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正>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在甲型流感病毒流行之时,人们受到媒体宣传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不考虑自身的适用情况,大量囤积特效药奥司他韦,导致该药“一药难求”。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从众案例。从概念上来看,从众指个体在群体内其他成员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决策判断,转而与大多数人保持相同的行动和想法,也就是说它是个体因人或事的影响所产生的与群体保持一致的行为或态度。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道德从众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 ,对大学生在道德领域中的从众现象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个体在道德选择时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同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一般意义上的从众现象有着共同的本质 ;大学生道德从众的存在是客观的、普遍的 ,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 ;心理归属机制和外部赏罚机制是大学生道德从众的主要原因 ;对大学生道德从众现象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消除 ,而是要积极引导 ,使其纳入弘扬社会正气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知识生产与文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都在大学里念书或教书,深知大学这种体制、这种组织形式。对于知识生产和文学教育的意义。近年来,作为一个文学教授,我花了好多时间关注教育问题。因为.在我看来,教育既是一种社会实践。也是一种制度建设,还是一个专门学科、一种思想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文本系统.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究。即便你只是想了解“什么是文学”或“怎么做文学”,你也必须介入到关于教育的讨论里来。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心理从众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为了迎合大多数人的意见,会不加思索地随波逐流或放弃自己的主张。这种屈服于大多数和团体意见的压力而表现的人和人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从众现象.社会心理学家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就产生从众现象的多方面的原因提出了一些预想,并用实验加以多次验证,从而得出一些结论。研究最初是由前苏联和西方等国家进行的,随后我国也进行了一些研究,结论大体上是一致的。本文着重探讨在匿名环境中,傅息压力下的从众现象,并进一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影响的日台及在不…  相似文献   

5.
如今越来越多的动物形象以图文或表情包的形式介入我们在社交平台上的日常表达体系之中,概念隐喻理论解释为这是一种动物隐喻现象。另外运用批评隐喻分析的方法可以深一步探究说话者隐含的或无意的心理动机,揭示隐含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态度。研究发现动物化社交语言现象的背后是网络亚文化的兴盛,表达了网民建立自我认同和寻求群体归属感的诉求。这既是一种现代年轻人的集体性的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也是他们的心理群像。  相似文献   

6.
高校干部竞争上岗问题是高校干部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高校干部竞争应聘中,出现了教师参加较少的问题,而知识分子传统的需求心理、惧怕心理、从众心理、怀疑心理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产生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是传统干部制度的弊病。为克服这一弊病,笔者从六个方面指出了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模仿与从众:时尚流行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模仿与从众:时尚流行的心理机制周晓虹“东施效颦”,在中国是一句妇孺皆知的成语。我们现在关于时尚流行的心理机制的探讨就从这句成语开始。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十分熟练地说出这句成语的由来。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末年,当越国苎罗人西施尚未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改革和发展成为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最大的主题。伴随着改革的推进,原先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以“大锅饭”为基本特征的相对简单的利益格局被逐步改变了,阶层分化成为社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使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不仅仅表现为数量上的增长,而且也表现为结构性的变化与人们经济地位和相互关系的急剧变化。这后一个变化一方面反映在“先富”阶层和一般劳动者之间的分化,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在劳动者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其中较引人注目的是廉价劳动力群体的出现和扩大。这里所说的…  相似文献   

9.
蒋寅著《大历诗风》一书,体现了新一代古典文学研究者的学术品位和风格,它在把握诗人心态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以及开拓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向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深入的创作心理分析与细微的审美观照相结合,是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力图从诗歌的表现形态及发展变化中,揭示诗人的创作心理,又从诗人的创作心理揭示诗的深层美学意蕴及其形成的内在动因。作者认为:“诗史从广义上说,就是人类的心态史,是人类心灵颤动、变化、表现的历史,应和着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理波动划出相应的曲线。根据诗史的曲线,可以推定群体、个人的某种心态在历史上的坐标点。相反,如果能确定某种心态的历史坐标点,那么,也就可能清晰、准确地描  相似文献   

10.
知识生产与文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都在大学里念书或教书,深知大学这种体制、这种组织形式,对于知识生产和文学教育的意义.近年来,作为一个文学教授,我花了好多时间关注教育问题.因为,在我看来,教育既是一种社会实践,也是一种制度建设,还是一个专门学科、一种思想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文本系统,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究.即便你只是想了解"什么是文学"或"怎么做文学",你也必须介入到关于教育的讨论里来.  相似文献   

