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学家一向以不动情为人称道,但黎东方说,光绪是中国历史上最苦命的皇帝之一,从进宫到囚禁。他几乎没有一天不向慈禧长跪。后人分析,光绪跟慈禧一样好强争胜,只是他不幸遇到了慈禧,从小就被慈禧管教,慈禧从没给过光绪好脸色。  相似文献   

2.
王海莹 《社区》2011,(35):44-44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苓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难忘、难堪的四次教训。曾国藩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给弟弟呢?原来,当时曾国荃刚消灭了太平天国,被慈禧封为湖北总督,但他在湖北境内得罪了慈禧的宠臣官文,一个月内几次被慈禧严斥,同时京城大小官员也都认为他居功自傲、目中无人。  相似文献   

3.
1921年上半年,在义和团运动中被当作祸首而发配在外的前清端王载漪,打着回京就医的旗号扶子媳灵柩回京,引起了外交使团的强烈抗议。北京政府为冲破条约体系的束缚,在此事件上对端王百般维护,"蚁穴"式的修约努力体现得淋漓尽致。最终端王在外交使团的反复要求下被逐出京城。端王的个人悲剧同国家命运相结合,让这一事件对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做了一个全景式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奕譞与洋务     
奕譞继奕訢之后成为清廷的中枢人物。他对慈禧献媚邀宠,但却继承了奕訢的洋务思想。他从保卫皇室(固本)的目的出发,凭借自己的地位、权势与胆识,力排异议,多方筹款,使洋务派创办北洋海军和兴建铁路之举得以继续和发展。他对慈禧的一味迎合造成种种弊端,但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是不可否定的。  相似文献   

5.
屈维英 《社区》2008,(32):44-45
“李总管”医案有玄机在伺候慈禧的诸太监中,最荣耀的莫过于大总管李莲英了。入宫不久李莲英就进入梳头房当太监。他抽空到妓院苦学梳头手艺,终于学成,而且技艺高超,便专门给当朝皇太后慈禧梳头,深得慈禧欢心。  相似文献   

6.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光绪等一行人仓皇出逃。当时怀来知县吴永因迎驾有功,服侍周全,慈禧命其办理前路粮台,随扈西行。1901年,他又扈送慈禧一行人由西安行至开封(未能随銮驾到北京)。一路上,他可谓尽心尽责,颇受慈禧赏识。但是,他却屡遭军机大臣排挤。吴永备受慈禧赏识以及屡遭军机大臣排挤的原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吴永为人也是重要诱因之一。《庚子西狩丛谈》中吴永极重情义,富有胆略,比较忠心,坦诚直率,其为人总体还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佚名 《今日南国》2010,(14):40-41
第一次入棺:1908年 同治五年,咸丰帝的定陵完工。按清制,他的两位皇后慈安、慈禧的陵墓只可在定陵附近选址,并只能建一座皇后陵。当时便定下给两位皇太后建一座陵,棺椁并排奉安。慈禧看了奏折很生气:“哪个陵里葬两个太后?这不是明着欺负我们姐妹?”  相似文献   

8.
雷颐 《社区》2008,(14):41-42
虽然李鸿章在戊戌政治风云中能自保平安,但他的观点、态度悉为慈禧所知,戊戌政变后他自然不可能再获重用。不仅如此,他还受到了变相惩罚。  相似文献   

9.
百日维新被多数人认为是一次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对于事隔仅17个月的慈禧新政则持否定态度。本文对慈禧新政与百日维新各自骨干成员的构成,出现的历史前提和提出的形式,以及各自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认定两者之间并无本质区别。同时提出了评价慈禧新政的客观标准,是看其促进了还是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叙述了慈禧新政的实际效果,肯定了慈禧新政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不无关系。总之,认为慈禧新政是一次没有成功的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相似文献   

10.
褒贬端方     
收到一张端方的红色信札,自然想起了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在清末曾任两江总督,历史上褒贬颇多。他有许多的故事留在历史上,不过在慈禧太后葬礼上的那一幕却最清晰——他跑到东陵,为慈禧送葬的队伍拍照片,此举大大触怒了监国摄政王载沣,认为不合章法,于是落了个被免职的下场。  相似文献   

