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先秦两汉文学中,桑蚕与女性意象频频伴行,“采桑女”成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学符号,其内涵从先秦至两汉有个发展转变的过程,在散文作品中,桑蚕文化成为女性表情达意借以比兴的媒介。种种现象说明了桑蚕与女性的密切联系,就形成的文化主因分析,“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并非天经地义,礼制使桑蚕劳作与女性发生必然的联系,从而导致文学中采桑女现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欧洲一体化是欧洲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寻求欧洲统一是大多数欧洲人的信念和愿望,它几乎贯穿于整个欧洲历史.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文化上的同一性为欧洲一体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最终促成欧洲的联合,使欧洲一体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起步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越川 《社会科学家》2012,(1):116-118,126
"再生"是中国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母题类型。在内涵上经历了从神话时代积极地对抗,到传统古代小说中因果报应的轮回转世,再到现当代小说中消极地宿命循环,从"乐"到"理"再到"悲"的过程。它以中华民族的上古神话为源头,在发展过程中既伴随着佛教和基督教的强势渗透,又时时激荡着中国人对生命的认知和发展,最终成为稳定而又富于变化的经典母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按照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同时,中国千百年所形成的民族传统在近代的发展和演化,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内在思想逻辑。经世思想的凸显、思想汇通的趋势、启蒙哲学的形成以及中国本土的政治理想主义在近代的滥觞,为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淀了文化基础。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嬗蜕与传统学社向共产主义小组的演化,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带有较浓厚的传统色彩。近代传统使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具有儒家文化浓厚的泛道德主义色彩和张扬主观能动性等初始特点。  相似文献   

5.
公元10世纪中叶之前,今天的越南中北部地区隶属于中国中原政府所直接管辖的范围。公元968年,越南立国,之后仍然与中国封建王朝保持着长期的宗藩关系。中越两国之间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其开国传说即包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元素。鸿庞氏传说和安阳王的传说无不打上了深深的中国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6.
庐陵文化的渊源、特点与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陵文化也即现在吉安地区的古代文化。其特点是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兼收并容的文化群体、群星灿烂的文化氛围、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文章节义的地域特色。另外,庐陵文化的历史地位也非同一般,其在青铜、陶瓷、科技、文学等方面的贡献,更是饮誉全国。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学术界对"神话"一词外来性的强调,本文立足于探讨"神话"的本土渊源及在此基础上的形成特征。认为:"神话"偶然出现在唐人传奇和明人的辑校点评中却又有其必然性。"仙话"、"词话"、"话本"等"话"体文学具有相似的民间性、通俗性、口语性,以及具有被"闲谈"的故事性特征,这类文体对国人使用"神话",以及后来学者将"神话"定位于文学源头和"民间文学"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清稗类钞》、《一士类稿》、《客座偶谈》、《春冰室野乘》等文献的"神话"使用情况能进一步看出:到了辛亥革命前后,当康、梁思想对国人产生影响时,"神话"成为固定词汇常出现在清末民初的笔记野史中,并常与荒诞不经的小说相关联。它既完全没有类似于古希腊"神话"的神圣性质,也没有切入中国本土的神圣叙事现象,而只是与本土居于"末端"的怪异现象、故事及传说等相关联。此时正在被建构的神话学显然与几千年发展脉络中的神圣话语、与中国本土最强大的圣人传统和造神运动无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明成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新儒学派、西化自由派和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文化的论争,形成了现代的人文基础,并且于抗战之后都介入了现代民族精神的构筑。新儒学派有其为国立本的合理之处,西化派的民主、科学在适应变革需求上也有它的适应性,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民本位"观点,又为民族精神的发展构筑了意识形态上的"体"。因而,"三位一体"的现代民族精神与文明构型,即以民族文化为本,世界文明为用,人民性为体的民族精神发展现与文明构型的复合体。在今后多元开放的时代,更应该承认三大思潮并存的现实。当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体系是不能动摇的,但也需要走出意识形态的范围,制、充东方文明成果,完成历史起点的综合文化创造。以东方文化构筑民族精神介入新世纪的发展,则成为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一种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9.
"庄周梦蝶"为历代学者所关注,但庄周为什么偏偏梦的是蝴蝶而非他物?学界鲜有探考。苗楚文化同源,苗族的蝴蝶崇拜,化蝶、梦蝶与生死观等对庄周有极大影响,庄周之所以梦的是蝴蝶,有着深刻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渊源,应与苗族或苗族先民的蝴蝶崇拜有关。  相似文献   

