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伦理学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锡蓉 《社会科学》2006,(11):139-146
以关怀伦理为代表的女性伦理学,挑战着西方以正义伦理为代表的主流伦理学并对哲学乃至其他学科带来极大影响。但是,在西方学术背景与社会背景下,女性伦理学在享用西方后现代哲学理论成果的同时,也承负着哲学困境所带来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角来看女性伦理学,一方面中国文化或许能为西方女性伦理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合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一方面也为当今世界哲学观念的转变、哲学方向的发展提供富有启发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义概念是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基点,也是西方伦理学探索的永恒主题.西方的正义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发展不断改变形态.为了更完整地理解西方的正义思想,文章主要从德性、神性、理性的角度对正义的内涵进行了多维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自爱·仁爱·正义——试论中西伦理观的异同及当前的道德建设张曙光自爱、仁爱、正义是伦理学的三个重要概念,也是我国当前道德建设中颇受人们关注的三大道德目标。“自爱”关乎自身,“仁爱”指向他人,“正义”则关涉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然而,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伦理化或者说道德化问题,是清末以来中国法律学人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但由于学科不同,学者所做研究也局限于各自的已经领域。以伦理学为视角,依伦理学上的功利、正义与良知等基本理论为基础,对涉及中西传统法律文化的相关方面的进行分析与论证是十分必要的。东方儒家伦理与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伦理有其共同的属性,但由于产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背景不同,因此,建立在各自文化基础之上的法律也有很大的差异。儒家伦理根源于农耕文明,与宗法血缘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律渗透着浓厚的儒家之“仁爱”,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的精神弥漫;基督教伦理与上帝“救世”的情怀相联系,侧重于原罪的理论,并与古典文明相呼应,闪耀着理性主义、平等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纵观思想史,任何有影响的正义原则莫不伴有相应的伦理学论证。作为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想的领袖人物,约翰·罗尔斯对自己的公平正义现作出的论证尤为复杂、精致、系统,以至可以说他提供了一种具有独立价值的伦理学方法论。反思平衡从其《正义论》(1971)全书来看,罗尔斯采用的论证方法叫“反思的平衡”(re-nectivequilibrium)。作为这一论证的论据,最关键的“事实”是原初状态。罗尔斯由描述原初状态的条件引出正义原则,然后把这些原则同人们对正义的审慎判断相比较。如果从比较中得出二者相符的结论,那么在他看来,这些正义原则就…  相似文献   

6.
当代两种伦理学理论范型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羽 《学术论坛》2002,1(2):142-145
约翰·罗尔斯以其力作《正义论》使规范伦理学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使义务论伦理学范型再度复苏与张扬 ;阿拉斯戴尔·表金太尔的代表作《德性之后》和《谁之正义 ?何种合理性 ?》,从文化与哲学交融的视角对整个西方规范伦理学传统提出挑战。探究当代这两种有关伦理学代表的范型 ,对于我国伦理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一现代西方的法治观是建立在理性启蒙思想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法治观认为法律为实现正义的目的而定,“法律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社会秩序”,[1](P318)法律本身就是正义最主要和直接的体现,尊重法律就是尊重正义。与西方社会的法律正义观不同,中国的传统社会中,法律从来不是达成正义  相似文献   

8.
西方经济伦理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伦理学研究述评陆晓禾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西方经济伦理学正愈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它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西方在“经济伦理学”的名称下究竟忙些什么?我们从西方经济伦理学研究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教训?对此,我将作一简要的述说和评...  相似文献   

9.
论严复对西方近代伦理学的研究陈国庆(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在宣传介绍西学的过程中,他深入研究了西方近代某些伦理学说,主要有:与天争胜的进化伦理思想;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思想;“开明自营”的利己主义思想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对正义的论争入手,初步评析了当代西方“左翼”平等主义的代表人物K·尼尔森的正义观。文章指出,尼尔森立足于对阶级与正义的关系的分析,对罗尔斯“公平正义论”进行了有力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激进平等的正义观念与原则,力图阐明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基本形式。尼尔森的激进平等主义正义观虽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但与马克思主义仍存在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1.
“艺术正义”是起源于17世纪的西方文学批评理念,用以分析叙事文学中体现“因果报应”的特殊结构。“伤痕电影”建立在“伤痕文学”基础上,是反映中国特殊时期人民生活状况的电影类型。通过“艺术正义”在叙事情节中的矫正和弥补,“伤痕电影”对历史错误进行反思和修正,舒缓大众群体的悲痛。同时,对于特殊年代所造成的自我迷失,通过艺术正义叙事策略在影片中完成了身份认同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从伦理道德角度阐释了正义思想包括两个原则:自由优先原则,机会均等与差异补偿原则。在他看来,两个正义原则既是社会和个人的道德原则,也是道德正义的基本原则。这种与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有一定交集的道德正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传统伦理学研究的不足,也给“中国梦”及其正义实践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研究基于单雏视角解释“产权正义”,没有明确区分“产权”的多种外延,仅将“正义”理解为相时正义,从而为理解产权正叉的概念带来许多障碍。如果基于多维视角,则产权正义中的“产权”既可以指财产权利,也可以指产权制度,还可以指产权关系;正义既有相对性的一面,也有绝对性的一面。因此,“产权正义”不仅可以指“财产权利正义”,也可以指“产权制度正义”,还可以指“产权关系正义”,而且是“相对正义”与“绝对正义”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伦理学研究者们几乎一致确认:自70年代伊始美国著名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发表其扛鼎巨著《正义论》以来,西方伦理学的发展发生了又一次历史性转折,其主要标志是,西方伦理学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两极演进(即所谓唯科学主义元伦理学与非理性人本主义伦理学的两极发展),特别是经过情感主义元伦理学的抽象逻辑游离之后,又重新回到了伦理学的传统型态——规范伦理学发展轨道上来。然而,这种历史性的传统回归意味着什么?其理论动因和现实条件又是什么?它之于西方伦理学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仍是人们期待廓清却又尚未厘定的。笔者认为,这场发生在说英语的西方国家中的规范伦理学传统复归思潮首先是对本世纪前半叶人本伦理学的非理泛化和唯科学主义伦理学的元化之两极发展格局的又一次历史性超越,与本世纪后期西方伦理学的主题变换相互映衬、互为表里。从这一理论视角去探讨上述问题,不仅可能获得较为圆满的解答,而且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合理地估价当代西方伦理学这一历史性转折的理论意义,并由此揆测21世纪西方伦理学行进运作的未来路向。  相似文献   

