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霞 《求是学刊》2013,40(4):142-150
王彝以《文妖》一文开启了批判杨维祯"铁崖体"诗风的先河。然而关于此文的写作时间一直没有研究者仔细考究。梳理王彝遗文,可推断出《文妖》写于元末至正二十七年(1367)春夏王彝被围苏州北郭时期,针对杨维祯"香奁"诗歌而发,是站在理学立场上对"文"的自觉维护。比较王彝与杨维祯诗学观念的异同,亦可知王彝"文妖说"与"节情说"均意在纠正元季吴中趋向铁崖体的文学风气。王彝独立不惧之批判精神对于吴之嘉定的文统、学统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他开创了嘉定独特的实学实行之品格与风气。从此,"渊源古学、不逐时好"成为明清时期嘉定文人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2.
清初的徽州士人及清中后期的方东树都以"古文"的视角解析杜诗并从中发现了多种"古文之法"。事实上,徽州士人所谓"古文之法"的基本内涵是:局部性地打断句子内部、句与句、章与章之间平顺晓畅的意义关联,从而避免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意脉理论是"以古文解诗"的理论基础:"古文之法"之所以能被引入诗歌,是因为它适应了构建网络型意脉的需要。通过与方东树的对比可知,从"古文之法"中发现"言外之意"是徽州士人"以古文解诗"的特色,而清初杜诗学"赋兼比兴"的学术观念是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古文《尚书》流传过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术界怀疑古文《尚书》为"伪书"的一条重要论据,就是古文晚出。但经过稽查考核,证明古文《尚书》自西汉以后长期流传于世,至魏晋之际完备成集而形成传授关系,其来源可能有七个方面,非一人一时之伪造。  相似文献   

4.
刘双婉 《生存》2020,(14):0098-099,0101
小古文教学应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改变逐字逐句串讲的方式,可采用“以趣激趣,趣引古文——有声有色,趣读古文——巧用方法,趣品古文——适度拓展,趣用古文”这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小古文阅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相似文献   

5.
王晓辉 《学术交流》2012,(6):170-173
祝允明散文中常常出现"古"与"今"的比对,"师古"还是"从今",是其散文论述的核心命题之一。少年游学、奔波功名期间,他力倡复古纳今,对古文与时文之精华广纳博取、兼收并蓄。宦海沉浮、罢试就选后,他厚古薄今,称"时言不足重"。这种徘徊于"师古"与"从今"之间的颇具矛盾性的观点,从根本上体现的是祝允明"调和古今、平衡两端"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嘉庆十二年(1807)刊刻的法式善《存素堂文集》中收录了同时代29位文坛名家的评语.从评语所收录的作者来看,嘉庆年间的京城存在着一个较为广泛的古文交流圈,其中秦瀛、王芑孙、陈用光三人的小团体与桐城派关系尤为密切.在评语中,能够发现嘉庆年间文人引王士祯"神韵说"入古文批评的独特现象,这与法式善等人对渔洋诗学的推崇有关.与此相对,秦瀛、陈用光等人明确使用了桐城派的批评范式,推崇简质的文风,这是桐城派在当时京师流传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金源文学至"国朝文派"时期方自具面貌,处于"国朝文派"时期的金代帝王金世宗完颜雍及金章宗完颜璟各有诗词传世.金世宗诗词各有一首留存,诗作<本朝乐曲>当是一首女真语诗歌,诗中讲述祖宗创业艰难,及自己所以继述之意,同时也表达了对金源故土的留恋与感怀.词作<减字木兰花·赠玄悟玉禅师>为谈佛论道之作.金章宗存诗除去残篇,其余六首大体可分为宫中生活、景物吟咏,游览景观吟咏两类.景物描绘富丽精工,笔致轻灵,构思精巧.词作两首,其词咏物而高雅清秀,体小而蕴涵丰富.  相似文献   

8.
"经今古文学派"的对立,可以说是自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关于"经今古文学派"的研究和认识,近代以采可谓是鼎盛时期,但却很少涉及今、古文学派学者针对"荀学"不同态度的角度来展开研究问题.鉴于"经今古文学派"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和思想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应该从经今古文学派对于"荀学"的不同态度出发,深入探寻近代今、古文学派学术研究的学理意义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小成 《唐都学刊》2014,(2):105-109
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马融的古文易注,对后代《易经》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地位与贡献不可忽视.古文《易》源自费氏,马融承而续之,但在对《易经》的注释中,以“其才高博洽”,打破壁垒之见,兼采今古文之说,对东汉学风的转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宋史·文苑传》认为王安石和曾巩都对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起而和之”.在分别考察王安石与欧阳修、曾巩的文学交游细节后,发现这一观点有待商榷.王安石与欧阳修的交游,以相互欣赏为基础,但一方面王安石未曾回应欧阳修所提的文学建议,另一方面也婉拒了欧公想要托付文坛衣钵的愿望.王安石与曾巩的交谊虽然深厚,但留下的相关诗文中真正讨论文学的内容却寥寥无几.相比之下,曾巩与欧阳修文学交游的种种细节,标明他才真正是古文运动的追随者和支持者,而王安石对欧阳修主导的古文运动实际上保持了一种疏离的姿态,或者说在北宋古文运动前期扮演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前人有关华夷之辨为中唐古文运动诱因的说法入手进一步分析,认为在华夷之辨与古文运动之间存在一条“辨华夷—复尊儒—辨古今—学古文—复古道”逐步递进的线索.边疆危机、藩镇割据等安史流弊促使华夷之辨在中唐士人心中强化,进而引导士人对“华”之本体进行审视,产生儒学复兴的使命感.在这一思想背景下,华夷之辨延伸为古今之辨,即矫正华夷相杂的“今”文化,回归纯净的华夏“古”文化.中唐古文运动正是这种回归古典理念在文学领域的表现,即通过写作与古圣先王著述表达相一致的文体,探求古道精髓,复兴古典文化.这种复兴的终极目的则是儒学复古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学衡派是民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术思想流派,反对"新文化派",但也积极推进"新文化运动".学衡派思想体系宏大,内容庞杂,但是由表及里可以清晰发现其立论之基:有善有恶的二元人性论、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新人文主义、中庸之道思想、反法兰西激进风格,上述四点既有着对中国传统和现实的体认,更有着对西方古典和现代的解剖,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呈现了民国思想文化界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3.
(一)"实践派"认为,"实践"是哲学的基本范畴,所有的其他概念都应该从这一范畴引伸出来.当然,这也是一种可以采纳的观点,问题在于,以什么方式从"实践"中引伸出其他概念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J. 霍夫曼在书中没有给"实践"的定义作什么总结.当然这也并不是为分析"实践派理论"的结论而必须提出的问题,但是这个定义对我们将是有益的.让我们以南斯拉夫哲学家M. 马尔科维奇——一位温和的"实践派"追随者和理论家的一本著作为例.马尔科维奇在书中把"实践"定义为"自觉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接  相似文献   

