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对西藏来说,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封闭、高寒缺氧、地广人稀,缺乏与内地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发展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未来西藏地区如何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教育发展战略,弄清楚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科学的预测才有科学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西藏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是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建设实践中亟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试以现阶段西藏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发展多种商品经济为主线,到本世纪末,根本解决温饱问题,部分地区达到“小康”水平为目标,对西藏经济发展战  相似文献   

3.
藏族妇女教育和社会化发展水平不高,其制约因素主要是西藏长期传统社会消极女性观的普遍存在及特有禁忌和习俗的束缚,使得许多农牧区妇女文化程度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妇女对教育已有了新的认识.从西藏农牧区妇女接受教育培训需求的现状来看,尽管政府在这方面先后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仍存在西藏农牧区妇女对接受教育培训的认识不足、不求上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可以鼓励农牧区妇女提高自身素质,切实保障西藏农牧区妇女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平等地位和各项权利,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和建设各方面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藏以独特、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在旅游开发的持续推进中,也存在种种令人深思的问题.实施文化产业“外向型”发展的战略有助于克服旅游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发展对西藏生态的破坏,做到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西藏高校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打造,可以发挥其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的优势,同时还能创造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缓解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西藏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刘成高  张文娟  张昭怡 《民族学刊》2019,10(3):77-80, 126-128
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是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大省,同时四川省民族地区也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导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在四川省民族地区越来越突出。本文立足于民族地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通过研究经济相对落后的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在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获得的教育资源现状和问题,探索实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性发展的路径和方法,进而对实现教育公平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扶贫攻坚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础性人力资本投资与西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充分肯定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经济、社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指出西藏经济增长模式仍未实现由外生—粗放型向内生—集约型的根本转变。文中研究的定量分析表明,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人”而不在“物”,即西藏人口,特别是劳动力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制约了经济内生效益的提高,其中基础性人力资本投资(基础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低是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基础教育投入产出效率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提出对策思考是:1.加大基础教育类人力资本投资,改善其投资结构,将乡村基础教育投资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作为西藏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重点;2.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建设,使西藏极为分散的人口适度集中,从而取得基础性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7.
自和平解放四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藏教育事业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至成人教育的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网络已基本形成。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西藏和内地相比,生产力水平仍然很低,经济发展亦不平衡。农牧区以自然经济、封闭型经济、供给型经济为主,基本上靠天种地、放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特殊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成败.将来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发展的进程.因此,关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口文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优劣的重要标准。它影响经济、社会的进程。特别是,当前面临着加快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完成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西藏,迅速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更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充分重视和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加快西藏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文化的繁荣,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在初步分析西藏人口文化素质的基础上,探讨影响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本世纪末和 2 1世纪初国家提出并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对西藏经济的发展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然而目前这一机遇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作用还只是潜在的。要把巨大发展机遇的潜在促进作用转化为现实 ,实现西藏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 ,力争使西藏人民早日进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进一步扩大西藏的开放。一、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必要性区域经济学认为 ,一定区域承载的经济元素量是有限的 ,仅仅依赖本区域的市场、资金、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 ,虽然可能取得一定的增长 ,但其增长势头难以持久 ,…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旅游业作为西藏经济主导产业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藏是中国经济重要的发展区域,西藏的经济发展已经不是一个局部的问题,而是一个关系中国能否真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问题.目前西藏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和以粮食和畜牧生产为主的农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如何加快西藏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尽快提高藏族人民生活水平,稳定边疆,巩固国防所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从西藏实际出发,从战略高度思考,旅游业将是未来托起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各级政府宜采取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使其成为在西藏整体经济发展中起龙头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即主导产业,予以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何一民  付志刚  邓真 《民族学刊》2013,4(1):50-60,110-112
西藏城市虽然形成较晚,经历了原始聚落、堡寨、城市雏形、城市形成等漫长的过程,但是在西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西藏城市成为区域政治、军事中心,推动西藏社会的发展变迁;西藏城市具有重要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带动作用;西藏城市是重要的宗教文化载体,受宗教影响巨大,宗教文化功能突出。自元代以来,西藏城市还充分发挥着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巩固边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永斌 《中国藏学》2012,(2):217-219
西藏语言规划强调以藏语为主,藏汉语言并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的汉藏民族关系,使西藏居民对普通话使用的需求逐步增加。不过,西藏各学校间的汉语教学要求和条件的不同,造成不同区域学生、居民普通话水平有所不同。汉藏语言接触条件也使西藏城镇和农村普通话语言环境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西藏现代化过程中语言使用模式的分析和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炜 《中国藏学》2001,(4):21-38
从理论上说,科教兴藏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西藏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另一个则是西藏的教育发展水平,这两个方面缺少了哪一条对西藏的社会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作为科技文化的载体和特殊地理及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在藏族地区,与藏语文和汉语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西藏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温军 《中国藏学》2003,(1):21-33
长期以来 ,西藏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指导思想一直是传统的发展理论。按照传统发展理论的观点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惟一出路 ,就是实现工业化。诚然 ,工业化促进了全人类的繁荣进步、创造了人类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但是 ,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现代文明的推进 ,不仅使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污染破坏 ,而且还造成了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类文化生态的破坏、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这早已被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所证明。因而 ,对于自然生态环境高寒脆弱、民族文化传统尤为独特、各民族生存发展依赖于农牧业、民族文化蕴含于农牧业的西藏来说 ,这就客观要求必须重新审视区域经济发展长期沿袭的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 ,重新认识界定农牧业在其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 ,本文认为西藏传统的资源开发导向型工业化战略并非是促进推动其经济发展的惟一道路选择 ,新世纪应围绕广大农牧民优先受益的农牧业及其相关的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构筑推动其区域经济成长的产业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6.
1985年以来,在伍精华同志主持工作期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振兴西藏经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途径,采取多种灵活措施,积极发展西藏教育事业。特别是把优先发展师范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西藏教育事业的战略重点,在师资、设备、投资、招生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保证师范教育的发展。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战略指  相似文献   

17.
民生改善是社会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点,展望西藏民生愿景,讨论西藏民生改善的科学路径,具有重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自然地理、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的异质性,决定了西藏民生发展独具"西藏特点"。西藏民生建设面临中央及全国各地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内人口均衡发展等机遇,也面临城乡与地区发展差异大、社会治理创新难度大等挑战。文章在展望2050年西藏民生发展愿景的基础上,提出从构建可持续的居民生计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微观社会治理基础与稳步发展西藏特点城镇化等路径推进西藏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战略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王鉴 《民族研究》2002,(6):9-17
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理念及西部民族地区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 ,指出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水平相比 ,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非均衡发展问题 ;必须通过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教育主体责任、建立“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区”、促进民族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政策 ,实现西部民族教育的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大发展,作为西藏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西藏研究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四十年的西藏历史发展表明:国家大环境良好,西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是西藏研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西藏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对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因此,阐明  相似文献   

20.
西藏传统寺院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传递和延续文化的主要形态,它“使文化得以继承而连贯为历史,并成为每个人作新的文化创造的基点”。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951年以前,西藏的主要教育是寺院教育,寺院既是僧人学习、研究佛教经典和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传递文化和培养地方政府官员的教育机关。寺院教育在旧西藏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西藏传统寺院教育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宗教神学的范围,广泛涉及各个方面,对传播藏族传统文化确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研究西藏传统寺院教育并不等于留恋过去,而是为了从它的形成、制度、内容和方法去认识寺院教育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