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一实际地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与批判人类哲学发展史的基础上精辟地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基于这种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实践的问题作为理论思维的核心,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旧哲学思考方式,建立起以实践为特征和内容的思维方式;形成与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现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转换及当代科学发展观的视觉上看,我国哲学界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及哲学基本派别划分的理论,在总体上存有尚未摆脱近代形而上学倾向之嫌。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所关注的是人类的生活世界,而不是追溯世界的初始原本或终极存在,哲学的功能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对实践赋予了新的本体论意义,为当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唯物论前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一切自然科学及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真正意义及其生命力正在于它的实践意义 ,在于它能指导人们“改变世界”。“一国两制”这一最能代表邓小平理论特色的构思 ,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形成至今 ,已经在实践中充分地展示出它指导人们积极改变中国与世界现状、“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历史性作用。也可以说 ,它已经表现出并将继续表现出蓬勃的理论生机和重大的、革命性的实践意义。一、有力地推动了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一国两制”构想和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 ,是基于迫切的实践需要而提出的 ,具有很…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为无产阶级寻求彻底解放的道路,科学地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把他们自己开创的哲学与共产主义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他们说:“对实践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谈一点看法,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5.
改造主观世界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在历史观上提出了"改造两个世界"的历史任务,突出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在历史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观上具体化了马克思的"改变世界"思想,解决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之间的张力及辩证转化问题;在价值论上把改造主观世界和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本质。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人文从20世纪初开始已经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其哲学根源在于对生活世界的遗忘.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无法解决科学与人文的分裂问题,现代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哲学也没有回到真正的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实践,使哲学回到了真正的生活世界,从而提供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哲学前景.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中国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目前重要的一个学术研究方向。但是,现在流行的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解成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具体实践的提法,只是一种实践化和工具化,因而只是一种外化和表面化,而问题的实质却在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化,否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根本不可能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8.
网络世界的来临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看 ,网络世界的出现并未改变世界的物质本性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论看 ,网络世界的出现使人的本质的实现进入一个新阶段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革命理论看 ,网络世界的出现将使人类社会发生一场不同于以往的社会革新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理论看 ,网络的出现并未消除意识形态的差异 ;从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理论看 ,网络世界的出现并未改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
在哲学改革的呼声中,哲学应用的问题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有的研究部门召开了应用哲学讨论会,有的地方成立了应用哲学研究会,不少刊物发表了研究哲学应用的文章。然而,对“哲学应用”的含义问题,人们仍然见解不一。有的人认为哲学应用就是指导实践,有人认为是建立应用哲学的学科。笔者认为,哲学应用的实质在于“哲学应用研究”。本文拟就此观点作概要论述。 对哲学应用的回顾 现在,哲学应用是作为一个新问题提出来的。其实,这却是一个老问题。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就是强调哲学应用的。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他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毛泽东同志说的“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也早为人们所熟知。重视哲学应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将哲学批判同实践相结合,“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马克思实践精神,促使马克思完成从唯心主义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科学共产主义的“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马克思哲学不仅在于正确地说明世界,而且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因此,应当将马克思哲学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应当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哲学,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精神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都曾经被单独地用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名称是怎样产生的?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有许多不同,哪一个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关系怎样?实践唯物主义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完善,还是完全推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三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同?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评实践核心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有的学者却由此而提出了实践范畴是全部马克思哲学理论的核心的观点,即实践核心论,实践核心论有四种表现形式。实践核心论的实质是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明确宣称他是唯物主义者,他一贯坚持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就是否定唯物主义,就是否定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核心论是歪曲和膨胀了的实践观,不是科学的实践观,实践核心论与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根本不相容,实践范畴是中介范畴,不是也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国内长期以来形成的把“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或说成是马克思学说的哲学灵魂,这其实是对马克思学说的误解。所谓“历史唯物主义”根本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也不是社会历史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即“历史哲学”。它仅仅是揭示“史前社会”人被“物化”方面的事实之科学方法,主要是研究资本剥削所形成的总的科学观点,根本就不是哲学。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只能是“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和“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指出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定意义上使用实践唯物主义这个概念是可以的 ,但实践不能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 ,因而不能用实践唯物主义来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重建价值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问题本质上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的问题,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石的唯物史现给我们重建价值哲学以重要启示。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基础上重新理解人及其世界,并进而在重新理解人及其世界的基础上重构价值哲学。我国当前价值哲学的研究现状要求我们自觉地将价值哲学奠基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之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它从实践出发理解整个世界,人类社会是它的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史上导致了认识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使命由解释世界转变为改变世界,这一革命性变革为我们理解和判定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提供了可贵的启示实践唯物主义,囿于实践本体论的思维,固守着实践诠释的立场,复归了解释世界的旧辙;历史唯物主义,以其历史性思维透视着人及其实践和世界,以其历史批判的思维特质演历着改变世界的理论使命.只有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与本性归结为历史唯物主义,方可使其改变世界的使命得以昭示和实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学术范式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第一个哲学形态是经济哲学。迄今为止,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已经历了三个里程碑,从而形成了经济哲学形态的三次提升。一是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逻辑架构的构建和经济哲学研究范式的确立;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硬核的探讨和经济哲学学科的创立;三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弘扬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从社会历史动因和哲学工作者的实践探索出发分析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具体情形。分析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离不开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推动和实践探索;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要学习和借鉴20世纪30年代的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即哲学社会工作者应该“民众化”、宣传内容现实化与生语化、宣传语言通俗化与大众化、宣传方法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