15.
高志 《天府新论》2018,(6):153-160
莫言的《檀香刑》借镜传统章回体形式和猫腔民间艺术,与其之前偏重汲取西方文学资源的创作相比,有较明显的改变,但不能将此简单地理解为向传统文化母体的回归。作者以酷刑、猫腔和中西双重语境下的身体话语为载体,策略性、多维度地思考文化的“正义”性,而以“正义”或“非正义”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观点来评定和统摄都是简单粗暴的表现。“酷刑”惩罚具有 “政治正义”的内涵,但行刑者作为生命体和民间社会中的一员,需要自我建构政治“正义”和道德“正义”的统一体。猫腔汇入大量异质文化,超越了单一的历史文化形态,莫言运用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质疑单一“正义”性思维和解构宏大叙事;莫言以个人话语为突破口,思索个人解放的“正义”性,借助身体欲望既凸显个人话语的“正义”,又反省了西方经济文化的偏执。本文将焦点置于莫言的“批判现实主义”理念上,试图勾勒莫言创作中“正义”观念表达的焦灼与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16.
冉杰 《江汉论坛》2022,(12):127-134
从广义的法律论证理论角度看,西方学界主要从德性伦理学理论和人文主义两条路径来解决法律决策的程序正义标准问题,但前者不能满足法律论证程序标准的公共性要求,而后者能够确立但不能证立法律论证的程序正义标准。通过变造现有德性伦理学理论而得到的德性法律论证理论认为“事实—价值—共同善”是价值选择行为的结构,人类繁荣是法律论证的最高依据,而人类繁荣有其必要条件和客观要求。德性法律论证理论致力于克服人文主义和现有德性伦理理论的逻辑困难和公共性问题,能够确立并证立法律论证的程序正义标准。因此,可以依据德性法律论证理论的基本立场,尝试建构起法律论证的程序正义标准。  相似文献   

17.
就特定意义而言,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法治”,是指源自先秦时期的法家治国理论,而西方传统法文化中的法治则是指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西方古典法治理论。虽然两者用词一致,但存在确定性的差别。西方古典法治理论是以民主社会为基础,以简单商品经济为依托,以公民权利平等为追求,以“权利法”为核心,公民以遵从法律和正义为信仰,是依法治国的原生态的法治社会模式。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法治”则依托专制社会,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这就决定其法律不可能表达权利平等的内容,只能以“严刑峻法”为统治社会的国策,虽有成文法,具有了“法治”的某种法律形式,但这只能表现为“人治”之下的法制基础上的“以法治国”的社会治理模式而已。  相似文献   

18.
王淇 《人文杂志》2023,(6):63-71
分配问题是《孔门理财学》的核心,但其研究价值长期受到该书之纲要“消费和生产”的遮蔽,而为学者所忽视。本文主要展现陈焕章对儒家分配正义观的思考,兼及与西方分配正义学说的比较。一方面陈焕章主张按生产能力分配,并用“禄以代耕”合理解释了不同劳动的价值大小;另一方面又通过“不与民争利”原则限制差等,使其更符合公平正义。陈焕章之所以如此重视儒家的公平分配,是因为要回应工业时代中国何以生产滞后的问题,故而他对西方分配正义学说和经济学方法的使用是一种移花接木、六经注我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亚里士多德正义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亚里士多德正义观探析王岩“正义”是个非常古老的范畴,在古代西方,它同“公正”、“公平”、“公道”等是同等程度的概念。早在亚里士多德以前,古希腊的“正义”女神就是人们手中掌握的丈量土地的二脚规,集中体现了人们对公平原则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伦理学的使命。西方生态伦理学无法走出主客二分的逻辑困境。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整体性视角恰恰可以弥补西学的不足。《诗经》“顺应天时,合乎地宜”的“时禁”生态敬畏观、“仁及草木,德及昆虫”的“同情”生态保护观、“乐山乐水,师法自然”的“自然”生态审美观,是“天人合一”思想的肇端,是中国传统儒家生态思想的起点。它对于当代中国生态伦理学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