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米德是美国实用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当代重要的社会心理学家。他的符号互动理论、自我概念的提出,对当代传播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对米德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当代传播学的影响做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及其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主观上并不以其为行为的对象,但客观上侵犯其合法权益,从而与具体行政行为形成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行政第三人可以分为对象错误型、事实牵连型、利益波及型和行政不作为型,赋予行政第三人在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或补偿中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是维护他们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身份突显性是指那些特定的社会身份在社会情境中启动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通过启动的方法证明了人的多重身份能够促进或者阻碍人们的认知表现。关于自我的研究从自我参照效应扩展到了群体参照效应,社会身份对群体参照效应的影响也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分别对自我参照效应和群体参照效应的含义、实验范式、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照分析,特别是对社会身份对群体参照效应具有的特殊影响进行了阐述。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从实验材料、实验范式、因变量指标、被试选取及解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内容上改进,以期丰富和发展这一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传统和现代"第三人"参与契约规则的主观认知状况。调查所得数据表明,我国公众对现代"第三人"的部分认识依然延续传统"第三人",但对"第三人"的重视程度降低。同时,法律对公众的影响日益深化,很多不合时宜的传统习惯正在消失。针对调查结果所显示的社会认知状况,建议一方面要在立法时,适当考虑人们的社会认知现状;另一方面,法律上要对现代"第三人"予以进一步的规范。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网络语境中媒介沉浸对用户社会认同的影响机制,以语义沉浸、表象沉浸及情景沉浸为自变量,社会认同为因变量,自我概念与群际识别为中介变量构建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发现:(1)网络语境中语义沉浸、表象沉浸及情景沉浸分别通过自我概念及群际识别的中介作用,对用户社会认同产生显著负向影响;(2)语义沉浸对用户社会认同的影响效应最大,表象沉浸次之,情景沉浸最小;(3)语义沉浸、表象沉浸及情景沉浸对用户社会认同的影响效应,在用户的人口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该研究结论,可对媒介沉浸类型进行甄别和分类,从而实现网络空间的差异化监管、引导和治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网络语境中媒介沉浸对用户社会认同的影响机制,以语义沉浸、表象沉浸及情景沉浸为自变量,社会认同为因变量,自我概念与群际识别为中介变量构建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发现:(1)网络语境中语义沉浸、表象沉浸及情景沉浸分别通过自我概念及群际识别的中介作用,对用户社会认同产生显著负向影响;(2)语义沉浸对用户社会认同的影响效应最大,表象沉浸次之,情景沉浸最小;(3)语义沉浸、表象沉浸及情景沉浸对用户社会认同的影响效应,在用户的人口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该研究结论,可对媒介沉浸类型进行甄别和分类,从而实现网络空间的差异化监管、引导和治理。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动力学是分析环境新闻社会效应的重要理论框架。环境新闻报道要产生良性社会效应,要在三种动力机制作用下实现预期目标:通过环境新闻报道,推动社会问题化的实现(问题呈现层面);迅速形成社会动员态势(公众认知与态度层面);获得及时有效的社会回应(实际行动层面)。社会问题化、媒体驱动型社会动员、媒体驱动型社会回应的形成与效果,是评价环境新闻报道质量与社会效应的三个重要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8.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指的是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编码条件。研究发现,这种参照效应不仅发生在以个体自我为参照的条件下,同样可以发生在对于个体的母亲、父亲、朋友及所属群体(如中国人)的条件下。随着研究的不断开展,业已形成了多种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范式及多种自我参照效应心理机制的解释假说和理论,并结合进行了脑成像的研究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但对于自我参照效应的多视角探讨缺乏提炼与总结。基于此,分门别类地对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的个体自我参照效应、关系自我参照效应和群体自我参照效应进行了系统梳理,有助于后续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贸易流量的大小与距离有很大的关系.众多已有文献都支持距离与贸易流量之间具有负相关性,并将之称为距离效应.距离在空间上具有不变性,但随着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距离的阻碍作用在人们的观念中开始变得微不足道其对于贸易量的影响似乎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有关距离效应的研究引起了众多国外学者的兴趣,我们试图对学者们所做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促进其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媒介从来就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 ,无论是其作为技术还是手段 ,它都被作为社会架构中的一部分而受到控制 ,虽然这种控制是多方面和多渠道的 ,但其根本则源于社会。