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腾 《重庆社会科学》2009,(11):117-120
西方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主要是探讨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试图为伦理学理论提供价值和概念前提。道德形而上学研究方法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奠定了精神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试论认知逻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逻辑研究的目的是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然而,目前认知逻辑的研究成果却难于应用于人工智能的实践之中。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认知逻辑自身存在的问题造成的。第一,认知逻辑理论缺少可操作性,人们不能用能行的方法构造认知逻辑系统定理的证明和根据系统所进行的推演。第二,认知逻辑理论所采用的可能世界语义学方法不能对认知语句做出合乎情理的解释。第三,认知逻辑的公理系统并不是人工智能研究所必需的。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逻辑学家需要对原有的方法进行认真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现代博弈论语义学在语义学的整体推进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理论交叉特性。它以博弈活动作为语义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确立了博弈思维与逻辑分析之间的有效关联,并通过策略性的交往选择活动为命题真值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它所具有的独特认知模型和对话结构规则,赋予语言的解释和构造动态、相对化的研究视野。它在语义分析的形式规范性方面引入了语义博弈的心理事实研究,并将参与主体的作用和系统整体的语境思维纳入到语义分析的过程中。这使它与传统语义学形成了鲜明对比,为当代科学语义学的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逻辑与语言交汇为出发点,以现代逻辑和当代语言学为背景,从模型论语义学、可能世界语义学、内涵性、命题态度、条件句、时间与时态、参考时间和蒙太格语义学八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模态逻辑语义学在语言学语义学中的应用这一跨学科综合性课题;提供了模态逻辑语义学对语言学的横向渗透和整体处理的全新景观;展示了模态逻辑语义学思想所特有的理论魅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判断有作为思维形式的判断和作为思维成果(思想)的判断两层含义,命题也有作为表达判断的语句和作为命题形式两种理解。判断无逻辑结构可言,只有作为语句的命题和作为语句模式的命题形式才有逻辑结构。作为思维形式的判断无需用语句表达,也无真假性,只有作为思维成果的判断才需要用语句表达,也才有真假之分。  相似文献   

6.
徐陶 《兰州学刊》2009,(2):85-88
指称问题是语言哲学中的一个重要专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常常跟形而上学、逻辑哲学、语言学等其他领域的问题相联系,就是在语言哲学内部,它也是跟语义学的意义理论紧密联系的。哲学家弗雷格、罗素、斯特劳森和克里普克的指称理论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对于指称问题的自然化理解是指称理论研究的另外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7.
略论语义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蕴含是逻辑的蕴涵理论应用于现代语言学所产生的结果 ,它的作用在于分析自然语句的语义及其相互关系。语义蕴含、隐涵和蕴涵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的概念。语义蕴涵更多地依据义素分析 ,它属于语义学 ;隐涵的分析主要依赖于语境和合作原则 ,因而属于语用学 ;蕴涵作为逻辑概念 ,主要是指实质蕴涵 ,它仅仅反映命题之间形式上的真假关系  相似文献   

8.
情境语义学(situationsemantics)是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一种新的语义理论。情境语义学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对既有逻辑语义研究的不满。巴威斯等对外延模型论语义学和可能世界语义学的批判,揭示了既有逻辑语义研究的不足,促使人们对自然语言的逻辑语义问题进行更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内涵逻辑、内涵语义学和内涵形而上学是由逻辑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在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领域共同缔造的为数不多但却无可置疑的进步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内涵逻辑诞生以来,这一逻辑分支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和哲学甚至数学基础等众多领域以其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工具的方式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然而,作为一门激动人心的学科,在内涵逻辑的研究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对这些困难的解决不仅对逻辑学家,而且对哲学家、语言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都是一种挑战.本文通过解释内涵逻辑的关键性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梳理出一条20世纪内涵逻辑理论发展和未来趋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言语链中上下语句的连贯是指上下语句在意义上的逻辑连接,而一个语句的意义则是由该句的语义蕴含命题和语用蕴含命题组成的一组命题,其中,属于说话人说话目的的那个命题,是语句的中心蕴含命题,上下语句在意义上的逻辑连接就发生在这两个语句的中心蕴含命题之间。它可以是语句的语义蕴含命题,也可以是语句的语用蕴含命题。  相似文献   

