这种观点的人即使明知原本不能完全复制,历史不能完全重演,他也要在“宗”字上面做文章,只要“不离其宗”…  相似文献   

5.
寄养宠物 去年“非典”时期,那些神经敏感的人见到猫、狗就头皮发麻。有一家饭店的老板心里想,面对这种情况,餐厅公然拒绝“牵狗一族”进餐似乎有点不妥,但完全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也必将后患无穷。于是他顿生一计,空出一间房子免费为就餐顾客寄养宠物,这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常常着力使某些语言因素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与对立性,以便摆脱习惯性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即突破言语结构常规,进而组成异乎寻常的、与众不同的、全新的语言模式。这种形式上的“求异”、“求新”,在人们的心理上唤起特定的情感态度.产生特定的审美感受。双关就是在特定条件下,“有意识地使同一个词或同一句话,在同一上下文中具有两种不同含义”的一忡表达方式。它和1用语音、语义因素的差异性,构成语言表达上具有表层和深层的双重表意功能。表层又仅作为传达深层义的媒介而存在,深层义则通过表层义来体现。…  相似文献   

7.
英汉"矛盾修饰"手法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矛盾修饰指的是在同一个语言成分中,语义相互矛盾的语言单位存在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语言现象。用于这类修饰的词叫做矛盾修饰词。在英语中,矛盾修饰历来被看成是修辞手段的一种,这种修辞格叫Oxymoron(矛盾修饰法)。在汉语修辞研究中,通常没有矛盾修饰这种说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汉语中没有类似的语言现象。陈望道和宗延虎等人所说的“反缀”、“奇语”和“反映”实际上就是指这种语言现象。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汉语中的这种类似现象也叫做矛盾修饰。本文以英语Oxymoron和汉语“反缀”的定义、解释作为切入点,从结构形…  相似文献   

8.
使用归纳法、演绎法、对比分析法、图像法等对趋向动词“过来”、“过去”单独做谓语的情况展开认知分析。通过对“过来”、“过去”的语义分析与意象图式建构最终得出以下结论:“过来”、“过去”的语义并非完全对称,“过来”包括空间位移语义、时间位移语义和状态位移语义,而“过去”包括空间位移语义一、空间位移语义二、时间位移语义、状态位移语义和事件位移语义。  相似文献   

9.
嵌入"到L"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及语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到L”在把字句中的位置不同,使这种把字句表现为三种句式。能进入“到L”把字句的动词多为完成持续性动词,并与“到L”相互制约,使“到L”在句中显示着因不同的语义指向性而形成的不同的语义特征。“到L”把字句三种格式在具体的语境中在表达效果和话语衔接上都显示出特有的语用价值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全球观念,指的是主体在了解国际环境,了解“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基础上,以国际环境,“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为背景,对自己的国家、单位及个人的地位及发展趋势等的看法.它是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一个复杂系统总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语言系统也1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但语言这个系统应该划分为哪几个子系统,则有不同的看法。传统的看法是把语言系统划分为语音、语汇(词汇)和语法三个子系统,现在又有不少人把语言系统划分为语音、语义和语法三个子系统。前者没有语义的地位,后者没有语汇的地位。在我们看来,无论是前一种划法还是后一种划法,都是不全面的。对语言系统的划分,应该充分考虑语言系统本身的特点。语言是以语言符号为元素构成的系统。作为系统构成元素的语言符号,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  相似文献   

12.
“绝地天通”作为中国观念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所反映的是中国原创时期的观念转型 :从本源的生活感悟到形上的哲学建构。这种形而上学在形下的制度上的落实 ,便是汉代以来作为专制秩序的礼制的建立。原来“天地人神”浑然一体的交融关系 ,是一种本源的生活领悟 ;而“绝地天通”的发生 ,则是这种本源情境的打破 ,它最终导致了大本大源的蔽塞 ,而成为后来的封建专制主义意识形态在观念上的最初根据。因此 ,“绝地天通”的观念必须接受我们的破解。这种破解的目的在于 :引导我们从“天人相分”“人神不杂”的礼制秩序向“天人合一”“人神杂糅”的生活本源的回归 ,而将我们带向当下的本源的生活领悟。  相似文献   

