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制造企业逐步投入数字化转型浪潮,但数字技术能否赋能企业创新以及两者之间的作用路径尚不明晰。文章引入人力资本和动态能力变量,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模型,选取2013—2022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人力资本在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绩效之间发挥倒U型中介作用;动态能力中的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倒U型影响在东中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国有及民营企业中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决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经济模式、业态发生全面变革,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然而,面临高度复杂的环境,企业该如何把握转型节奏成功转型?这仍然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重要难题。本文立足能力与节奏的匹配视角,使用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讨了环境复杂性、吸收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战略变革频率五个条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以下四种组态均能引致高成熟度数字化转型:变中求稳型、盲目求变型、稳中求变型和被动求变型。此外,导致非高成熟度的数字化转型有五种组态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转型动机不强型,另一类为转型能力不强型。 相似文献
3.
由于企业家才能有创新、发现、承担不确定性和协调等功能,它成为了产业升级最重要的驱动力.利用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我们的研究发现企业家才能约贡献了企业绩效的60%,这一结果有力地支持了上述结论.浙江最著名的优势是它有为数众多的浙商,以及他们的企业家才能,浙江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就要把这种优势发挥好,利用好,在相关制度的安排上,就应该以充分发挥浙商的企业家才能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的关键在于实现转型升级。通过个案分析和专家排序法,按照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静态绩效与动态价值相统一的原则,综合评价跨国并购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效应,这对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均有重要意义。宁波均胜并购德国普瑞是我国制造企业"弱并强"的典型案例,通过跨国并购,均胜一步跨越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级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结构优化、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迅速提升,企业发展态势迅猛。因此,该企业跨国并购极具投资价值,转型升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如何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境并实现产业升级问题,基于2011—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构建反映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指数,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微观机理上看,数字经济是通过增强企业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改善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渠道助推了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和成长性较低企业、制造业和非高技术产业、财政自主度较高和制度质量较低地区的子样本中,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综合来看,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以自主创新能力、价值链位置攀升和经营效率所综合体现的企业转型升级。最后指出,我国应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数字产业化步伐,加速传统实体企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同时应避免“企业数字鸿沟”,为新发展阶段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价值链攀升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企业成长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富活力、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但受到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民营企业遭遇到了30年来最严重的打击。面对危机,很多民营企业以此为挑战和契机,把转型升级作为其摆脱危机、继续成长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总结浙江民营企业已出现的多种转型升级路径的基础上,从企业成长理论分析入手,并列举相关成功的企业案例,以期能对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景秀丽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
用户创新是开放式创新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IT产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技术经济变革,IT企业亟待转型升级。从用户创新视角出发,用户与IT企业创新的关联紧密,因此,用户创新能够为IT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IT企业转型升级。基于此,IT企业应该激励用户的创新活动并建立创新吸纳机制,重视用户创新的影响作用,发挥用户创新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8,(4):68-75
企业自主创新是影响其能否处于价值链竞争优势地位的核心要素,而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关键内生性驱动因素是企业文化,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有着差异化的影响。通过430位企业家的问卷调查,证实宗族式企业文化、灵活式企业文化、市场式企业文化和等级式企业文化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灵活式企业文化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宗族式企业文化;组织学习能力在宗族式、等级式企业文化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而在灵活式、市场式企业文化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实证研究结果基于企业文化的视角进一步明晰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性驱动因素,指出打造灵活式企业文化是关键要素,提升组织学习能力是重要途径,有助于我国企业正确认识企业自主创新管理的规律并用以指导其日常经营行为,为企业制定自主创新制度、战略、目标、政策等提供依据,从而从根本上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企业战略转型和价值链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链理论在企业战略转型中的应用,分析了基于价值链再造的企业战略转型的优异性和易控制性,最后提出了如何基于价值链再造实施企业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1.
略论企业战略转型——基于价值链重构的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战略转型是企业变革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又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变革有明显的区别,企业战略的本质是价值链体系的重构。企业业应以重新定位核心业务和系统优化业务结构作为战略先导,直至完成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13.
