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不允许、蔡婆婆救窦娥的时间不够、蔡婆婆没有足够钱财和人脉、蔡婆婆的软弱性格、为表达戏剧主旨关汉卿的刻意安排几个方面,对蔡婆婆不救窦娥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关汉卿《窦娥冤》所传达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窦娥冤》的主题思想、关汉卿戏剧创作的美学理想、窦娥的贞节观念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剧中的窦娥不是什么反抗的英雄,而是一个善良温顺,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千百万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剧未安排的鬼魂伸冤的幻想情节,不是什么败笔,它反映了作家惩恶扬善的美学理想.作家突出地表现窦娥的贞节观念,不是为了歌颂贞节,也不是为了宣传封建道德,而是有其历史原因和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刍议关汉卿笔下的窦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娥是关汉卿塑造的最成功的妇女形象。善良、反抗则是窦娥性格中两个最重要的特征。窦娥的形象具有其独特的典型和悲剧意义 ,揭示了造成悲剧性命运的社会根源及封建法律的虚伪、丑恶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信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信念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信念的层次及类型 ,说明了信念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及特点。认为信念一经形成便相对稳定 ,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支柱 ,但是信念也会由于赖以产生的基础的变化而动摇。信念中往往同时包含了理性与感性两个方面。情绪、情感、习惯等常常会成为支配信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窦娥悲剧成因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一般都从外部因素着眼,较少关注到窦娥自身的因素。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剖析窦娥的人格结构,可以发现其中的复杂矛盾;分析此种人格结构状态与窦娥命运的关系,即可窥见窦娥悲剧命运的另一种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6.
专业课教师缺位是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专业课程《Java语言程序设计》中蕴涵着丰富的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行为教育资源。可采用教师以身作则与师生情感交流、加强校企合作、建设班级文化、在实践中强制行为养成等途径实施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诚信信念形成中的“意义障碍”主要表现为:诚信意识缺乏、诚信情感淡泊;诚信观念缺失、诚信情感肤浅;诚信认知偏差,诚信情感扭曲等诸种形态。宜采取营造诚信环境,增强中学生的诚信意识,丰富中学生的诚信情感;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深化中学生的诚信情感;实施诚信评价、强化中学生的诚信信念、升华中学生的诚信情感等措施,促进中学生诚信信念的确立和诚信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关汉卿创作思想的高明、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作品不仅深刻地描写了人民的苦难,而且也充分展示了人民的反抗斗争。他的《窦娥冤》不仅写了窦娥遭酷刑和杀戮,还生动地反映了窦娥的坚强不屈和反抗斗争精神。这里我只就第一折有关蔡婆与窦娥围绕“招赘”事的对白及第三折[滚绣球]曲子,来谈谈窦娥反抗性格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9.
就编辑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情感意识如:感染和唤醒情感意识、创新思维情感意识、学术情感意识、责任情感意识进行阐述,这种情感意识体验又会反过来对编辑职业认知产生影响,从而决定了编辑一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培养编辑主体健康、积极、稳定的情感意识,对提高编辑工作质量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就编辑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情感意识如:感染和唤醒情感意识、创新思维情感意识、学术情感意识、责任情感意识进行阐述,这种情感意识体验又会反过来对编辑职业认知产生影响,从而决定了编辑一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培养编辑主体健康、积极、稳定的情感意识,对提高编辑工作质量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人们对窦娥这一形象存在着误读。从《窦娥冤》的情节、故事源流、前人的解读看 ,窦娥是封建节妇与孝妇的典型 ,这才是窦娥形象的文化内涵。这一形象的出现是元统治下的“贵壮贱老”、收继婚等社会风俗激发关汉卿深藏的民族意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信念是世界观的本质部分,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真实存在及其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信念具有坚信感、稳定性、动力性.信念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从个体的情感、兴趣与需要出发,牢固掌握科学知识,运用正确世界观,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信念形成的主要途径.科学正确的信念对个人和社会有决定性的影响,它能促进人格的完善,给人以信心、勇气和毅力,能主导人生的重大抉择.所以,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正确的道德信念、人生信念和政治信念.  相似文献   

13.
论窦娥形象的内涵及<窦娥冤>的创作意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娥是封建礼教的“孝子贤孙”,她不惜用生命去捍卫的是女子“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和对长辈竭尽孝顺的孝道观。在窦娥的那个时代 ,出身于这样一个穷酸知识分子家庭 ,又是一位受社会压迫最深的弱女子 ,窦娥被毒害到拿泯灭人性的伦理道德规条要求自己 ,自觉地维护这些伦理规范 ,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是非常普通正常的。《窦娥冤》从传统的“贞节”、“孝道”等道德伦理规范角度出发 ,不认同蒙古人的现实统治 ,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批判 ,其中潜藏着的是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绪。  相似文献   

14.
婆婆一直对我怀有偏见,她认为是我教坏了她的儿子,让一直对她言听计从的儿子屡屡对她"抗命"。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前朝的窦娥,怎一个"冤"字了得!当初我和老公恋爱时,婆婆就一百个不同意我们在一起。原因是婆婆认为我配不上她的宝贝儿子。老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之所以被誉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亦无愧色”①的杰作,是与主人公窦娥形象塑造得十分出色分不开的。窦娥在婆婆临危之际屈招了“药死公公”的罪名,结果婆婆得以保护而她自己却失去了生命。窦娥的凛然气概令人赞叹不已,但从某些论者的话里话外看,窦娥虽死得激动人心,即未必“大义”,理由是窦娥“头脑里充满了贞节、孝顺等等封建伦理观念”,是在“按照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指示,吸食起世上大量推销的迷信鸦片,进行自我麻醉。”窦娥“可称是封建社会的杰作--‘孝女’、‘节妇’的典型了。”如果照此逻辑推之,窦娥充其量不过是封建殉道者,她为婆婆而死的意义也颇值得怀疑了,而“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自然也就有些愧色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环境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担任“倡导者、指导者、监控者、评估者和心理协调者”的角色.虽然教师和学生的信念一致,但学生的期望和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方法、评估方式以及教师的素质.有鉴于此,从树立信念、提高素质、传授策略、监控和评估过程、重视学生心理情感因素等5个方面,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窦娥是关汉卿塑造的一个名副其实的悲剧形象,《窦娥冤》也因她成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悲剧作品。对窦娥形象悲剧起因的认识,迄今仍存较大争议。本文认为,借高利贷、做童养媳并非窦娥形象悲剧起因,而蔡婆婆在向张驴儿父子叙述被赛卢医勒杀经过时说的"止有个寡媳妇儿,相守过日",这句话才是祸根。它把窦娥推向了风口浪尖,是导致窦娥形象悲剧的直接起因。如果再作追究,窦天章一次借那么多高利贷,丢下七岁的女儿去参加科举考试,也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属于间接起因。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信念在外语教学及教师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信念影响教师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吸收及掌握.本文从教师信念的重要性,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了教师信念对教学及教师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攻击型大学生情感障碍有着很强的破坏性,通过对来访者运用认知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分析其困扰的根本原因即自己固有的非理性信念。调整认知,改变信念,增强内在动力,从自我的孤立思维中走出,正确认识自己、他人、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窦娥是元杂剧《窦娥冤》的主人公,在她的身上,概括了中国封建社会劳动妇女普遍的悲惨命运。她淳朴善良、刚直正义,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同时又受封建伦理纲常的影响,“忠孝节义”、“天命观”等在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作者刻划了窦娥这一悲剧人物的复杂性格,具有真实的生活基础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