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能指链:我在我不思之处——拉康哲学映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能指说是拉康哲学中最重要的核心理论观点之一.本文主要解读了拉康颠倒索绪尔所指-能指观后提出的能指至上论,其中,尤以漂浮的能指转换构成的能指链功能结构为最."我思"的个人主体正是在能指链的转喻和隐喻中沦落为腹内空无的稻草人.我不会成为我自己就是真相.这是一种绝对的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李岳建  宋建勇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136-138,135
本文旨在讨论管道隐喻的转喻动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和转喻及其对词义发展所起的作用.文首先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隐喻和转喻及其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提出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指出词语意义的发展以及义项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是由隐喻、转喻使然,最后,探讨了隐喻、转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4,(7):97-102
禁忌语不仅是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人们认识和表达抽象概念的强有力工具。研究拟在判定全体辞格的认知本质及属性的基础上,仰重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具体实例,在细划禁忌语界域的同时剖解现象背后的隐喻-转喻双重孳乳理据。对禁忌语的理论分析,有助于为探讨其他辞格的发生理拓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板和视角。  相似文献   

5.
作为弗罗伊德之后最为重要的精神分析学大师、对后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哲学家,雅克·拉康最值得称道的贡献就是将现代语言学引入了精神分析学,从而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创造性地发展了精神分析学.这种取径与突破与索绪尔的启示具有直接的关系.拉康在充分吸取索绪尔思想的前提下,结合自己在精神分析学领域内的思考,积极改造了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跨不同认知域的概念映射过程,而转喻则是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用一个范畴去激活另一个范畴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也是许多语法现象背后的认知动因。汉语中有一类由动词、形容词或拟声词等加上“什么”构成的特殊祈使句。此类句子在形式上表现为普通疑问句的结构,但在语法上又有一些不同于普通疑问句的特点,在语用上不表示特指性疑问,而是起到表“制止”的祈使句功能。文章结合沈家煊(1999)提出的转喻模型及雅柯布森(1956)有关隐喻和转喻与语言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之间的对应性的论述,认为此类句子的句法特点可以从转喻和隐喻共同作用的角度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7.
8.
卢毅 《社会科学》2021,(11):132-142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对身体问题的专门探讨,不仅确立了身体作为意识的具身化体现以及作为我与他人之具体关系的基础在现象学研究中的关键地位,还因涉及对爱欲与倒错现象颇具原创性的分析,而与同样关注这些问题的精神分析形成了一种可能的对话。与萨特相比,对身体问题的关注更是构成了贯穿拉康整体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在揭示身体之想象、符号与实在三重维度的同时,拉康也表明作为爱欲与倒错之基础的身体与享受的问题密切相关。通过比较分析萨特与拉康在相关问题上观点的异同,将得以初步勾勒现象学与精神分析交互视域下探究身体问题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9.
汉语“花”及“花”词族的隐喻与转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婷 《兰州学刊》2007,(9):205-206
从词语认知类型来看,"花"属于基本等级范畴词.从认知角度对"花"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其多义系统各节点上的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们的基本认知--主要是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和结果.在"花"的隐喻、转喻中探索"花"词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卢毅 《社会科学》2022,(10):39-46
无意识学说可谓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石,对它的态度与诠释构成了不同思想立场的判断基准。从《存在与虚无》到《弗洛伊德剧本》及之后,倡导“存在精神分析”的萨特对弗洛伊德的整体批判尽管有所缓和,但其对无意识概念的拒斥不仅贯彻始终,而且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理论来替代它。此外,尽管拉康对弗洛伊德无意识概念的结构主义构想曾得到萨特的赞赏,但两人对无意识问题的诠释与阐发仍存在重要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精神分析的思想深度与发展前景,具有值得发掘的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11.
12.
卢毅 《社会科学》2020,(4):125-134
20世纪60年代,随着结构主义运动在法国思想界的兴起,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的交会找到了新的基础与契机。阿尔都塞与拉康,作为分别将结构主义范式成功运用于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研究的领军人物,不仅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也以不同的方式推进了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在主要围绕意识形态与无意识而展开的这场对话中,阿尔都塞一方面选择性地借鉴了拉康的相关思想概念来阐发其意识形态理论,另一方面又在以结构与主体为核心的问题上与拉康产生了重要分歧。回顾这场余音未了的对话,通过反思对话双方各自的贡献与局限,可以展望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称谓一直以来主要是社会语言学研究关注的对象。认知称谓词属于称谓词的范畴,本身包含了大量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基于认知语言学隐喻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人们在认识自身时进行的抽象思维的隐喻性。  相似文献   

14.
一词多义现象是语言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和转喻是语义扩展的重方式。从认知角度看,隐喻思维和转喻思维也存在交叉,即转喻一隐喻连续统现象。在这一现象中,隐喻的关键在于相似性,转喻的特征在于相关性或临近性,转喻通常作为隐喻的基础存在。以词汇“花”为例进行认知思维分析,是探讨词汇语义衍生过程与认知思维的重切入口,也为探讨隐喻与转喻相互作用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5.
美国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的作品质朴无华,寓意深刻,常让读者苦于理解其中的深意。《六节诗》即为这样一篇佳作。全诗拉开记忆的长焦,对童年进行了碎片式的回忆,并在诗文最后借孩子之手勾勒出谜一样的画境,给予全诗一个开放性结尾。在此,运用法国当代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家拉康滑动的能指理论来解读《六节诗》中精巧的结构,以及房子与泪水的象征意义。诗人运用六节诗独特的结构,使六个尾词在全诗反复出现,好似滑动的能指从链环的一边滑向另一边,将六种事物绵密地交织在一起。在不断的重复和替换中,代表记忆碎片的房子与泪水晕染出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隐约指明没有父母的关爱对诗人所造成的永远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人类思维本质上是隐喻性的,这种隐喻思维体现在隐喻和转喻的语言运作上。隐喻思维能力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品牌名称也是人类语言的一部分,其命名和翻译也离不开人类的隐喻思维。品牌名的翻译体现了人们创造性地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人类隐喻思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以Lakoff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即结构隐喻、方向隐喻和实体隐喻为基础,研究了习语语义的特征以及习语在理解过程中的运行机制。转喻也是重要的认知方式,为习语语义认知提供了途径,转喻与隐喻存在连续体关系并相互作用。习语需要不断地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18.
熊海英  李长亭 《云梦学刊》2011,32(3):116-119
约瑟夫.海勒的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荒诞不经的现实世界: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人们在"第二十二条军规"这只"无影手"的操控下,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喜剧,有人被这只手勒得疯狂、窒息;而有的人则借此飞黄腾达、财源滚滚。因此,无形但却无处不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像一个穿梭不息的能指,表现并规定着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他们的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与哲学的表征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中华 《学术研究》2001,4(7):63-68
本文认为,隐喻作为诗歌语言的特征,相似关系构成其基本结构.隐喻符号体现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哲学的形而上学性质,使本体论的表征无法诉诸陈述式的科学语言,而只能借助于隐喻的方式.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分野,中国语言和文化更有利于哲学的表达.哲学文本的隐喻性质,决定了对它的解读是领悟式的而非理解式的.隐喻的意义一旦由修辞学过渡到存在论,那么人也就进入"本体论地在",从而"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