11.
慈禧策动辛酉政变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认为,慈禧主谋或与奕诉合谋策动了1861年的辛酉政变。但细考史实,这一说法是靠不住的。首先,慈禧并未参与或事先知晓政变的重大军事部署。其次,所谓慈禧指使“奏请垂帘听政”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其三,慈禧与奕诉密谋的唯一证据,也不足以证明慈禧策动了政变。最后,事实表明,是受到国内外力量广泛支持的奕诉集团主谋策动了这场政变。辛酉政变是清廷权力失衡的必然结果,慈禧通过政变上台却是历史的偶然。  相似文献   

12.
章开沅,林增平同志主编的《辛亥革命史》有一段文字,论及革命派与保皇派在澳门的斗争,其中说:“孙中山派兴中会员谢缵泰深入港澳,宣传革命,并及时运用‘释放经元善事件’,抵消了保皇党影响。”检核有关资料,这一叙述似与史实不符。 1900年1月,西太后准备废掉光绪,改立端王长子。同月,在上海的名流章炳麟,唐才常、蔡元培等联名致电清政府反对。此电由经元善领衔,并从他主持的上海电报局发出,因而遭到西太后的忌恨。  相似文献   

13.
西太后慈禧在晚清执掌大权,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清末以来,国内外出版了不少慈禧的趣闻轶事,一致认为慈禧是满洲旗人,其父是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员惠征。对于这个问题,在近一个世纪当中从未有人提出过疑义。  相似文献   

14.
《新天地》2011,(10)
慈禧太后是的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但她在入宫前、特别是童年经历却一直是个谜。刘奇——一位离休老人,经过20年的反复考证和潜心研究,证明慈禧并非北京的满族人,她生于山西长治,汉族,在长治度过童年。咸丰二年以养父——满人惠征之女身份应选入宫。这一结论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认可,慈禧养父惠征的后人也予以认同。最近,刘奇老先生撰写的《真实的慈禧》一书  相似文献   

15.
一个脚跟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自古以来,狭隘向来是小人们的专有名词,它一直为人们所不耻。庞涓是狭隘的,他不愿孙膑胜于他,施加毒手,最后兵败身亡;周瑜是狭隘的,他不肯诸葛亮胜于他,百般暗算,最后被诸葛亮三气吐血而死;慈禧下棋,别人吃他一马,她杀对方一家,死  相似文献   

16.
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解体,使超现实主义的共产主义经济体系出现了漏洞,从而给那些有头脑和有关系的人提供了空前的发财致富的机会。 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一位共青团的活跃分子,利用了一个合法的漏洞,使他能把计划者和管理者所使用的非现金结算卢布变现,并且兑换成美元存在国外。 弗拉基米尔·波塔宁(VladimirPotanin),前苏联的一名高干子弟,通过一系列途径,有效地控制了一家国家银行。然后,每当金库没钱的时候,他就说服政府领导部门将钱存入他所控制的银行,从而为增加他的个人收入提供了相当多的机会。 亚历山大·斯莫伦斯基(Alexandez Smolensky),一个专为  相似文献   

17.
吉仁 《山西老年》2013,(1):23-23
慈禧先后三次垂帘听政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0岁,而慈禧太后不但活到74岁,而且始终保持年轻人的体态,这与她的一些爱好不无关系慈禧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如今。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被西方侵略者轰开,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这一现实,中国各阶层奋起反抗,统治阶级也不甘心自己地位的动摇和削弱,在他们当中普遍弥漫着仇洋情绪,其中以慈禧最具代表性,随着与列强矛盾的激化,慈禧仇洋的思想逐渐付诸行动。与此同时,国内各阶层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慈禧纵横捭阖,玩弄权术,对各派势力或利用或打击,以维持自己的最高统治地位,同时也影响了她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晚清重臣的荣禄,以其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中的所作所为而闻名于世。而在这两大历史事件之前,荣禄经历了近20年的宦海沉浮,其坎坷的官场生活使荣禄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慈禧当政的为官之道。荣禄在后半生中的表现与其早期经历有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博弈论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工具.在"辛酉政变"中,对阵博弈的一方是慈禧与奕訢领导的帝胤贵族,另一方是以肃顺为首的的宗室贵族;前者是君权的化身,后者是相权的代表.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列国介入"辛酉政变"参与博弈,并且在其中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甚至起到指导性的引领作用.因此,"辛酉政变"在国内,表现为君权与相权的博弈;在对外关系上,则是妥协与固守的博弈.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由于慈禧、弈訢集团与西方列国的利益共存,使双方最终走上妥协与合作,从而达到晚清政治格局博弈的一种纳什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