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炎生 《老友》2011,(8):65-65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自幼爱好书法,尤其对毛体书法情有独钟。我1968年参军,1994年转业到南昌市地税局,2009年从调研员岗位退休。从此,我练习书法的时间更加充裕。我每天坚持早睡早起,早上锻炼1个小时,早饭后练习书法2个小时。我大多数时间是站着写,先用废报纸练,待熟练后再在宣纸上写。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几千年的书法演变进程中,我们留下了先辈们极其精彩的书法经典之作,同时他们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书法实践等方面的资料,这使得中国书法具有了较强的生命力。要使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后继有人,更好的把书法传承下去,我认为书法传承必须从孩子抓起。对此,在少儿书法教育方面我有以下几点拙见,供商榷。  相似文献   

3.
退休后,为更好地适应休闲生活,我选择了以练习"书法"为主,结合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生活最大乐趣。从临帖开始,再到书写,而后进行书法创作,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这漫长的时问,是我练习书法与体育锻炼相互结合的一个衍化过程,也是实践与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在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书法练习与打太极拳有异曲同功之效。它们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4.
书法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匡亚明校长是当时南京大学的校长,他倡导学习书法要继承传统,善于创新,我一直受他的影响。后来还编了一本《当代硬笔书法》杂志,是赵朴初题的,我做的主编。那时虽年轻,但还是推动了硬笔书法的发展,像刘炳森老师当时就是硬笔书法的支持者。我与刘老师也是因为硬笔书法熟悉的,当时是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展,我是副秘书长。那几年,硬笔书法持续了一段时间。对于书法的学习,我觉得首先是爱好,没有爱好做什么都不行,有了爱好才会对书法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5.
《新天地》2007,(8)
70年前,当我出世的时候,祖父早已逝世。据说我家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祖父的书法颇具功力。可是对我来说,只知其名,不见其人,更不知其书法是啥样子。幼时我知道家  相似文献   

6.
杨谔 《江海纵横》2005,(1):39-39
偶有闲暇,我的脑海里常会不自觉地冒出这样两个问题:什么是书法?学习书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问得看似“白痴”,但我发觉,对于不同的人,他们的答案又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书法就是用毛笔写字;有的人认为:书法就是书写的技法;有的人认为:书法就是需要精心构思的一门造型艺术。而对于王蓝青先生来说,书法,就是通过书写来表现自己,就是书写自己的学养、襟怀。学习书法,对于有些人来说,  相似文献   

7.
书者何物     
有人说书法是技巧,有人说书法是一个人的学养,也有人说书法是人生,还有人说书法是文化。每一个喜欢书法的人,对书法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我看都对,书法似乎是一个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体,其"妙用"与"玄通",可谓"邻于神化"之境。大者,可加以玄妙,光翰墨之道,"阐典坟之大猷,成国家之盛业"。小者,"可谓得简易之道,文则...  相似文献   

8.
赵承楷 《山西老年》2009,(11):13-13
我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写毛笔字,但高中以后就没有再动过毛笔。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知道了毛笔字的重要性,才又写起毛笔字来。1964年我认识了省城著名书法字郭伯英先生。他的书法,不论  相似文献   

9.
一毅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研究我都相对比较熟悉,因为跟我读的博士,他的书法作品我常常看到,今天到牧风堂参观了一下,还是好。这里我第一次来,今天的展览,包括作品的装裱与展示形式,我是第一次看到,看后有一些新的感觉,它会迅速地跟漆艺等艺术形式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我叫姚晨霞,是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文秘与档案专业的学生。我充满朝气,走路风风火火,说话快人快语。我的性格既不标新立异,又不中规中矩,既有动的一面,也有静的一面。我擅长书法,曾获得过书法五段的资格证书,在学校里还曾担任过两年的学生会干部。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梅调鼎去世100周年。他的书法极好,不过,我留意他,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书法,而是作为温州人,我知道家乡有家叫“五味和”的百年老店,至今还闪烁在五马街口的那个金字招牌就是梅先生的手笔。  相似文献   

