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存在既定的政治公正模式,人们对国家政治公正的要求会随着外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更好地提升我国政治公正的建设水平,需要更新政治公正设计理念。文章梳理了西方国家政治公正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释了我国政治公正建设从宪政公正向行政公正跃迁的必要性,分析了今后我国推进行政公正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道德体系公正原则的历史类型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一般指“得所应得”;至于“应得”的标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等级主义、平均主义、功利主义、人道主义等公正观反映了公正标准的历史性、阶级性。社会主义社会里,立足于条件公正、机会公正并进一步通过矫正公正和补差公正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德理想,体现了公正原则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公正,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个法律概念.法律上通常把公正分为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实体公正通常要通过立法来实现,而程序公正则通过司法来体现.在司法实践中,程序公正不仅是实体公正的运载工具,其本身亦有其独立的意义,乃至为了追求程序正义不惜牺牲一部分实体正义,并把这种牺牲本身当作法治进程中应有的代价之一.  相似文献   

4.
公正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公正观和公正内容。处于转型加速期的社会主义公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公正在转型期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探索公正的实现方式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执行公正蕴涵着应然性和实然性的标准和尺度.人们可以用一定的观念和标准来评判和具体衡量执行公正.执行公正的根本价值取向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执行公正的途径,就是按照公平正义这一法律价值的内在要求,在执行权运行的环节上合理构建各项具体制度,革除阻碍公正的制度因素,确保执行权公正行使.  相似文献   

6.
公正新论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本文认为 ,公正是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 ,是一个与公平、平等等理念既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的理念。现代意义上的公正理念的主要依据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理念依据 ,包括平等理念、自由理念和社会合作理念 ;另一类则是现实依据即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现代意义上的公正的主要内容和规则表现在四个方面 :1 基本权利的保证 ;2 机会平等 ;3 按照贡献分配 ;4 进行一次分配后的再调剂。本文还对公正的几个规律性问题进行了分析 ,包括公正规则的整体性、公正具体规则之间的优先次序以及公正的规则与其实际兑现之间的差距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范广军 《兰州学刊》2006,(7):109-111,133
冷战时期,社会党国际出于议会选举的需要和改造资本主义、防范共产主义的考量,形成了介于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公正观。多元化的理论体系和实用主义哲学建构了社会党国际社会公正观的理论架构,并形成了以经济公正、政治公正和国际公正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公正体系。社会党国际认为,实现经济公正的有效路径是对生产资料所有权、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分配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社会控制。实现政治公正则需要在西方议会民主制的架构内建立以分权制为特征的国家体制,贯彻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的民主原则。国际公正是社会党国际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右翼政党的关节点,它强调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最终形成世界政府的雏形,担当起实现国际公正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业公正研究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公正观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现阶段行业发展的现状,论述了行业公正的内涵,分析了我国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探讨了影响行业公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常泓 《学术论坛》2013,36(4):43-46,74
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公正和政治公正。经济公正建立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贫穷的基础之上,坚持反对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按照实施两个构想、顾全两个大局的战略步骤,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政治公正建立在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前提之上,按照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推进路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组织路线不动摇,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方向。在当前中国社会公正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社会公正思想,应进一步解决好分配问题,实现没有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更加注重社会公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加强软实力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火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裴士连 《理论界》2006,(5):79-80
探讨社会公正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道德观念上,而要回落到现实生活中。作为生活质量的社会公正,包括经济秩序公正、政治秩序公正和文化秩序公正,它们决定着人们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分配状况,成为人们追求现代生活质量的一个现实而全面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公正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作为公正的发展”的新概念 ,认为社会公正不是作为外在相关性 ,而是作为内在规定性 ,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性质和趋向。公正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动力 ,是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并且通过考察社会公正和发展在概念上的演变过程 ,说明公正的含义是如何走进发展的概念含义之中的 ,发展的含义是如何走进了公正的概念含义之中的 ,从而对“作为公正的发展”这个基本概念作出了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12.
略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公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万钟 《理论界》2008,(8):32-35
社会公正是人类普世性的基本价值之一,分配公正从“价值取向”上简单说就是财产收入“给每个人他应得的”。要解决我国目前分配公正失衡的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我国现阶段分配公正失衡的特点、现状、问题及原因等;必须认清并正确处理好分配公正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必须正确提出并实施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公正所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公正价值偏离和缺失的现象,强调管制公正、分配公正而忽略矫正公正的现象屡见不鲜.矫正公正能够成立的首要条件是符合社会公正要求的公共政策的制度设计.同时,公共政策公正性的“应然之塑”和“实然之态”与政策的社会公正感和政策外部性密切相关,对政策公正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二者作为政策公正考量的二维向度,通过公正感危机和外部性困境对于政策非公正的映射,反衬政策公正价值的偏离和缺失.本着矫正公正的理念,提出政策协商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公正,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坚持了古希腊的德性认识传统,认为公正是一种德性,并意识到公正与其他德性的不同,但同时又比柏拉图更进一步,不仅把公正看成一种整体德性,而且强调了其个体间性。在具体的使用语境中,亚里士多德的"公正"含义有饱满与不饱满之别。公正的人、公正的德性、公正的行为、公正的事中的"公正"二字所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其中"公正的人"中的"公正"所表达的公正含义最为饱满,其余的公正只包含了公正的部分含义。从整体上看,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论是成熟形态的德性正义论。  相似文献   

15.
皋华萍 《理论界》2007,(8):98-100
行政处罚公正原则作为一项处罚基本原则,有着深厚的法理基础和现实意义;处罚公正原则要求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统一;贯彻处罚公正原则就必须坚持设定处罚以公正为标准,正确认识“过罚相当”,坚持“一事不再罚”,建立、遵循处罚惯例制度,构建、遵守科学的处罚程序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对于经济公正理论的国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一个总体的述评,目的在于对国内外经济共公正理论的研究现状产生好的影响,使得更多的中国人投入到经济公正理论研究的改良上面来。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和诺齐克的不同正义观所探讨的问题是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的区别。对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公正问题理论上的借鉴意义在于:国家权力对过程的适度介入有助于促进效率优先,对结果的适度介入有助于促进公正平等,从而达致社会稳定背景下的经济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昌盛 《兰州学刊》2014,(4):169-173
对于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是否公正的问题,普通民众内心深处存在一个预定的"道德命令"。如果人们事先已经了解到案件的主要事实,判决结果却不符合人们的"道德命令",即使是经过公正审理程序获得的判决,也无法获得民众的接受。当判决结果与人们的道德命令所要求的结果相悖时,结果不公正感受会对审判程序产生"修正"效果,哪怕是本来按照公正程序审理的,其程序也会被评价为不公正。在人们对案件事实无法作出准确判断的"疑案"中,"程序公正效果"才会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积平 《学术界》2007,2(3):209-213
本文指出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经济正义与社会公正再也不会像在小农经济条件下那样具有结果的相容性,而表现为内在的不相容性。正是这种不相容性使得当代社会的不公正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经济正义问题成为实现社会正义、公正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基本要素,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切入点;吏治腐败、地方保护主义、司法体制不完善、人的素质问题等是制约司法公正的主要因素;完善司法体制,改革司法程序,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加强司法权威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