产业结构转型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内在动力,长三角经济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长三角产业结构转型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既定目标。研究目的是促进长三角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研究过程是首先进行研究问题的界定、然后分析长三角产业结构现状、制约因素和转型升级的依据,最后得出了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方法路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新创企业资源构建与动态能力相互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8(6):139-144
新创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资源构建的过程。资源构建过程包括资源识别、资源获取和资源整合三个子过程。在资源构建过程中伴随产生动态能力,同时,其发展过程也受动态能力的影响。因此,新创企业资源构建与动态能力具有密切关系。新创企业的初始资源对资源的识别过程、获取过程和整合过程有重要影响;新创企业的资源识别、资源获取和资源整合三个子过程具有紧密联系,并形成信息反馈;资源构建过程伴随着产生动态能力,同时动态能力反过来影响资源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已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企业作为宏观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其创新发展水平与宏观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密切相关,企业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转型升级来进一步提升自身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其一,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定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成立。其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实施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的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进而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对中介变量进行Sobel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其中,吸收能力的作用效应最强,创新能力次之,适应能力最弱。其三,通过对企业所有制、规模大小及企业所处地区进行异质性分析后发现,相比较于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及中西部地区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强。本研究拓展了数字化转型相关理论,对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企业早... 相似文献
16.
企业进行战略变革的初始动机是外部环境和企业组织内部的变化所引起的.企业战略能力既可以是一种局部优势,也可以是一种综合优势;企业战略能力具备价值优越性,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企业战略能力具有不可交易性和难于替代性;企业战略能力与其他企业资源和能力相比,其受到替代品威胁的概率相对较小;企业战略能力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企业战略能力具有叠加性.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企业战略能力构建与培育的外在条件,企业战略资源和企业家能力是企业战略能力构建的内在基础,持续性创新是企业战略能力构建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对企业来说,智力资本和动态能力两者缺一不可。智力资本是企业成长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动态能力在超竞争环境下显得更为重要。本研究以116家企业为样本,采用层级回归方法,分析了动态能力和冗余资源在智力资本提高企业绩效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智力资本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绩效,动态能力在该过程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冗余资源对智力资本与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企业的冗余资源越多,智力资本与动态能力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弱。 相似文献
18.
海利集团所走过的历程,在于审时度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大力实施企业转型升级战略,走出做大做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其主要启迪有:选择在未来市场有巨大需求潜力的产品,原先传统生产方式下分散的优秀管理经验和方式,纳入到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之中,把员工队伍打造成一支具有强大的学习力、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团队。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传统要素红利的逐步丧失,中国经济迎来了转型的关键时期。但传统比较优势的路径依赖不仅有可能使中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如若不长远谋划,积极构建新的动态比较优势,亦有可能使中国整体经济陷入"转型陷阱"。通过对"比较优势陷阱"形成的原因以及动态比较优势形成机制的分析,可以看出,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需要利用资本、劳动力等初始要素,通过干中学机制和创新机制,在政府的间接作用下,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济。因此,中国在现阶段实施以下战略可以捕获新的动态比较优势:(1)实施从"劳动力资源向人力资本优势转化"的战略;(2)加快进行"生产配套能力的整合,实施产业融合"的战略;(3)努力推进"潜在技术优势培育"的战略;(4)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加快确立"货币优势"的战略;(5)充分发挥"大国综合优势",实施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 相似文献
20.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提高了30%。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有弊。但是,对于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对外贸易形式的经济体来说则弊大于利。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在国家层面上,加强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制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长期规划; 在全国"一盘棋"的基础上实施差别化管理; 加强加工贸易政策调整; 加大财税政策改革; 加快双向转移升级。在省区层面上,勇于先行先试,保持领先优势,围绕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调整消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实现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 开展具有"自由贸易区"功能特征的特殊区域试点; 加大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的扶持力度; 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在企业层面上,主动作为、加快转型,企业应当转变经营机制,增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力争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调整市场经营策略,采用灵活的价格、结算策略,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 选择金融衍生产品规避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风险; 对实力雄厚的加工贸易企业要敢于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收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