12.
文师华的《书法纵横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于 2 0 0 2年 12月正式出版了 ,这是我国书法学界一件喜事 ,乃可喜可贺也。这部凝聚着 2 0多年辛勤汗水的书法论著 ,以史为经 ,以书法作品和书论为纬 ,由中国书法的美学特征、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简史、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史概观及中国书法的现状和未来等四大部分内容 ,构成完整的体系 ,后面附录书目简介及历代名家凡篆、隶、楷、行、草等各体书法精品 ,可供书法爱好者品味赏玩。阅读此书 ,可以获取丰富的书法知识 ,还可以领略历代书法艺术的各色韵味 ,品味历代名家对于书法的高论。总之 ,本书将中国书法…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世言史家之书法,其义过于狭隘,对其研究,亦往往流于形式主义,道路越走越窄。本文拟就书法之涵义略述浅见,以求专家指教。世言史家之书法,盖从《春秋》书法来。在中国史学史上,学者似乎皆由《春秋》之书法而论及他史之书法,历代相因,绵绵不绝,使之成为一个不可改易的老传统,不可不涉及的大问题,似乎成为中国之史家的“独一无二之天职”,“独一无二之能事”。何谓书法?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创始人梁启超在本世纪初所著《新史学》中,曾专门论过书法,他说: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人的“第一位伯乐” 我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受精通书法的祖父、父亲的影响,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5岁那年,爷爷让哥哥们练字,当他们自认为练得不错时,就放下笔.旁观的我却对字帖爱不释手,似乎哥哥们习字的字帖就是为我准备的.实际上这套字帖是我家乡的一位文人临摹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专业人士眼里也难以分辨真假,足见那位书家的书法功力了得.这套字帖至今我还珍藏着.打那时候起,兴趣成为我书法艺术天赋的“伯乐”.  相似文献   

15.
初识久安记得是在2001年11月,美国密歇根州大急流城的一个书法社聚会上,刚和妻子搬迁到此地的我,第一次与一个独特的美国白人老太太久安见面。由于我是第一次参加活动的中国人,十几个在座的英文字体书法高手和爱好者纷纷起立,笑着向我问候致意。只有一个皮肤  相似文献   

16.
王童性老师说:“我的梦想就是系统全面地让爱书法的中国人、外国人知道中国字应该怎么写,怎么写才好看,我要编一本书!” 他不是在夸口,也许他的梦想从他开始学书法那天就在心底里生根了。  相似文献   

17.
看了郭诚文先生的书法展和他送给我新近出版的两册书法作品选,无不为他近几年退休后苦心孤诣地钻研书法,并突破原有的水平而大为惊叹。这是他奋力拼搏的硕果。我和诚文兄早在1964年就相识。我是新城学校的团支部书记,他是公社团委书记,自有工作来往。他那对人和颜悦色的风度,给  相似文献   

18.
书法线条的非本质属性甚是丰富。我在《书法线条的质感、力感、立体感——论书法线条的属性》一文(载《淮北煤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中,已对线条的质感、力感、立体感作了初步分析。本文将对线条的刚性、柔性、生命惑和节奏感加以讨论。刚性和柔性在书法线条非本质属性中,刚性和柔性是两种重要属性。因其有刚柔之分,才造成了书法风格表现上或“壮美”或“优美”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剑钧 《中华魂》2014,(6):52-55
正一位军人,又集书法家与诗人于一身,让我从中读出一种不同凡响的韵味。我们的交谈从书法开端,由诗词引申,以军旅生涯收尾。我从他洋洋洒洒的谈吐中,既看到了文人的风骨,又看到了军人的气质;我从他气势如虹的书法和诗词中,既看到了文人的豪放,又看到了军人的魂魄……  相似文献   

20.
手指在键盘上游走,竟然很难为跃辉兄敲出一篇短文——不是我吝惜自己的文字,只是觉得用文字来传达我对跃辉和跃辉书法的认识,总会有言不尽意处,怕朋友们读后有管中窥豹的遗憾。但跃辉讷于言语我是知道的,作为自信相当了解他的老朋友,我觉得还真有义务"代言"一下跃辉的书法要传达什么,以及跃辉的为人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