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日本寺田隆信教授寄赠其近著《明代泉州回族杂考》,文内主要根据厦门大学傅衣凌教授赠送、泉州市泉州历史研究会和晋江县陈埭公社回族委员会合编的《泉州回族谱牒资料选编》《一九八○年八月印)一书所包括的陈江丁氏、荣山李氏、清源金氏、燕支苏氏四种族谱资料,着重讨论了从《陈江丁氏族谱》中关于丁姓回族的来源、历史和信仰诸问题。因为寺田隆信教授只根据这本族谱资料,论述难免受到限制。泉州地区是福建回族的聚居地,据一九八三年统计,在全省回族38,258人中,泉州地区占有绝大部分,约26,730人,其中泉州市只1,105人,以晋江县13,299人(主要集中在陈埭镇)、惠安县11,916人(主要集中在白奇一带)为最多。此外,南安县有284人,德化县有49人,安溪县有45人,永春县有32人,人数较少。因此,讨论泉州回族的来源和历史,除晋江陈埭外,惠安白奇也应是一个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2.
福建泉州(包括市治鲤城区和晋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六县)现有回族4万多人,占我国东南地区回族人口的五分之一。泉州回族形成的历史和民族特性,与西北地区回族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具有不同特点。本文爰就调查所得,对此作一初探。 一、泉州回族形成的历史 泉州回族形成时间比西北地区的回族要迟,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明初,漳州、泉州地区商业的发展水平不高、市场规模小,正统年间的盐政制度变革改变了这种状况。正统八年(1443),泉州盐课改折,食盐由官营转变为自由运销,新盐政的运作与市场发生密切关系,直接促进了漳泉地区商业的繁荣,具体体现在:灶户买米纳课,打通了东南沿海近海商路,扩大了泉州沿海地区与江浙、潮粤等地之间的商品交易网络;食盐的自由流通带动了九龙江、晋江流域沿海食盐和山区特产之间的贸易模式形成;随着商业活动的频繁,泉州地区出现灶户普遍经商、追逐财富深入人心的局面;同时也使得漳泉山区特产商品化和区域内部市镇的兴起。盐政变革带动下的漳泉商业繁荣,最终在16世纪西方国家与中国贸易之后,为漳泉地区迅速融入更为广阔的海外贸易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提升晋江鞋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鞋业生产和出口大国,形成了以广东、福建、温州、成都、重庆五大鞋业生产基地。泉州晋江市作为中国制鞋业的主要基地和世界旅游鞋的生产基地之一,既有加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对晋江制鞋产业现状、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提升晋江制鞋产业竞争力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5.
晋江县陈江丁氏族人,是泉州回族的重要支派之一。明清时代。陈江丁氏人文兴盛,为后人留下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使之成为泉州回族史研究中的不可多得的典型例证。本文主要依据明代陈江丁氏族谱中的有关资料,考察丁氏早期宗族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并探讨宗族组织对丁氏汉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泉州华侨公会成立于1912年,会员来自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等泉属5县,为民国期间泉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华侨团体。本文重点考察了泉州华侨公会的成立经过、职员结构和演变历程,并深入分析其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进而探讨民国时期地方华侨团体所共同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苏颂(1020—1101)字子容,北宋泉州同安(今属厦门市)人。同安苏氏是一个著名家族。其一世祖苏益,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冬,王仙芝、黄巢农民起义军攻打河南申州(今信阳)、光州(今潢川)之前,随王潮诸族迁入福建晋江,为王氏领军使。二世祖苏光诲为漳州刺史,居泉州同安,遂为同安  相似文献   