14.
新批评派的理论观念与实践范式对于其后相继出现的诸种西方文论形成了持久的冲击与深远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新批评派与新历史主义文论在文学本质、文本观念与批评策略等层面呈现出沟通与互动等复杂的学术联系.首先,就文学本质观而言,两派对于文学与历史、社会以及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把握体现出各种契合与差异之处.其次,基于文本观念来看,两派在对于文本概念之内涵的理解、对于文本功能的定位等方面表现出诸多相似与不同.再者,从批评观念来说,两派在文学批评的专业化与理论化、批评实践中主体的参与程度与策略选择等方面具有诸种关联性.总之,新历史主义的文学观念与批评实践在多重层面体现出对于新批评派的承继与超越.  相似文献   

15.
卢毅 《唐都学刊》2000,16(3):35-40
文章认为,从诸多迹象来观察,“刘歆遍伪群经”与“刘歆奖奸翼篡”等说法均无法自圆其说。依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得出的结论应当是第一,刘歆并未遍伪群经,古文经传在他之前已存在,刘歆充其量只是对其作了部分的增窜;第二,刘歆最初争立古文经传之初衷,并非奖奸翼篡,虽然古文经学在客观上被王莽利用为篡汉改制的理论工具,但这些与古文经传的可信程度并无直接的关联。文章认为,限于史料的匮乏,目前只有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辩证考察,才能对刘歆这样一个充满矛盾、性格复杂的历史人物作出恰如其分、合乎情理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6.
云间词派乃清初词学复苏之始,这一词派的词学理论主体便是复古主义,而最完整地建立了云间词派理论体系的则是陈子龙.事实上云间词学复古理论与诗文复古主旨一致,以树活色生香之南唐北宋词为正统,并有一套言情极致的古典审美标准和创作观.后期宋徵璧有所开拓,但此时云间主体门径渐窄,甚至独取五代,摒弃北宋,致使云间词派走向末路.  相似文献   

17.
王雪 《唐都学刊》2009,25(4):25-28
汉代古文经学是在与今文经学互争的态势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古文经学不仅为收集、整理和注解古文献不遗余力,而且其长于训诂、注重史实及持论平实的品格与学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学术的科学权威.此外,汉末古文经学家吸收道家的思想,这对扭转儒学神学化的倾向有积极贡献,而古文经学与道家思想的某些契合又预示着汉代学术转向的必然.本文从分析古文经学的特点和方法入手,试图揭示它在汉末思潮解放中的作用及其对新的学术转向中不可忽视的地位和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权德舆与古文运动——兼论权德舆的文论主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权德舆在中唐时文名颇盛。早年游于古文运动先驱李华、独孤及门下。以文名入仕后,写有大量碑、铭、序、文,并有“舒愤懑”、“尚气、尚理、有简、有通”的文论主张。掌贡士,增加科考中经义的内容,奖掖选拔善为文之士,扩大古文家在士林中的文名,实为古文运动中承前启后之重要人物,起到了古文运动传播者、推动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的学术出现了从"尊德性"到"道问学"的新的转向,其表现之一,即是明清之际的大儒们重建学统的努力.黄宗羲冲破时代的"囚缚",将他的批判深入到对制度变革的要求,并从科举"时艺"中走出来,返求之六经,并以"切于民生日用"为去取标准来重建儒学的品格.他认为"儒者之学"是"经纬天地"之学,主张"通今致用"、"学贵适用",反对科举之学、口耳之学,摒斥"锢人性命"的章句、时义、批尾之学.他主张道在六经,其复兴古代六艺之学及其多元人才观的表现之一,是他对"绝学"的提倡.他重视"学脉",从某种程度上重建书院讲学治世的精神,重视学校对世态人心的塑造作用,主张"学之盛衰,关乎师友",力倡"自得"精神与学术争鸣.黄宗羲的这些主张,体现了重视主体性重建的务实、平等的近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的云间派以前后七子复古思想为宗.探究了其复古诗论的形成背景、主要内涵及对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影响,其诗宗趣开元,认为宋之诗衰敞,明诗振兴之功则体现在理论和创作诸多方面.云间派同人揭开了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