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71981年期间摄制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影片"(简称民纪片),是中国民族志电影的早期形态。民纪片开创了中国纪录电影的一个新类型,但无论是在影视人类学还是在电影史的领域中,对于它的研究却一直未能深入。对民纪片的渊源和背景的初步探讨表明,民纪片在我国发展的基本线索是:近因源于20世纪50到60年代民族大调查中影像手段的普遍使用;远源则与民国时期的电影和边疆考察影像相衔接。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民族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 初步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在内的民族教育体系,为提高我省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强民族团结、保持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 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原因,我省民族教育还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问 题。为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第五次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我省民族教 育,我们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民族教育方面唯一重点课题“西部大开发 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子课题之一的《西部大开发与贵州少数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研 究》,并提出了我们的总体研究思路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一民族档案学是档案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等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近一亿。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悠久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也有自己丰富的民族档案和档案工作。民族档案学是以我国55个少数民族档案及少数民族档案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所谓民族档案,那是指自古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在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字符号的原始记录。民族档案工作就是民族档案的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4.
人及其文化可以说是人类学、民族志影视片永远着力纪录和表现的主题。透过这一主题, 我们能够更加了解人类的行为和观念, 愈加接近文化。人类学影视的艺术是一种科学地直接表现人类生活自身的艺术, 一种直接拍摄纪录真实的艺术。本文即对国外人类学摄制方法及艺术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5.
《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反思与建构》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坚持史论与史述相结合的原则,以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为线索,在多学科视野的背景下,对整个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科学的总结与反思,阐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不同时期的研究对象、学术旨趣、学术理路、研究范式以及其间的继承与创新关系等,对今后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将推进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的《西昌县志》是凉山地区重要的地方旧志,在体例和内容上对清末的几部志书《西昌县志》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该志在地理、食货、产业、政制、教育等志下均有新类目出现,志书体裁和门类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体现实用性。此外,民国《西 昌县志》更设“武备志”“兵寇志”“夷族志”,这与西昌所处地理与政治环境相关,也与修志者对于战争、少数民族的重视程度有 关。由此反映出民国《西昌县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真实地展现了清末至民国年间的西昌社会经济 状况和社会历史变迁,是研究西昌以及凉山彝族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 学术界和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它既是关系 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很好实 现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地区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政府行政和社会实践问题。为了总结学界 近年来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 成果,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和中国社 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 部联合举办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 理论研讨会”。研讨会于2004年12月21日-24 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 人民大学、北…  相似文献   

8.
我院教学研究人员在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1990年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申请并获其资助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就有五项。这五个项目是:彭英明的《中国南方山区少数民族扶贫研究》,李干的《土家族经济史》、雷振扬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烽火田园》和《光荣》都是好莱坞以美国内战作为题材和背景摄制的影片,但前者反对战争、饱含人性色彩,后者支持战争、赞颂黑人历史功绩,主题思想大相径庭。这是什么原因?该文通过对两片制作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它们都是在借用内战的某些事件反映制作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表达的是制作时期的社会舆论趋向。  相似文献   

10.
《红灯》周刊,是大革命后期国民党右派气焰嚣张之际,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西省委员会在南昌创办的一个刊物。它纪录了当时广大革命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的历史场面,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宝贵文献。本文作者徐先兆副教授是《红灯》周刊的主要编辑和撰稿人之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把社会历史看作是一个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客观的,充满矛盾而又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它既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又是分析和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的方法论。我们凭藉这个方法对我国各民族的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九五六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主持,有关大学、研究单位参加的调查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广泛的、系统的社会历史调查研究,一九五八年后,又扩大为十六个省区,  相似文献   