8.
晋江泉州古外销陶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泉州地区的晋江县和泉州,是宋元时代盛产陶瓷的重要地区。在宋元时代,这里出现许多烧制陶瓷器的窑场,其中较著名的古窑场有晋江县磁灶乡、泉州市郊东门窑等。由于这里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东南临海,泉州又是中世纪海外交通非常发达的著名港口,因此,这一地区在南宋及其以后,古代陶瓷窑场的大量出现和外销有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9.
李贽(公元1527年—1602年)号卓吾,泉州晋江人。他学宗陆王,兼杂佛老,力批程宋,是我国十六世纪后期封建社会杰出的进步思想家。由于他走上了激烈批判封建传统观念的道路,因此,他的思想既离开了佛老,又超越了陆王。正如沈瓒在《近世丛残》中所说:“李卓吾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其学以解脱直截为宗,少年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化生态理论的泉州民居艺术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是闽南文化核心区域,泉州民居作为闽南文化的载体,在自然地理气候、人文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艺术特征。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研究泉州传统民居的保护,关注民居内生活形态的重塑和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统材料制作工艺的保护,将民居保护纳入到闽南文化保护体系中考察,是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力补充,也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撰成于汉文帝末期,刘安综括其要题名<鸿烈>,因武帝严加禁锢,太史令司马迁也未能一睹该书之宏观.东汉刘向校订石室书籍时,取名<淮南>,东汉人题名<淮南子>、<刘安子>,唐宋之际又名<淮南鸿烈>.相关文献证明,<鸿烈>的作者自东汉以来,普遍认为除刘安外,另有道家苏飞等八公及儒家大、小山等人,及赵贤、朱骄如两位兵家和九位精通<易>学的宾客.  相似文献   

12.
连南夫是南宋绍兴名臣,也是近千年中华连姓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他是连战的先祖,安州应山即今湖北广水人,故为湖北先贤。现鄂、皖、闽、晋方志学界与姓氏研究者不少人在研究连南夫,有所成绩,但也不乏望文生义、似是而非者,有关连南夫知庆源府事的解读,即属此类。  相似文献   

13.
唐初忙于统一全国,无暇顾及西南的经营,与南诏保持着相安无事的局面。进入武则天时期,吐蕃对中国的威胁日益严重,为了抵抗吐蕃的侵扰,唐朝不得不联合南诏的势力,因而采取支持南诏统一的战略方针。当南诏强大以后,围绕着争夺爨部的问题,唐与南诏引发了冲突,使得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逐渐复杂化,最终影响了唐朝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南朝是中国佛教极为兴盛的时期,但此时佛教也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那就是佛教世俗化。这种佛教的世俗化对南朝的山水文学、宫体文学以及南朝文学"尚形"的倾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这种现象,对于更为深入地理解南朝文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代佛寺所在考异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民先生《唐五代佛寺辑考》附录"所在待考佛寺"中列有皎然诗中的"报德寺"和《唐鍪藏寺碑》中的"鍪藏寺"。其实皎然诗题中"报德寺"所在有两处:其一为唐淮安郡枣阳县,今属湖北省襄樊市枣阳县境;其二为唐润州上元县,今属南京市白下区内。而"鍪藏寺"即为古新罗国鍪藏寺,所在即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暗谷洞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讨论了汕头市话的含义、汕头市话语音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与周边兄弟方言的差别,并指出,汕头市话早已取代了潮州府城话而成为潮汕方言的代表语。  相似文献   

17.
浅论南岳衡山的祭祀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岳衡山祭祀文化起源于先民对山川的原始崇拜,虞舜时期开始最早的祭祀活动,到隋代对南岳的祭祀成为定制常礼,开始建庙祭祀,唐宋朝形成高潮。明清两代皇家祭祀活动尤其繁盛。南岳祭祀文化体现了我国宗教与政治合一的祭祀传统,不仅是南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起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塔身造型、塔体结构、塔檐样式、雕刻艺术以及塔心室构造等方面探析福清瑞云塔的建筑特征,指出其建筑造型上承福建唐、五代楼阁式石塔、受两宋、元以及明代早期楼阁式石塔影响较大,并对福建明末和清代楼阁式石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福建沿海地区古塔的建筑形制与石刻工艺水平,并具有多样化的文化内涵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明代南直隶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其举人人数在有明一代各大政区中人数最多。通过辑录和考订相关文献,获得明代南直隶举人的籍贯信息。对举人籍贯按县和散州进行统计后发现,明代南直隶举人分布集中,主要分布于华亭、武进、常熟、长洲等县,这也是南直隶各府的府治和一些在地理、文化方面较为重要的县,在举人分布上具有较强优势。因明代南直隶是首都、陪都的所在,这种钩沉、考核一定程度上能从一个侧面看出明代科举分布的一些真实情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对潮汕方言中的澄海话的语音系统作了描写研究,总结了澄海话的语音特征,并将其与汕头市音、潮州府城音作了比较;最后还根据其内部差异把澄海话划分为四个小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