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社会主义民主制在中国的建立,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是这一民主制的政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体建设的曲折历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于其历程较短,总共才有50年的时间,再加上国际环境的不利、自身经验的不足和政治上的失误等等,所以建国以来,我国人大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我国人大制度是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确立的。这次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  相似文献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京的实践入手,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开创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是中国的政体 ,最直接反映中国社会制度的性质 ,体现中国各族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依法治国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统一。如果说依法治国作为现代一种最进步的政治法律制度的目标模式 ,是中国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政权组成形式 ,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一种主要方式。它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 ,由人民选举代表组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并以其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的一项根本的政治制度。因此如何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充分发挥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和作用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完善我国政治体制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要健全和完善我国人大制度 ,首当其冲的当属健全和完善人大代表制度。…  相似文献   

5.
任锋 《天府新论》2021,(1):1-13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实践者对于重大政权更替的变迁规律累积了敏锐而丰厚的洞见,自秦汉之际一直到清末民初,民心在其间被赋予了根本原理禀性,其得失决定了政权兴亡。基于天人合一的政教精神,天命政治被归结为民心政治。民心的根本是人之大群情性,推重大公中正,处于塑造民风民俗的根本地位,也是政治领导者的正当性来源。为了克服政治衰变中的民心失范,优良政治的出路在于构建起一个包括政治原则、制度方略和政治主体三要素的治体。立国思想家强调政治家相对于行政官僚、治民心(教化)相对于治民事、经制纪纲(礼治)相对于刑罚威权、更化相对于变法的一系列优先性。这代表了对于政治事务的一种规范性理解,它伴随历代立国实践不断得到检验与重构,形成中国政治文明的要义之一。在现代转型初期,民心政治及其治体论遭到现代西方民主政体论的挑战,其义理架构有被社会契约论消解替代的趋向。同时,在严复、梁启超、李大钊和钱穆的思想中,治体论仍作为深层思维资源发挥着牵引作用,显示出与民主政体论的某种融会和张力,民心在立国精神层面的构建价值仍需要充分领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包括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民族区域自治制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都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特点和优势。新世纪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7.
来稿摘登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析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刘胜利指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在探索和实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民主”过程中,毛泽东首先提出了“民主”,并以人民为本位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探索,特别是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解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问题。邓小平则认为民主不仅是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价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中国式民主的灵魂,它明确了中国式民主的发展方向,规定了执政党的执政理念,要求依法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中国式民主是以人为本实现的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确立了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统治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广大人民当家做主的实现形式,依法治国把公权力限定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两者互为依托,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  相似文献   

9.
社论     
本期专题论文栏所刊的文章均系讨论政治社会学,涉及从民主政体到关于统治阶级的概念,从民族主义到第三世界各国政权等课题。课题多种多样,而共同的研究途径却是比较法。  相似文献   

10.
当代发展中国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代世界民主化浪潮及对政治发展理论提出的新课题发展中国家能否实现民主?或者说,现代民主的政治形式是否能够成功地移植到非西方国家?许多政治学家曾对此持怀疑态度。在本世纪60~70年代,世界上的一些权威主义政权显得稳定和强有力,而大批建立民主政体的发...  相似文献   

11.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水平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提升“人大民主”水平,一是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落实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二是加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真正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三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保证人大代表真正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受人民监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之初,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稳定政权,经济上恢复生产,使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以捍卫,人民群众社会地位和政治身份得以保障。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群众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经验,对当代中国的执政党建设、社会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 ,必然要求执政党依法执政。本文认为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面对党的执政条件、任务和环境的深刻变化 ,适应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新发展。坚持依法执政 ,首先是依宪执政。必须在制度和法律上坚持和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领导体制 ,根据宪法的规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 ,理顺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组织的关系 ,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制度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4.
邓红  梁丽辉 《河北学刊》2013,33(1):72-77
1949—1951年,正值新旧政权更迭的关键时期,天津工人在中共天津市委及工会的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治学习运动。这场运动经历了启蒙学习和系统学习两个阶段。在启蒙学习阶段,部分干部和积极分子显示了高度觉悟,许多工人对劳动生产、政治运动、组织生活也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热情。由此,中共认为广大工人的政治觉悟已经提高,进而一度基本停止了政治学习。其实,工人政治热情的背后隐含着较为复杂的利益动机。随着这些动机逐渐显露,中共调整政策,把工人的政治学习运动推向更为深入的系统学习阶段。经过政治思想的洗礼,工人与中共建立起一种"相互依靠"的新型关系,"新工人"对中共的认同意识普遍形成,主人翁思想、领导阶级观念逐渐树立,劳动热情激发,为日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可靠的思想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54-162
中央苏区社团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下,一方面填补着传统基层权力组织和社团组织崩解后的权力真空,另一方面则发挥和担当着多种社会治理功能。具体来说,在扩大中共的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实现苏区政权对社会的全面整合,巩固苏区政权的社会控制,提升苏区政权的社会治理效能等诸多方面,中央苏区社团组织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加强人民权力监督对权力腐败的防治效能彭开坤廉政与腐败问题始终是政党、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所关注的重大的政治问题。这两个相对应的概念,主要用来反映政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具有一定政治、行政职能性质的企事业机构的社会管理行为状态。当今世界上任何政权形式和社会制...  相似文献   

17.
干部竞争性选拔是中国干部选拔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将干部竞争性选拔置于宏观的政治生态系统之中进行考察发现,干部竞争性选拔制度与党管干部原则、人民民主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长负责制、后备干部制度间存在着复杂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干部竞争性选拔制度存在、进化的背景性条件。因此,完善干部竞争性选拔制度必须找准党在政治体系中的生态位置,正确处理党管干部与人民当家做主、党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竞争性选拔与首长负责制、后备干部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梁尚荣 《南方论刊》2006,(11):F0002-F0002,F0003-F0004
十月的信宜,秋高气爽,情空万里。在信宜市政治,经济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中共信宜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信宜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信宜市政协第八届一次会议胜利召开了,并按预期的目标完成了各项会议议程,选出了新的领导及新的领导班子成员,各个会议都胜利闭幕了,这是信宜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喜事,值得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19.
1954年间,根据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运动的进展形势,中央选举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及时对普选运动进行了指导,并于同年4月15日发布了《对于召开省、市、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几个问题的决定》。江苏省各市、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于1954年6月中旬全面展开,到7月26日结束。在此期间各市、县均召开了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普选使得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20.
赵文远 《中州学刊》2012,(1):151-156
第二次国共合作后,陕甘宁边区设立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制度。专员公署是边府的代表机关,它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边府与县政权之间一个重要的行政层级,是边府不可或缺的臂膀。它援引国民党地方行政制度,但经过中共的改造和创新,明显具有抗日民主政权的特色。与国民政府专员公署相比,陕甘宁边区专员公署是廉洁高效的政权组织,在艰苦的环境之下,中共专员公署建设出了高效廉洁的地方民主政权,发挥了在许多方面国民党专员公署无法比拟的作用。从专员公署制这一独特视角,我们可以看出,国共两党不同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