11.
虽然模态概念在形而上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但哲学中的经验主义者一直对启用这些概念持反对态度。然而模态逻辑语义学的发展使得哲学家们相信经验主义的挑战是可以应对的。模态语义学的核心概念是多元可能世界。模态形而上学认为这一概念应当也完全有理由受到尊重。模态形而上学的复兴不仅为澄清和刻画命题的模态,同时也为澄清和刻画事物的模态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达米特的研究纲领对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赋予了新的解释,强调这种争论是关于所争议对象语言陈述意义的理论分歧,而不应当是本体论层面的纷争,由此对传统本体论进行了语言哲学的转化与消解。实在主义依赖于真值条件意义理论和背后的古典逻辑二值原则,但它无法解释不可决语句的意义。达米特提出的反实在论以可断言条件取代真值条件、以直觉主义逻辑取代古典逻辑,解决了不可决语句的意义性问题,克服了实在论面临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理解存在,我们不得不理解非存在.普赖斯特结合意向性理论为非存在论进行了有力的辩护,运用逻辑工具创造性地探讨了具有意向算子和意向谓词的语义学理论,为非存在论找到了逻辑基础.虚构对象、抽象对象和世界是三类主要的非存在对象,也是意向对象,普赖斯特运用意向算子语义学和意向谓词语义学的逻辑理论对它们逐一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多重指谓逻辑策略.  相似文献   

14.
虽然逻辑语义学从其创建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但我国学术界对学科的引介也只是近十年才开始,而且只是分散于不同的学科或偏重于不同的侧面,缺乏较为系统的全面的评价。因此,由一批近年来活跃于逻辑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学者围绕逻辑语义问题所撰写的《逻辑语义学研究》(朱水林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一书,在某种程度上说来则填补了我国学术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这是维也纳学派思想的出发点.但清除形而上学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宣告传统哲学的终结,而是为重新规定哲学任务扫清道路.这种新的哲学任务,就是澄清科学命题的意义.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维也纳学派强调的是科学的命题,而不是传统的哲学命题,或其他非科学的命题.因为在他们看来,传统哲学已经被逻辑分析所清除,而哲学工作本身也并不在于提出命题,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哲学命题”.所以,哲学的任务只能是澄清科学命题的意义.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维也纳学派提出了建立“理想语言”或称“人工语言”的构想,这被西方哲学界誉为它对当代科学和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关于研究辩证法的必要性的思想包括了理论(包括方法论)研究具有三重逻辑,即本然逻辑——理论具有生命力的客观辩证法、实然逻辑——理论研究自身的辩证法与应然逻辑——理论研究的历史辩证法.其次,恩格斯关于复归辩证法的思想蕴涵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管近代在细节上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比希腊人朴素的自然观要正确些,但是希腊人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比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要正确些;二是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三是黑格尔是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四是马克思的功绩就在于,他把黑格尔倒立着的辩证法颠倒过来,引发了辩证法形态的根本变革,创立了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7,(4):35-42
命题概念是斯塔尔纳克早期的二维语义思想。查莫斯提出二维语义框架的认知解释,促使斯塔尔纳克提出元语义学解释,而提出元语义学解释的根本动因就在于维护直接指称主义。斯塔尔纳克的主张分别遭到了其竞争者查莫斯和直接指称主义者索姆斯的批评,斯塔尔纳克都给予了回应。但元语义学方案存在两个困境:一是与斯塔尔纳克推崇的外在主义相矛盾,二是会导致沉重的形而上学负担。  相似文献   

18.
下篇主要检讨休谟法则的逻辑根据 ,指出休谟法则与道义逻辑语义学是不相容的 ,其有效性在任何逻辑系统中都无法证明 ,它不是逻辑规则 ,而只是逻辑假说。本文证明存在着休谟法则的反例 ,即从事实命题推出规范命题或评价命题的有效推理 ,从而证伪了休谟法则。本文认为 ,从“是”推出“应该”之所以可能 ,主要是因为存在着反映社会事实与价值的逻辑关系的分析命题或语义公理  相似文献   

19.
当代语言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围绕着语言的意义问题而展开的,其争论的焦点是语句的真值条件是否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坚持以真理概念为基础的真值条件语义学,而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则坚持以证实概念为基础的辩明条件语义学,两种理论的分野在于是否接受二值原则。其中反实在论以抛弃二值原则,诉诸直觉主义而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色,体现了某种革命性变革,具有深远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习惯于自下而上从词项之意义出发去理解语句进而把握推理,推理主义者则倒过来由推理去解释语句和词项,认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决定于它们在人类推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我们在理解他人主张或掌握某些概念时应重点关注它们如何充当某一类推理的前提和结论(或是其中的一部分)。当这种革新观念的理论效应正在当代认识论、语言哲学等领域持续发酵和释放时,不应忘记它的逻辑学根底和渊源。然而,推理主义并非简单地抬高现代逻辑的价值,毋宁说,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新理解逻辑学的本性及地位,尤其是逻辑与当代哲学的内在相关性。哲学家们在把肇始于逻辑学领域的推理主义路径发展成为全域性的语义推理主义的同时,也在整理和重塑现代逻辑的基本观念,从而使得我们对“何谓逻辑”“逻辑的认识论”“逻辑与理性的关系”等根本性逻辑哲学问题的回答,呈现出新的面向和复杂性。作为逻辑与哲学深层互动的最好例证之一,推理主义的诞生及其在当前哲学界的影响力表明,逻辑学并未失去它曾在20世纪哲学研究中所享有的“引擎”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