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叶”诗派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一个高度自觉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本文从两个视角对“九叶”诗派进行分析:一、诗歌理论与文学批评;二、创作实践与艺术风格。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九叶”诗派之所以在时隔30余年后得以重新浮出历史地表为时代所认可,就在于它那高度自觉的现代主义意识与追求深度经验的先锋风格和新时期的诗歌期待视野产生了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2.
《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诗人、新月诗派的主将徐志摩先生的代表诗作。该诗既融入了自由体诗歌的现代元素又继承了传统诗歌的意蕴丰富、音律优美的精髓,呈现出底蕴深厚、优美清新的风格。新月诗派的又一主将闻一多先生,提出了新格律诗主张,即诗歌创作的“三美”原则——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后,虽然现代诗派对现代主义的艺术探索随着时代思潮的转向而走向衰 微,但是由冯至《十四行集》的拓展,到40年代中后期,围绕《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杂志又 崛起了一个更加响亮地提出“新诗现代化”口号的后现代诗派(“九叶诗派”)。这个诗派不仅在 世界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总体背景中发展了现代诗派的先锋探索,而且突入到广大的人生现 实中,表现出一种新的历史综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新月诗歌不仅仅反驳了新诗初期的过于散漫、趋向解构的语言表述,而且在吸收传统和域外诗歌资源的情况下,大胆创造,为新诗确立了“熟悉而又陌生”的格律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厘定了新诗的语言表述。虽然新月诗派在后来趋向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从音韵、视觉等具有浓厚传统格律观念的新诗规律化语言理念。但它所确立的对传统汉语诗歌和域外诗歌资源的理性思辩观念却是成就现代主义新诗的关键所在。以往的研究.单从传统汉语诗歌的视角看到新月诗歌的格律化追求,却在整体上忽视了新月诗歌对新诗语言的真正理念和对传统汉语诗歌语言表述的创造性改制。  相似文献   

5.
陈梦家是后期新月诗派中的健将和代表人物。他上承格律诗派的余绪,下开现代诗风的先河,以其富有卓识的诗歌理论很好地完成了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史上的重要转折。他的主要贡献是在重视新诗格律的同时,对格律的要求提得更为宽泛;并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中界定诗歌美的本质;他强调诗的内在意蕴,从而对消极浪漫主义的卖弱诗风有所匡正;他还注意吸收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创作经验,不断拓展中国新诗的表现手法,使新诗成为,个深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品种。虽然,他的某些理论未必尽会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但却合于那个时代的诗歌潮流。  相似文献   

6.
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发起人埃兹拉·庞德的意象派诗歌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庞德为中国新诗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诗歌创作又对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与左翼诗人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而且一直延续到40年代的中国新诗派。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诗歌颠覆传统诗歌形式/重建现代自我的历史时期,它不仅蕴涵着中国诗歌现代化的逻辑问题即为何现代化与如何现代化的问题,而且还呈现了自由诗派、新格律诗派和象征诗派三分天下的历史形态。现代诗歌近百年的历史给了我们一份其历史的真理和批评标准:现代诗歌在其历史的开端获得了自由体的历史理念,但它却因历史自身的种种矛盾而被抗拒。我们应该站在现代诗歌整体背景上叙述/批评20年代诗歌的各种倾向。  相似文献   

