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文会被誉为“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晚清国势衰微,杨文会提出以佛学教育振兴佛教,拯救人心,进而振兴中国。他主张佛学人才必须具备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精神,通过兴办佛学学堂、刻印流通佛经、建立佛学研究会等教育实践培养佛学人才。杨文会的佛学教育思想和实践在思想文化革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文化强国缔造、教育条件及教育方法等方面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谭嗣同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他吸收了佛学中"平等"、"无我"、"心力救世"的思想,经国济世,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黎庶昌是晚清桐城派的代表作家,也是晚清最早常驻欧洲的外交官之一。黎庶昌以东西方异质文化为主要文学书写对象的“使外文学”作品,为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和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其散文鲜明的学者化写作风格,成为20世纪“文化散文”的近代滥觞。因此,黎庶昌的“使外文学”对于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晚清重商思想是近代经济思想史中的"关键词",本文探讨了晚近研究中忽视的三个问题:何谓"重商";重商思想的演变;重商思想之要旨。并认为,重商思想从结构性制约探寻富强之道开出了中国经济思想的近代化面向,在近代语境下由落后变先进的时代诉求赋予晚清重商思想以"发展经济学"的特质,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晚清重商论者触及了中国近代化转型的要害,可视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与开拓者。  相似文献   

5.
所谓“翻译的政治”,是指翻译过程中的各种权力关系以及相关的操纵策略。文章选取对晚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严复、梁启超、林纾等三人的翻译,探讨在其翻译活动中体现出的各种权力关系和操纵策略,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晚清翻译思想和实践的理解与阐释,同时也为“翻译的政治”理论提供近代中国语境下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晚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难以定位的“乱世”,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时期。晚清小说折射了晚清一代中国人的想象和认同,对历史的体认及对自我的理解。文章从现代性体验的角度来重新切入《花月痕》这部被人遗忘的晚清重要小说,考察这部“乱世飘零文本”中所蕴涵的怨恨、颓废、回瞥等现代性因子,并以此作为晚清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的文学“表征”,烛照晚清中国人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及其排遣的历史方式。  相似文献   

7.
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蕴含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承接晚清“经世致用”观点而来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独特的“现代中国文学”观与开放的世界民族主义思想;介于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的政治民族主义思想。钱基博民族主义思想所表现出的这种多歧性与复杂性,究其原因,在个人层面,是其一代人所受到的传统儒学教育的烙印与近代西学的影响二者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交错缠结;在社会层面,则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转型与文化转型不同步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叶,晚清社会兴起了一股激烈地反传统的重商思想,一些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因素伴随着重商思想的发展而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这些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因素,从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奠定了晚清社会近代化转型的雏形。在重商思想的实践中,晚清中国开始了举步维艰的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商业社会转型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9.
龚自珍(1792—184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自称平生功业在于“但开风气不为师”(《巳亥杂诗》),梁启超亦称其“察微之识,举世莫能及也”(《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认为“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清代学术概论》)。本文拟探讨一下龚氏伦理思想的近代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取代80年代的“文化热”悄然升温,保守主义在经历了激进主义的狂风暴雨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温馨岁月。随着保守主义在现代中国思想谱系中的重新凸现,大陆学人们开始回眸、反思与检讨近代以来的保守主义。在此之前,港台与海外学者已注意到近代中国保守主义思潮的探讨,重要成果如傅乐诗的《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保守主义》、艾恺的《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等。“国学热”出现之后,大陆学者探讨保守主义思潮的论著则有喻大华的《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胡逢祥的《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教育和近代教育有很大差别,“学而优则仕”,“学”与“政”的高度统一,虽适应中国古代传统“重农抑商”的农耕经济和乡土社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自然科学内涵,加之后期科举考试制度设计渐趋程式化,对社会生产实践尤其是工商业和科技的发展贡献甚微.因此,在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伴随着西学东渐与资本主义萌芽,中国产生了启蒙教育思想.在晚清,近代科技与教育甚至被统治者提高到上层建筑和社会制度改革的先锋地位.20世纪前后,政府开始自上而下的教育法律制度改革,引进西方教育法律制度,颁布学堂章程等一系列教育法律规范性文件,规范近代学校教育.通过教育法律法规以国家干预的形式推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晚清中国思想界有一颗慧星,那就是谭嗣同,为使世人知悟中国变革必从流血而成的道理,谭嗣同又是“中国流血第一烈士”。谭嗣同曾好船山之学,喜谈名理。在南京与著名佛教居士杨文会结识后,从其研习佛法,思想学问由此大变。他以佛教唯识宗、华严宗、禅宗的思想为基础,著成《仁学》一书。其所谓“别开一种冲决网罗之学”,当是谭氏身体力行的“应用佛学”,以至于可把《仁学》当作“佛书”来读。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经济思想逐渐传入近代中国的同时,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也经历着主动的现代化过程。对中国经济思想主动现代化的考察有利于更全面的认知近代的经济思想大变迁。在没有外来经济思想影响下,传统经济思想成为中国经济思想现代化第一个阶段。作为一位晚清经世派知识分子,金安清的经济思想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对其经济思想的考察有利于形成对晚清社会经济思想的完整认识。  相似文献   