11.
“沉默的螺旋”是一种传统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论。结合CMC(以电脑为媒介的传播)与FTF(面对面的传播)有关群体压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网络受众从众心理的动因继续存在,从众现象依旧普遍,因此,产生“沉默的螺旋”机制的基本条件在网络空间中仍然存在,并分析了“沉默的螺旋”在传统大众传播环境和网络传播环境中表现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这篇文章是由一九五三年末的旧稿稍加整理而成的。呂熒是我的美学思想的第一个批評者,其后那些对我的批評,无論在批評观点或批評方法上,都有和他的前后相承如出一轍之处。在我有机会写其他反駁文章之前,拿出这篇来发表,我想一則可以讓大家看看呂熒的批評究竟怎样,二則也可以暫时兼答其他批評者。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众心理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现象、形成产生的内外部因素以及提出消除大学生消极的从众心理的应对措施,有利于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生的顺利和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4.
农民失地风险的分配不仅由城市和政府流向失地农民群体,同时在失地农民群体内部也因个体差异而呈现出群体内部的两极分化。失地农民群体在行动能力上的差异影响着失地过程中失地风险的分配,而个人承担能力的不同也影响着失地之后风险的应对,同时失地农民群体两极分化不仅表现在阶层内部也表现在地区差异上。这种风险的分配机制和贝克等人的风险分配机制吻合。研究失地农民的风险分配差异可以使得政府对于失地农民的救助政策得到最大的发挥,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所谓心理素质,在教育学上,我们不妨理解为心理原动力与心理承受力之和。心理原动力即指产生推动人去从事某行为的念头和能力。这种能力一般受教育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先天指数几乎为零,而后天指数又几乎趋向无穷大(人尽可以想干自己根本无法干成的事)。而心理承受能力则一般指心理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其先天指数与后天指数的逆差略小于心理原动力两指数的逆差。这不仅仅因为心理承受力在理论上还受到先天性其他因素的制约而不会趋向于零,还因为心理承受力的后天指数显然也不能像心理原动力那样趋向无穷大。这样看来,心理原…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两项调查数据,论文探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城市一孩育龄夫妇在二孩生育中发生从众行为的可能性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一孩育龄人群在二孩生育上受周围他人行为影响而发生从众行为的比例大约在10%左右。其中,想生二孩者发生从众行为改变原有意愿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而不想生二孩者发生从众行为改变原有意愿的可能性则非常小。研究结果提示,在从众心理影响下,城市育龄人群的二孩生育水平只可能比生育意愿调查所显示的比例更低。这一结果对于更准确地预判“全面二孩”政策实际效果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杂,依照一定顺序而又有阶段性和个性的积极变化过程。形成这一过程的因素是众多的。遗传素质、社会生活环境、学校教育是心理发展三大基本因素。前者是发展的自然前提,后两者则是发展中的决定因素。而学校教育在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教育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外因 心理发展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也有它的内因和外因。学校教育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外因或主要条件,在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就是说,一定社会的学校会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运  相似文献   

18.
数以百万计的都市白领在工作之余自觉不自觉地沉迷于一种低级的农场偷菜网络游戏,表面上反映的是都市白领积极追寻的休闲心理、从众心理和从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激励心理,而本质上却是现代都市白领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所引发的心理焦虑的衍射.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中产阶级正在迅速的成长壮大.但作为中产阶级主体的都市白领却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困境."开心农场"的出现和都市白领对"农场偷菜"的热衷追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寻求情感释放和渲泄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元遗民诗人的群体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民群体不仅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它也代表着衰亡之国的文化 ,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在元遗民文化中 ,遗民诗歌成就比较突出 ,遗民诗人群体的文化特征也最为显露。我们可以从元遗民的心态、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选择、精神追求等方面来观之。1.元遗民诗人心态“任何一个历史个人的心态是他本人及其同时代的其它人所共有的心态”。元朝末期朝纲解体 ,天下大乱 ,元末文人群体也面临着严峻的人生选择 ,在乱世纷争中群体最终走向分裂。像历史上其他朝代变更一样 ,也出现了一批遗民诗人 ,在旧朝灭亡之际 ,他们或尽力挽救颓势 ,或尽礼守节 ,表现…  相似文献   

20.
杨佩瑾先生是江西的文学大家,而杨尚奎同志则是建国后中共江西省委的主要负责人。以一个小说名家的手腕来写一个国内知名的领导人,这本身就隐含着一个很大的“悬念”。因为介于文史之间的人物传记,随着一个世纪、一段革命史或建设史的消失,近年来出得不少,但能够使人满意的,并不算太多。杨佩瑾先生能象写小说一样熟练来把握人物传记的写作吗?这本书能够吸引人、会有文学或史学价值吗?读完《杨尚奎传》,这些“悬念”也就释然了。用句套话,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32万字的书的。可以说,杨佩瑾先生写得很熟练,结构谨严,详略得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