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曹禺剧本<雷雨>中的聚漪、<北京人>中的愫芳、<日出>中的陈白露这三个女性形象在身世、经历、命运、性格以及对命运的态度等几方面的比较,来突现曹禺在描写人物形象方面的高超技艺、尤其是对身份地位相似的人写出各自不同而又极为鲜明个性的艺术手法,并进一步点明曹禺在对待女性问题上的高深思想见地.  相似文献   

2.
曹禺与巴赫--关于《雷雨》中的宗教音乐提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与巴赫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曹禺自幼神迷巴赫的宗教音乐,在<雷雨>创作中,通过借鉴巴赫的<B小调大弥撒曲>,渗透进了自己对宗教和人生的理解,并暗示出人们应将自己的身心交给上帝,信仰上帝的心念.  相似文献   

3.
徐坤在小说<厨房>中以一个残缺的爱情故事阐释了现代商业语境中女性的生存境遇--她们面临着男权社会的歧视与重压,无力挣脱长久以来形成的女性心理定式,在进入社会与回归家庭中徘徊彷徨.女性解放面临严重的危机.作品显示了徐坤强烈的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批评"认为<雷雨>初版是曹禺‘一生不改的版本',曹禺对<雷雨>的序幕与尾声的看法也始终如一"的错误见解.为此,本文简介了<雷雨>的主要版本及其修改的基本情况,叙述了曹禺对序幕与尾声的观点之前后变化.  相似文献   

5.
曹禺的剧作充满着浓厚的家族意味,尤其是在他的代表作<雷雨>、<原野>、<北京人>中,封建家族制度及其伦理道德造成了无数青年人生命的被摧残与毁灭,人的美好情感被剥夺、被扭曲后倍受煎熬、折磨的痛苦,而且也使正常的人性、人情在横遭蹂躏后一步步走向畸形变态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的创作与童年经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童年经验可以作为创作素材直接进入其创作,压抑的家庭环境和女性长辈温情的庇护对剧作的题材、人物的选择以及作品的情感倾向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从作家更潜在的创作心理的角度分析曹禺在作品中流落出的女性关怀意识,童年经验已经内化为他的一种心理定势并对共创作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许多<史记>研究者和研究资料都认为<酷吏列传>表现了司马迁强烈的人民性和讽刺批判精神,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简单和片面的.正如现有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酷吏列传>不能单纯或孤立地来认识,而是要将其放在当时的汉代社会大背景下,并将之与司马迁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反思结合起来分析.对于酷吏,司马迁表现出一种复杂态度.一篇<酷吏列传>,一篇<循吏列传>实际上体现了司马迁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和反差.  相似文献   

8.
繁漪是《雷雨》中具有“雷雨”性格的悲剧性人物,而繁漪的人生悲剧又是一出性格悲剧,她性格中强烈交织着的封建与反封建、勇敢与软弱、崇高与自私促成了她的极端行为,以致把剧中人物包括她自己一步步推向毁灭的深渊。像繁漪一样人性张扬的女性形象在曹禺的剧作中还有陈白露、金子、愫芳等,这一系列繁漪式女性形象无一不折射出曹禺崇尚个性解放、关注人性张扬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杜拉斯和林白作为女性作家,都以自身特有的生命体验来抒写情感,在作品中,<情人>和<一个人的战争>中的主人公往往关注自我,有自恋倾向,但前者情感是独立的,后者则具有依附性,体现了中国女性的无奈.  相似文献   

10.
曹禺剧作中存在着女性言说与男性叙述的冲撞。一方面 ,曹禺不仅使其笔下的女性拥有了一定的言说空间 ,还极力使她们成为文本的代言者 ,成为男性中心话语的有效解构者。另一方面 ,在女性言说的背景与缝隙处 ,曹禺又不期然地进行着鲜明的男性叙述 ,流露出作者对传统男权意识的承继。曹禺剧作中女性言说的凸显表明了作者追逐时代精神的自觉努力 ,而男性叙述的存在则显示出传统文化的沉潜与观念更新的艰难  相似文献   

11.
当前 ,世界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同时 ,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对一些坚持独立自主的第三世界国家的“西化”、“分化”攻势也在加强。美国一方面利用经济全球化为自己捞取最大的经济与政治利益 ,并凭借经济、科技、军事优势 ,发动强大的“两化”攻势 ;另一方面 ,又千方百计地阻挠世界多极化趋势 ,试图建立单极化世界。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对这一形势 ,保持清醒的认识 ,并采取切实的措施 ,以适应“两化”趋势 ,反对“两化”攻势  相似文献   

12.
面对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过度弘扬所陷入的理论困境,以及主体性原则在实践中的无度发挥所招致的灾难性后果,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体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致力于解构作为现代主义深层本质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解构现代主体性的同时,又努力在现代主义的"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后现代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修辞隐喻、认知隐喻、语法隐喻的对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修辞隐喻到认知隐喻再到语法隐喻 ,对隐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体。本文从三个层面———隐喻的性质、隐喻的机制、隐喻的功能———对这三种隐喻观各自对于隐喻的认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这三种隐喻观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且展示了隐喻研究的多维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夏的起源及其与东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证夏和东夷的关系,从图腾崇拜的角度,揭示夏人源自北狄部族,夏文化应到山东龙山文化和与之相邻的红山文化中去寻找,本文并以考古文化遗址中的原始宗教遗迹为线索,认为二里头文化是苗蛮部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每一种语言经长期的文化积淀都带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英汉两种语言因属不同的语系 ,它们之间的差异就更加明显。本文主要通过一些实例来阐述我们在处理两种语言在信息转换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并以此来说明语言差异性的了解与掌握对提高写作水平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金融自由化并没有否定金融监管的基础,相反还强化了金融监管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文章从纵向角度探讨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农转工人员的再边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转工是我国特有的安置因建设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工作的一种制度,以一个具体村庄为样本,探讨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性因素和个人性因素是如何影响农转工人员从边缘化到再边缘化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具有更广泛解释意义的再边缘化理论。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集大成之作,集中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文艺生态思想,以及古代文人关于生命理念的内在察觉.本文力图从<文心雕龙>中的生物学暗喻、文学本体论中的生态学含义以及美学理念中的生命意识等角度探询其丰富的生态和谐观念.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从纵向发展的维度和横向管理体制形态对比的维度解剖我国的国家和省两级开发区,通过对有关开发区政策、法规以及规章文本的考察,找出我国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具体形态和与之伴随的法制困境,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特色为出发点,结合伊丽莎白时代的特征和英语发展的历史背景,加以案例分析,揭示莎翁作品的语言在遣词、结构以及修辞手法方面的特别之处,并与现代英语的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对其在英语的使用和后世文学发展中的影响进行归纳,也为进一步研究莎翁作品提供语言特色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