14.
晚清外债、外资,学术界虽早有研究,但对于外资与外债关系,外资资本来源均有所乎略。本文注重讨论晚清时期外资、外债的形成原因及其诸种特点,以此来揭示近代中国社会在遭受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领袖,他不仅以救亡图强为己任,倡导变法改革,而且在许多人文科学中也颇多建树.他思想敏锐深刻,言论惊心动魄,被称为晚清思想界的“大飓风”、“大地震”、“火山大喷发”①.本文是对康有为情欲心理学思想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的域外书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之际,在这一变局下,晚清人的域外写作发生了不同于古典域外书写的近代转型:其一,体现为现代地球观念的形成,即从“中国天下”观转向现代地理观;其二,体现为“夷夏之辨”观念的转换,即从“华夷之别”转向“天下一家”;其三,体现为书写心态的转换,即从追求异国情调到着重于问政求学;晚清域外书写具备了丰富的现代内涵与文化意味,成为触摸晚清士人思想嬗变的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17.
晚清温州学人宋恕一直以维新变法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者的形象著称于世,学界对其研究也多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其实,宋恕对于三教平议、儒法之争、汉宋之争、经今古文之争以及中西之争等晚清重大学术论争皆发表过独到见解,其“力攻伪儒”的中国传统学术思辨不仅是其“藏诸石室,未敢示人”的思想精髓之所在,还为其变法思想提供了知识图景、历史坐标和理论基础,在当时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系统梳理宋恕的学术思想,既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晚清学人游走于学术研究与政治运动之间的多重面相,也可以管窥中国传统学术近代转型的历史消息。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西学传播本身既是中国近代社会蜕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过复杂的作用。经济领域中生产力的变革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政治领域中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想文化领域中对传统伦理价值观念的怀疑,以及新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都可以说是同西学的传播密切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封建守旧势力依然盘根错节的近代社会。梁启超所说的。西洋思想运动”始终不可能奠定一个“健实之基础”。  相似文献   

19.
英国与晚清中国邮政发展研究(1840—191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邮政的发展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其中英国对晚清邮政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英国对晚清邮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率先在中国开办客邮,客观上刺激了近代邮政的发展,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侵夺了中国的邮政自主权;二是在制度层面,晚清邮政在人员构成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明显借鉴了英国的相关经验。晚清中国邮政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曲折与无奈。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东西文化交汇,面对现代思潮的冲击,中国的有识之士希望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能与西方文化相匹敌的思想,正因如此,基于佛学关照现实社会,回应时代问题,成为章太炎、谭嗣同、杨度等人探究佛学的目的。章太炎提出“佛法不圆满”的观点,旨在调和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试图说明佛教与现代社会的适应;还提出“和合佛与老庄是救时应务第一良法”的观点,强调“平等”“自尊”理念,是对中西碰撞处于弱势的中国的一种呼喊。谭嗣同对佛学的理论探究,同样根源于他救亡图存的现实关照,着力发挥了佛教思想中“变”“平等”的理念,并与“心力”联系起来,以此来强调主体的能动力量;并提出“中国之亡于静”的观点,指向守旧而意图革新,他认为佛教就含有革新的力量。作为政客,杨度佛学思想中最具现实关照的观点是“无我宗”,从禅宗理论出发融摄性、相两宗,并时刻以时代流行之科学理念考察、反思,批判佛教本身所具有的不符合科学之理论,包括灵魂轮转、地狱、神通、男女之欲的戒律等。正因三人对佛学的讨论具有极强的现实关照,并非是纯粹的理论研究,所以,他们对佛教思想理论的解读,与佛教本身存在显而易见的差距。但是,当他们在佛学中寻找能与西方先进文化相匹敌的思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