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切入点,加快城镇化步伐。但是,当前,由于种种因素制约,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我们应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此,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思路:以搞好科学规划为前提条件;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以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组织保证;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努力构建资源整合机制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结合目前农村的实际状况,强调从“特色”上下工夫,并对建设特色新农村的发展思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加快特色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卢海燕 《理论界》2007,(6):33-34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生产方式和文化观念不断提升、农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城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利于城镇化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者应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农村基层政治的结构功能看,村民自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其建立的必要性.从我国农村基层政治的模式演变看,村民自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治重建的目标模式,具有选择的必然性.从我国农村基层政治的发展现状看,村民自治作为目前条件下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基础,具有长远发展的可能性.从我国农村基层政治的发展前景看,村民自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选择,具有实际运作意义上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要想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前农村建设中若即若离的状态,急需探索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措施和路径。立足于农民的利益需求,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存土壤;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方式,建立农民群体能理解、乐接受的话语系统;激活农民主体,培育乡土文化人才,引导农民在亲身参与中悦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寻找先进文化与乡土文化的结合点,在乡土文化中培植核心价值观念的生长枝条;以红色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精神基石,使红色文化构成农民核心价值理念的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通过政府和农民共建农民城可以使相当一部分农民变成市民。而在乡农民的土地产权则需实现家庭化,同时避免农村土地的反复调整,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民的生存权和养老保障权。长期改革的实践证明,近些年来的农村政策和改革、发展思路难以使内陆广大农区富裕起来,多数个体农民的发展遇到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政府调整有关“三农”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财政、金融政策,既支持农民向城镇转移,更支持在乡农民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走股份合作或协作的道路,帮助有条件的村发展第二、三产业,富裕农民。  相似文献   

8.
崔乃红 《理论界》2007,(8):56-57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研究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关建议,这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汪家寨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五个结合",全面推动新农村示范建设工作,创新思维,创新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是循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步伐,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其基本观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保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必须以乡镇企业为依托,以小城镇为载体。这一思想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在世纪之初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又一重大举措。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支持,党中央又及时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践行,必将为新农村建设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必需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树立共同的理想。使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饱满的精神、全新的面貌、昂扬的斗志、顽强的毅力而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共同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12.
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金培 《兰州学刊》2008,(9):158-160
文化发展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新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各地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不少成就,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偏差,只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激发参与热情、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各项机制、培育文化产业,才能如期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无论从"三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角度,还是从消除"二元结构"的角度,以及具体到建设滨海新锦州的角度来说,锦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从当前看,锦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工业经济和县域经济薄弱双重压力,建设新农村的任务繁重而紧迫。结合锦州地区实际,提出锦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加快锦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也很有些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在理论和整体上具有协调性,而在现实和局部上又具有不协调性。在实践中,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模式包括并进模式、扶植模式、复制模式和吞噬模式,不同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适用取向。进一步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需要中央与地方各司其职,充分发挥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推进模式,更加注重政策协同和政策工具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新生代农民工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向,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发展不仅包括职业的发展,也包括能力发展和心理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发展过程。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面临着观念、能力、制度、身份、文化等多方面的障碍,为此,要积极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自我发展机制、政府推进机制、市场推动机制、社会支持机制、城乡互动机制和城市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速趋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为农民群体主要养老模式。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提高参保率,有效扩大制度覆盖面,有效实现风险分散,提高养老金的替代率。整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协调各方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新型农民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为主体,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成官员的“形象工程”;增进农民的福祉,不能搞成劳民伤财的“害民工程”;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真正的主力军,不能搞成专家学者的“明星工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需要有具体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在这个方面,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农村建设时有过许多经验和教训,其中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建设新农村,需要对农村的基层组织进行创新,以保证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这一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平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晓萍 《河北学刊》2007,27(6):79-8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收入、基础设施、教育、就业等方面。当前,农民不能顺利地完成从农民到市民,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化,不仅影响工业发展,还影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同时对农民的利益也是一种严重的损害,会造成农民群体与城市群体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杜乾举 《学术探索》2012,(11):90-92
任何一种利益关系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养育中成长起来的,文化价值奠定了经济主体基本的行为方式,我国既有伦理文化,难以为新农村利益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和制度材料。在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农村利益关系时,必须进行基础性、全面性的伦理文化的建设工作。既要推进传统伦理文化的开拓创新,又要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法治化,并在新农村集体主义的建构中实现农村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双向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