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等农业院校校办产业也逐渐地发展和壮大起来,正在向规模化和多元化迈进。绝大多数农业院校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已逐渐把校办产业与教学科研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大力兴办校办产业,这既是教育直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必然结果,也是高等农业院校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农业转化的需要,同时也是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这对于密切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教育和科研体制改革,加强理…  相似文献   

2.
<正> 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工科院校的实习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不能单纯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待实习的重要性,而必须从培养接班人的战略地位重新认识实习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强调要“加强实践环节。”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组织学生适当参加一定的物质生产劳动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具体督促检查。实验、实习课程也要进一步加强,在时间、内容、组织、条件上予以落实和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既对传统的教育提出了挑战,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又使高等工科院校实习这一教学环节面临许多新的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们党在总结了几十年教育发展、改革的经验后,进一步重申的方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之一。认真贯彻执行“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基本方针和重要原则,“不是可有可无,这一点务必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 一、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要性的新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服务体系建立的实践与认识陈保卫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在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按...  相似文献   

5.
高等农业院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战略作用:培养、输送农业人才和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提供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等。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统筹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提升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效益;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服务农村、农业的实用人才;以服务新农村为宗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辐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它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落实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智力源和生力军。因此,如何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需要,有效地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进高等农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已成为促进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自1995年以来,我校率先在高等农业院校中举办村干部大专班,并集中区域先后为三个县(区)培养学员300多人。这种办学形式的探索,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农业教革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1 举办村干部大专班的意义及其作用1.1 对于深化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现…  相似文献   

7.
高等农业教育要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服务。农业院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农业人才,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农业院校要重点从培育大学生爱农思想,培养大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和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教育,切实为我国农业发展输送大量优秀的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等农业院校的成人非学历教育肩负着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稳定的历史任务。高等农业院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成人非学历教育,建立反应快捷和切实有效的办学机制,加强非学历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建立农村成人教育的激励机制和法律保障体系,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科技优势,突出办学特色,为农村培养急需的农业科技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高等农业院校拥有人才优势、科研力量和实验条件,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阐述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不足,分析高等农业院校促进农村信息化中的作用,提出高等农业院校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高等农业院校以其与农业农村发展的紧密相关性而成为关注的焦点。作者在全面分析新农村建设中高等农业院校面临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总结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实现“顶天立地”的目标,并在办学实践中树立五个中心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1.
农业院校办公室肩负着协助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但传统的工作模式已与高等农业教育和办公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作者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办公室工作应该在意识上进行创新,树立服务“三农”意识、超前意识、公关意识和绿色办公意识;在服务职能方法、工作方法和组织、协调方法上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论述了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国策和发展道路,最后指出应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入世后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 ,农业领域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目前 ,我国农业战线高学位人才的比例严重偏低 ,农业大学研究生的教育规模相对较小 ,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国外大学会纷纷到我国招收留学生 ,特别是招收高层次的研究生 ,争夺教育资源。如不加以重视 ,会造成巨大教育资源的流失。作为高等农业院校 ,应该挖掘潜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文章从各方面分析高等农业院校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相应提出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动分配相结合,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文化模式 ,有其自身的构建过程 ,校园文化构建要素具体内容的变化和发展是校园文化进步的根本力量。当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 ,其校园文化构建要素的具体内容呈现出了新的特点。随着高等农业院校学科构成的改变、学校发展的重新定位、生源结构的变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等带来的影响 ,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正面临着的新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院校已基本形成了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共识,开设人文类选修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农业院校要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以人文学科建设为依托,加强文理渗透,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紧密结合与互补,全面推进高等农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农业高校人文类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学实践效果,难以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高等农业院校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农业院校要更新观念,找准定位,优化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加强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8.
当代科技突飞猛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的全方位知识为农业院校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农业院校教师必须思考“我能为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些什么”这个命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农业现代化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与“三农”有关人员的科学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认识和弘扬农业科学技术正面价值,说明和抑制其负面效应;直接面向农业现代化建设主战场,为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特点 ,高等农业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与趋势 ,以及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要使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现代化就必须 :⑴转变思想观念 ,落实高等农业教育的战略地位 ;⑵向非农方向延伸 ,向综合性发展 ;⑶农科教相结合 ,产学研一体化 ;⑷优化结构 ,大力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⑸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 ,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⑹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途径、方法 ,使高等农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定位郭明顺(3)论生态文明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翠竹(8)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张广胜,周密(131)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主题和主导的思考侯立白,钟平,张春凯(137)日本新村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李胜贤,郭明顺(307)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劳动力市场供求实证解析王海滨(310)我国农村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陈曦(314)农业高等学校发挥科学技术协会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马云启(318)辽宁省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刘焕鑫(483)高等农业院校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