8.
曹贞吉,清初著名诗人,其外祖刘正宗在清初力倡济南诗派,以宗唐为旨,曹贞吉诗歌深受外祖影响,诗风发源于初盛唐。济南诗派另一领袖人物王士禛主张"神韵说",与曹贞吉交厚,对寄托遥深的曹氏诗歌亦彼为激赏。然而随着清初诗坛宗宋诗风的兴起,曹贞吉诗歌一为诗坛风气所感染,一为自身遭际所激发,由宗唐而宗宋,并最终融各家之长而自成一家,对清代诗歌摆脱明诗余绪形成自身的时代特色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记忆之书”既指新近“发现”的诗人吴兴华将可能搅乱读者关于文学历史的记忆,更是对吴兴华的诗歌写作本身所呈现的“记忆”形态的指称。吴兴华诗歌对于时间和记忆特别敏感,记忆主题得到了反复呈现;这使得他的写作最终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某种内核勾连起来,记忆成为一门艺术,拥有强大的诗学力量。但记忆的法则又决定了记忆本身既是窘迫现实之慰藉,也是精神恐惧之来源,在传统和记忆被残酷压制的现代社会,诗人吴兴华的精神世界最终被“恐惧”所占据,他那“纤弱的”诗风,以及他在抗战胜利后逐渐放弃诗歌写作,均导源于此。而这样的诗人将以何种姿势进入新诗史与文学史序列,也就成为了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选入教材成为“诗歌典范”,显现了传统、正统且主流的诗歌趣味在历史延续中的强势。这一“诗歌典范”的树立,曲解了诗篇本意,简化甚至扭曲了诗人形象,并无视或舍弃了海子诗歌创作中“异端”和“新创”的东西。这样的“诗歌典范”培养着人们的“诗歌想象”和“诗歌期待”,影响了人们对新兴诗歌现象的创造和认同。这一“诗歌典范”的塑造方式竞能大获成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并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11.
2 0世纪 4 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九叶“诗派 ,代表了西方现代主义在经中国本土文化语境的改造和接受过程中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该文分析了“九叶”诗派在受当时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下 ,在继承中国 2 0世纪 2 0、30年代现代派诗歌传统和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的基础上 ,所形成的独特的诗学观 ,即他们主张诗歌创作应坚持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 ,自我与时代的统一 ,知性与感性的平衡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以格律的回归为标志的“新形式主义”诗歌是美国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本文拟对该诗派的主要理论进行介绍,对其对手所提出的所谓“新形式主义”诗歌是“右倾”的、“非美国”的观点进行批驳,并对逐渐堕落的自由诗的现状予以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3.
中国象征诗派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河。但是这个原应取得更大文学成就的诗歌流派,在一定程度上却因代表人物李金发对中国象征诗派盗火者角色的执迷,人为地搁置了其中国象征派旗手的历史责任,最终在个人利益和对象征诗艺的浅尝辄止的裹挟下,遁入个人生活的小天地,逐渐远离诗歌大潮的轨道,象征主义诗派和他本人的创作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4.
浅谈“象征”在戴望舒诗歌中的作用何俊杰戴望舒是三十年代中国诗坛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曾开一代诗风,对新诗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主要成就在于将欧洲象征派为主的诗歌艺术同中国的传说诗歌技艺与“五四”以来中国自由体新诗的表现方法熔为一炉,从而创造出既有民族...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将“革命”一词带入诗歌领域,开启了中国二十世纪诗歌中的革命话语之源。此后的诗歌革命和革命诗歌的内涵外延的变化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和局限,都可以在梁氏的诗学理论中找到源头。在“诗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展开、总结过程中,社会政治的要求直接进入到诗歌当中,凌驾于诗歌之上,制约了诗歌美学的开掘。重新审视“诗界革命”理论的滥觞与流荡,对于二十世纪诗歌发展及诗歌美学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也有助于厘清当代纷乱的革命诗歌话语理论。  相似文献   

16.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重要的诗歌流派 ,它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大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 ,体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但是 ,作为中国的诗歌流派 ,它同样与中国诗歌传统保持着密切关联。九叶诗人在艺术探索中批判地接受了诗歌传统的影响 ,尤其是在文体建设方面 ,他们注重诗歌的音乐性 ,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 ,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宋人对柳宗元诗歌的认识和评述 ,随着宋诗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北宋诗文革新作家欧阳修、梅尧臣充分肯定了柳诗刻画山水、摅写忧愤的特点 ,苏轼则对柳诗“简古”、“淡泊”的艺术特征 ,作了深刻的揭示和精辟的论述。北宋后期以后的诗坛上 ,“江西诗派”盛行 ,他们一方面坚持柳诗学陶、质朴简至的看法 ,另一方面则从字法、句法、章法等形式技巧上探讨柳诗。南宋后期 ,严羽、刘克庄也对柳诗发表了许多见解 ,其要旨是从艺术特征以及柳宗元其人其诗的关系上进行论述。总之 ,宋人对柳诗的评述大体上揭示了柳宗元诗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不仅是玄学派诗歌,而且也是二十世纪诗人艾略特所倡导的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概念作“关键词”式的梳理并结合玄学派诗歌进行文本分析,以帮助读者对其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由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和坎坷的人生经历,禅学对他世界观的影响甚深。作家的世界观必然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创作。王维诗歌中处处表现出了作家的“空观”宇宙万物的人生态度和获得“物我两忘”境界的喜悦。禅宗的影响,使王维诗歌形成了空、静、寂独特的艺术境界。王维诗歌和蕴含着禅意,还因为佛教思维与文学思维具有共同的特点:注重体验,注重意象创造。因此,作家可以将对禅理体悟的感受,通过文学作品表现出来,作品也就被赋予了禅意。   相似文献   

20.
清初,无锡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即梁溪诗派,该诗派成员以顾氏、秦氏、邹氏、浦氏等文化家族为主。梁溪诗派的提出,是对梁溪诸诗人文学归属的一次定位,也是对他们诗学本质认识的一个提升。这一诗派的形成,与云门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魁杰的作用以及家族因素的影响有关。梁溪诗派的诗学观,强调作诗要有真性情,不以时代区分畛域,以淡远冲融的风格为主调。认识梁溪诗派不仅对还原该诗派的风貌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认识流派与结社之关系,对于认识地域文化史、诗歌史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