10.
“君子”历史演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文献中,道德是作为各级贵族的通称而出现的。后经春秋战国兴起的知识分子阶层的注解提升,特别是儒家的极力推崇和宣扬,逐步由统治阶级的专称演变为“有才德的人”,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信奉的道德人格的化身。考察“君子”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其演变的内在逻辑线索,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君子’在历史文化变迁中所承担的角色及其是非得失,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中,对其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诠释。一、从“天命君子”到“事业君子”“君子”最早出现在反映夏、商、周三代典制的历史文献《尚书》中,在后世的文…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要素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真实地剖析一下人类历史会发现,在古猿人时代,天然劳动对象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是第一生产力;原始社会末至18世纪中叶大机器工业之前,劳动者的数量是第一生产力;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生产工具(主要指大机器)是第一生产力;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均贫富”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同于只顾增加政府税收的狭义富国论,也与强调“富民”为基础的思想相异,属于分配领域中要求平均财富的一种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均贫富”思想,又可分为统治阶级的“均贫富”和农民阶级的“均贫富”,二者有着质的差异与量的趋同。  相似文献   

13.
萧平汉 《船山学刊》2006,(4):178-181
传统文化与司法形成三对矛盾:即公民素质与法治意识;行政与司法不分;法治与人治的矛盾。这是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4.
西宁文化随西宁历史发展经历了三次明显的演变过程:第一次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代表文化为彩陶文化;第二次为青铜时代,代表文化是以羌文化为主的融合文化;第三次为汉代以后,代表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的融合文化。西宁文化在形成、发展、变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对其文化内容构成以及西宁文化融合、包容、开放性特征的确立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用“七个着力”明确了党践行新的文化使命的重大要求。“七个着力”有其特定的内在逻辑和深刻内涵。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构成了“七个着力”的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进程,构成了“七个着力”的历史语境;践行新的文化使命要求,构成了“七个着力”的实践指向。“七个着力”从整体上展现出“谁来领导建设→聚焦什么任务建设→以什么为抓手建设→用什么方法建设”的总体逻辑,既是对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就的经验总结,又是确保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新气象新作为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模式"是中国历史传统与世界文明融合形成的中国特色的、尚在探索的道路。从国际横向比较和亚细亚生产方式历史纵向演变角度探寻"中国模式"的独特之处:以公有制为主导的混合经济模式、以党内民主为特征的威权政治模式、基于关系的社会结构模式是"中国模式"的核心。"中国模式"的形成既是文明方式的更新也是历史的延伸,历史与传统的差异使各民族与国家造就各自的发展模式和文明形式。  相似文献   

17.
论“敖包文化”的形成与演变鄂·苏日台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民族都信仰过敖包、有过敖包祭,“敖包文化”在这些民族的原始文化发展中起到过重要的启蒙作用。本文就“敖包文化”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并将其与萨满教及“萨满教文化”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8.
名和实,不但是中国逻辑学的基本概念,而且也是中国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范畴。它标志着概念和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名分(或官职)和与之相应的道德品质,实际功绩之间的关系,具有逻辑认识和政治伦理的双重意义。在先秦时期,名和实这对概念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发展过程,並在这一历史演变中,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文化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史,在蒙古高原这块古老,广袤的土地上萌芽、成长、繁衍,承传,世世代代哺育着蒙古族人民。本文拟就对蒙古族古代文化产生的渊源与历史环境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蒙古族古代文明的源头 早在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以前,蒙古高原就已相继活跃着许多古老的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等。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他们的活动对蒙古族的古代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赵士禛 《人文杂志》2004,(2):162-165
秦陵铜车马是青铜文化和车马文化的杰出体现.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秦铜车马是青铜器发展和青铜文化积累的必然结果,是青铜文化的集大成者;秦陵铜车马的产生是车马文化积累和车制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车的产生发展及车马文化的演变角度考察,秦陵铜车马的产生有其必然性;秦陵铜车马的产生与秦代卤簿制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