本着这一观点 ,本文拟从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操作以及所谓媒介自律等方面去粗略探讨其控制的社会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力图说明社会与媒介的共同前进其实是在双方的互相牵制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际商务活动与日俱增。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等因素所导致的语言差异,使不同国家的人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表现出跨文化交际的多元化和异质化。我国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虽然涉及到了语言文化差异的内容,但常常会对跨文化交际因素强调不足。商务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商务知识的传授,更要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指称衔接在英语和汉语语篇中普遍存在,但具体使用方式有很大区别。以韩礼德的英语衔接理论和许余龙的汉语衔接理论为基础,结合徐赳赳等对篇章回指的制约因素的探讨,选取《围城》及其英译本第一章为语料,使用AntConc软件做定量分析,系统研究了英文第三人称(指人)指称衔接在对应的汉语句子中的处理方式。分析得出,英语使用第三人称代词衔接时,汉语中常常省略人称代词,即采用零回指的衔接手段,这是因为汉语受语言内部的语法限制较少,而英语在语言内部受到严格的语法限制;此外,汉语中零回指和代词指称的选择受到不同制约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第三人称代词在汉维篇章中都很常用。但是,由于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它们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构成篇章时有较大的差异。汉语篇章中的第三人称代词远多于维吾尔语,而维吾尔语中的原词复现多于汉语。  相似文献   

14.
《道德经》从18世纪开始日渐广泛地影响国际社会,其译本在国外的文本旅行,逐步融人世界文化观念、日常生活和国际交往中,在相当大程度上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道德经》的翻译史来看,从传教士翻译为主到中国知识界的广泛参与,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沉浮历程;从翻译策略的适应性追求来看,归化策略是《道德经》深化到西方思想的一种有效途径;从翻译传播的社会效应来看,外国学者、普通民众以及中国人日益增强的《道德经》思想认同,彰显了该经之翻译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技术理性时代"完善的人"的消解及其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技术理性时代是指工业文明社会以来,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可以称之为一种绝对的理性主义。技术理性时代科学、技术、理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出现了人的异化,人的精神世界的失落,导致了"完善的人"的消解,加剧了教育异化、学习异化,加剧了学校教育工具化、制度化、理性化、科学化、机械化和终身化。关注人的意义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下教育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国立大学的法律地位问题。经历了多年的探讨,终于确立了国立大学的法人地位,大学摆脱了以往作为行政机构附庸的状况,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按照自身规律发展。日本国立大学的改革能否消除大学发展的弊端,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日本的大学改革中吸收合理有益部分,可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宣传有着密切关系。对毛泽东提出的关于革命宣传的方针和政策进行梳理,可以看到其观点和指导方法实际上与大众传播的"强大效果"理论十分吻合。毛泽东本人所秉持的大众传播"强大效果"观和他提出的一系列指导革命传播的方针,成为促使中国革命传播取得强大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一中国革命传播的史实,为大众传播"强大效果"理论提供了最好的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8.
行业自律的核心内容是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与奉行。大众传播道德自律,就是大众传播工作者以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大众传播道德自律的兴起,使得向社会公开传播的职业,树立起本行业公认、全社会认可的职业道德行为标准,并建立起实施这些道德标准的机制。文章追溯中外大众传播道德自律的发生、发展,阐明行业自律的重要意义以及这种自律对于今天大众传播的发展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德语句框这一特殊语法现象的历史、现状。通过大量例子分析了其变体形式——破框结构在修辞学上的意义,指出破框和句框之间是“不破不立”、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认识论的信息中介论的尺度上来考察,在传播过程中,受传者认识的形成是一个主客体信息在多级中介中双向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由外而内时,指的是,所传信息经过一系列中介环节的变换、重组和建构,并在主体认知模式的匹配下被主体所认知;这种建构过程由内而外时,指的是,所传信息在主体内部引起的变化反过来通过变化了的主体行为对相关中介环节加以影响并经过相关中介环节向外表达的过程。正是主客体的双向信息建构性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多级中介建构关系的动力学机制,决定了传播效果预测模式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