12.
贝尔纳在其代表作《科学的社会功能》中认为,在商业和政治影响下,科技成果的不当运用和难以预料后果的科技创新使科学陷入了信任危机,从而阻碍了科技的健康发展,由此他提出公众参与科学、理解接纳科学与调控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社会功能》中所涉及的公众参与科学思想虽然存在历史的局限性,但其更不乏值得后世吸收和借鉴之处,因而研究其思想,对人们认识公众参与科学的意义,探索公众参与科学的合理方式都将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视录像片《中国档案馆掠影》摄制工作已近尾声。由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系与电化教研室组成的摄制组不久前刚从福建、广东、海南岛拍摄归来。《中国档案馆掠影》自1987年3日开拍后,摄制组横跨23个省市,行程二万五千多公里,在东北、西北、西南、中南各地拍摄了大量素材。目前,已完成大部分摄制任务。该片对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作形象而简略的介绍,着重表现各种档案馆的特点。包括珍藏、设备、外貌等,兼述我国档案馆的历史与发展,将为我国档案事业录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相似文献   

14.
简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观郭海云纵观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观,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唯心史观仍占统治地位,但是,这并不排除对一些社会现象认识上的合理成份,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劳动观、道德观和群众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故事传说: 很多故事传说反映了仡佬族人民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丑恶的批判。 如《拉朗找到了金子》(见《金钟山》1982年第一期)讲的是:独仔拉朗在外公的循循诱导下,学会挖地、种玉米和薅草,终于有收获—找到了金子。 这个故事是对劳动的赞颂—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才能摆脱穷困。 对假丑恶鞭挞的故事也不少,如《卖屁香香》、《义林报仇》(《广西民间故事资料》第一集,广西民研会1980年9月编印)和《聋兄瞎弟偷羊》(《广西隆林磨基乡仡佬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64年10月编印)等  相似文献   

16.
锡伯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锡伯”其称早于16世纪中叶已见诸史载,说明她是一个具有悠久民族传统和历史文化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上,锡伯族人民对于维护祖国的统一、保卫和开发建设祖国西部边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中,锡伯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地域环境中,创造并发展了本民族固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后世留下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学遗产。反映和表现古代锡伯先民社会生产生活的叙事民歌《亚奇纳》、《狩猎歌》,歌颂近代史上锡伯营官兵在反侵略、反分裂卫国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民族气节的民间故事诗《拉希罕图》、《喀什噶尔之歌》就是锡伯族古代民族民间文学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科学史研究中,社会建构论框架下的女性主义采用后现代方法,用妇科的产生与发展作为撬开《黄帝内经》身体理论的楔子,通过揭露“性别密码”,将中医视为中国历史语境中的编史学“想象”,中医理论和知识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父权制话语下的产物在形式和内容上被刻上了性别政治和权威意志的烙印。这种相对主义立场在社会与自然二分的认识论框架下否认了科学的整体性,科学的客观性被消解。女性主义的新近发展摆脱了本质主义的历史解释,关注社会、科学、技术的关系及其物质化过程,为反思和开拓中国科学史研究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18.
拙作《人才群落初探》是1981年冬发表的。在当代,科学研究的劳动有两个重大特点:它既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的,又是在这种大生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大科学"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人才种群、人才群落的出现是必然的;而且,有着它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初探》简要地从历史的发展说明科技人才群落  相似文献   

19.
研究和编写回族历史,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有个正确的目的。就是用充分的历史史料,揭示我国回回民族在祖国大家庭内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使回族人民对回族的社会历史发展,同其他民族的关系,对祖国的贡献和所处的地位,有一个全面的历史的了解,从而能够认识回族发展的前途和道路,并为此努力奋斗。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编写出版的《回回民族问题》,是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写我国少数民族历史的第一本书。这本书在当时可能搜集到的资料基础上,不仅科学地论证了回回是一个民族,阐述了回回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回族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而且指明了回回民族解放的道路:只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战建国。所以这本书,虽然限于当时的条件还有不足之处,但对鼓舞回族人民和各族人民参加解放中华民族的共同斗争,起了巨大作用。我们现在要修订、充实《回族简史》或者写新的回族史,也应该象延安时期  相似文献   

20.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是全面介绍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历史和现状,介绍我国120多个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况,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大型丛书。它是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的主持下统一规划和组织编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