13.
有必要将西方语言哲学之意义论的相当部分归还给语义学,以加强对语义系统的研究。什么是语义?1989年版《辞海》对语义所下的定义是:“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即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内容。”这个定义似乎有声;同义反复。应当认为,语义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中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其内容是关于思维对象(客体老客体的特性、结构、功能、关系与运动变化规律)的信息,是客体对象观念化的反映。因此·语义涉及到同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语义/语壳的关系(话壳,即传统话形学所说的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语义/客体对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像"准妈妈"这类"准:+N"的语义模式是当代汉语中新出现的一种词汇现象.这种词汇模式表述的基本语义是"程度上还不完全是N,但可以当作N来看待".这种模式要求它的陈述对象处在"未N而必N"的语叉状态下,表达一种"对N的预期并先行在整个模式中提及N"的语义特点.凡是处在这种语义状态下并且具有这种语义特点的"N",都可以成为这种词汇模式的作用对象.此外,这种模式中的"N",必须具有由"非"到"是"发展变化的可行性和趋势,必须对于说话人、听话人或话题主体具有特别的意义,并且有"先行提及"的必要.研究这种模式的语义特点,总结其使用规律,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词汇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福柯的"人之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福柯“人之死”的观点广为流传 ,但也引起了广泛的误解。本文记述了福柯“人”这一观点的特定含义 ,指出 ,“人”在福柯那里主要是人文科学意义上的“人” ,即有关人的观念、学说和思想 ,也即康德意义上的人类学。福柯分析了对“人”的现代思考是从 19世纪出现的 ,到尼采为止 ,这种关于“人”的思考和观念趋于终结。因此 ,“人之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死掉 ,而是一种始于19世纪的关于人的学说、观念和学科的死掉。而这种学科的死掉 ,同尼采的“上帝之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现在,在部分同志中存在一种观点,认为苏联模式和斯大林体制的“内涵”、“内容”,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这是把苏联模式、斯大林体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国外有识之士所说的“中国模式”相混淆,把两种不同社会主义模式框架下概念字面相同、而却有着完全不同内涵的东西混淆了。对此,我们是应当分辨清楚、不能含糊视之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学界有关悻论问题的研讨中,“悖论是辩证矛盾”是一种有着广泛影响的观点。70年代末80年代初,杨熙龄教授在评价西方逻辑悻论研究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修论是形式逻辑系统中出现的辩证判断”(可理解为认知层面的一种特殊的辩证矛盾)的观点,并述介了罗马尼亚员利·瓦尔德院士等人类似的主张以及与之相呼应的西方“不协调逻辑”学派的“真矛盾”理论①。针对这种观点,张家龙教授曾连续撰文,以语义掉论和集合论修论为例,严格地论证了停论的逻辑矛盾性质,指出如果把停论当成辩证判断,“这就把辩证法变成了逻辑矛盾的庇护所,从…  相似文献   

18.
高亚亨 《中州学刊》2012,(3):204-206
心理认同类“把”字句是句式之中出现两个宾语的一种特殊的“把”字句.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语义特点十分明确:第一是它具有隐喻性,表示“人们把物理空间图式投射到心理空间层面的结果”;第二是说话人的主观性,说话人的主观性主要是通过说话人的视角、情感、认识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音位是语音中一种彼此对立、而又能区分意义的语音特征。它可分为“音段音位(segmental phonemes,即元音、辅音和它们在词中的组合)和“超音段音位”(Suprasegmental phonemes.即重音、声调、音长和音渡)。任何人在学习一种外国语的语音系统时都要受到本族语发音习惯的干扰。这种干扰程度的大小,往往与人的年龄成正比。成年人的本族语发音习惯更是根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人对自然的“伦理性”关系不同于探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 ,这涉及到我们如何重新理解“自然”的观念 ,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把握这种“伦理性”关系。只有把自然理解为“活的”存在 ,依据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思想 ,在人的“超生命”的生命活动中才能生成和建构这种“伦理性”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所谓的人对自然的“生命价值”的创造 ,也是一种真实的人本主义的理论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