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永斌  石琦 《民族论坛》2012,(16):75-78
花垣县作为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前花垣县红色旅游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花垣县红色旅游的建议,希望能对花垣县发展红色旅游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波 《中国民族博览》2022,(16):99-101+141
密云区文物资源丰富,对其进行系统地挖掘、梳理、整合,结合文旅融合和文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定位,提出科学规划,打造结构合理、布局均衡、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更好地提升文物资源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文化及经济财富。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文化水平都变得越来越高,旅游成为人们放松解压与学习研究的一种重要途径,而红色旅游的教育意义决定了人们对其的关注度逐步提高。本文分析并介绍了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并且探讨了如何能够有效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从而将完善的红色旅游体系建立起来,最终能够有效地传承红色旅游中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4.
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旅游发展应在认真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发展红色旅游重要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边区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加大区域红色旅游整合力度,走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西藏红色革命历史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是“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的重要发祥地,红色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目前,西藏红色旅游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需从深挖红色旅游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加强红色资源宣传、树立红色旅游品牌形象;整合红色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红色资源共商共建共享等方面.着手施策,从而促进西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甘娜  陈红利 《中国藏学》2020,(1):145-149
发展红色旅游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地处"老少边穷"深度贫困区的四川藏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全面发展红色旅游是其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文章探讨红色旅游与反贫困工作的关系,分析四川藏区红色旅游扶贫的可行性,提出持续反贫困的对策与建议,加快实现藏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  相似文献   

7.
永州市具有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其中有省级国防教育基地1个,陶铸革命历史纪念馆;市级国防教育基地7个,如道县侵华日军楼田惨案遗址、柳宗元纪念馆、李达故居、新田蒋先云烈士纪念馆、蓝山革命烈士纪念亭、宁远水市烈士陵园等。永州要努力探索红色旅游的开发模式,促进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永顺实施土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浩 《民族论坛》2005,(10):52-53
永顺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段,云贵高原东缘,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山川秀美,林木葱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同时永顺县历史文化沉淀丰厚,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发展以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为内核,以自然生态为背景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一)永顺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遵循旅游开发建设“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部门配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不断加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9.
韦拔群一生的革命战斗史在东兰留下了壮烈的诗篇,不仅使东兰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也使"拔群精神"成为东兰红色文化的精髓.因此,论文提出以韦拔群及其精神引领东兰红色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并在旅游开发条件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弘扬"拔群精神"为主体的东兰红色旅游整合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12,(7):48-49
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保靖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亚热带,海拔800米至2000米,丘陵起伏,沟谷纵横,气候湿润,植被茂密,是竹类生长繁殖的好地方。山竹、桂竹、水竹、楠竹、绵竹……各类竹资源十分丰富,对于竹编制品萌生与繁衍有良好基础。生活在这里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多善竹编,筛、箩、簸、箕、篮、篓、筐、架、床、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文化及经济财富。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文化水平都变得越来越高,旅游成为人们放松解压与学习研究的一种重要途径,而红色旅游的教育意义决定了人们对其的关注度逐步提高。本文分析并介绍了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并且探讨了如何能够有效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从而将完善的红色旅游体系建立起来,最终能够有效地传承红色旅游中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精神财富,是见证历史神具有重要意义。鄂西北是红色文化的沃土,有无数的革命烈士,在此书写着辉煌的革命历史,红色遗存数量众多,分布着上百家红色旅游资源点,研究鄂西北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系统的梳理和摸清红色文化家底,对于促进当地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十堰市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并从六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第一部分重点探讨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定义,包括其特征、分类、开发利用等,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论坛》2012,(13):48-49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保靖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亚热带,海拔800米至2000米,丘陵起伏,沟谷纵横,气候湿润,植被茂密,是竹类生长繁殖的好地方。山竹、桂竹、水竹、楠竹、绵竹……各类竹资源十分丰富,对于竹编制品萌生与繁衍有良好基础。生活在这里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多善竹编,筛、箩、簸、箕、篮、篓、筐、架、床、  相似文献   

14.
谢芬  杜坤伦 《民族学刊》2023,14(3):60-67, 148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是具有鲜明政治导向、强大思想感召力和广泛教育意义的特色文化资源,籍此形成的红色旅游在我国的旅游发展格局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世界瞩目的发展成绩的客观事实、应对新冠疫情体现出的制度优势、实现中国梦愿景下攻坚克难的精神需求等共同催生了对红色旅游的发展期待。中国共产党选择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地也大多处于我国的老少边穷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利益分享,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民生改善。本文以更好地发挥红色旅游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的作用为旨向,运用共生理论,聚焦四川省这个特定区域,分析红色旅游共生体系的搭建历程、共生体系内各要素的内在关联、未来发展态势研判和应对举措等,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永顺县灵溪镇河西街19岁的土家族学生符琴剑今年以总分649分、湘西州文科状元、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由于家境贫困,在永顺县一中就读期间,小符每年能得到1000~2000元不等的学费资助,正是这样的资助,让小符顺利完成了高中的学业,走进了北京大学的校园。在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永顺县一中,像小符这样每年都能受到资助的学生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6.
<正>永顺民族文化积淀丰厚,自然生态特色鲜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县有老司城、溪州铜柱两个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有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不二门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塔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漂” 的猛洞河,有千年古镇“王村”……随着中国入世和湘西州整体入西大好机遇的到来,永顺县必须加快资源优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12,(19):46-47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山环水绕,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龙山县优质紫砂陶储量达5000万吨以上,保靖县被称为"陶城镁都",其紫砂陶于2007年向国家申报为地理标志产品,储量约3.5亿吨。3县境内出土的大量文物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土家先民就制作了灰陶、黄陶、黑陶、白陶、彩陶等古陶器,2002年,龙山里耶不仅出土了36000余枚秦简牍,而且还发掘了大量的陶器制品和彩陶罐。《永顺府志·龙山县志》记载:"陶瓷在明清时,颇有盛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永顺县民族局根据本县土家族文化积淀丰厚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客观优势,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最佳结合点,倾力打造永顺土家族文化品牌,取得了可喜成绩。总投资430万元、总建筑面积3880平方米的永顺民族文化产业实验示范基地,已于2002年7月竣工投产。该基地集文化知识培训、民族风情展示、古籍收藏展览、民族服饰和工艺品展销、宾馆接待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民族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根据我国当前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势提出了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是构建内循环的关键要素,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推进乡村振兴则需要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尤其是地处老少边穷的民族地区,如何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和政策协同作用带动产业协同发展,发挥红色旅游的正外部性效能,这是解决制约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也由此促进了与内循环的衔接。本研究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样本,分析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融入地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参与国内大循环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地区的系统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立 《民族论坛》2013,(1):15-17
正随着1995年被发现以及考古专家的不断调查发掘,老司城遗址这一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具典型的古文化遗存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其独特的核心价值,让它从湖南众多的历史遗址中脱颖而出。湖南省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文物工作在全国有地位有影响,深受国家文物局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可至今没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省文物局开展了扎实的调研工作,认为全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在资源非常丰富。在永顺县的老司城遗址、凤凰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