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必须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文章对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作出了具体界定,采用相对人均GDP对标法,建立模型对2050年之前的中国经济增长情况进行预测,并从经济结构角度深化这一讨论。研究结果表明:2035年之前中国人均GDP将保持6.7%以上的增长速度,2050年之前中国人均GDP将保持3.4%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能够圆满完成“两步走”战略设定的目标,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要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始终坚持共享增长原则,着力加强各维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就是世界瞩目的“中国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结中国经验、作出重大决策与部署未来,从而揭示了“中国成功”的秘密,即以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成功”的动力是改革开放,“中国成功”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发展了“四个现代化”理论,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国防与军队现代化等一系列现代化重要论述;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按照习近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勾画现代化的目标”等要求,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2020年有望如期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展开分析能够发现:经济现代化与非网民密切相关;非网民是一个出现于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群体,能否有效减少非网民数量对我国推进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1997年至2020年,我国非网民的总数量及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整体上呈现下降态势,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均GDP、城镇人口占比持续上升。基于此可以作出三个研究假设:我国人均GDP变化、城镇人口占比变化与非网民占比变化存在负相关性;文盲率变化与非网民数量占比变化存在正相关性。基于SPSS 21.0皮尔逊相关值计算,能够发现我国非网民占比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人均GDP变化、城镇人口占比变化均与非网民占比变化存在负相关性;我国文盲率数量变化与非网民数量占比变化存在正相关性。非网民占比将随着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而继续下降,在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过程中降低非网民占比有必要实施以下举措:强化非网民自身条件;降低上网难度;革新非网民理念。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时应遵循的原则、现代化标准的数量界定、指标数值的标准化、指标权重的确定、现代化时间表的推算方法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构建了现代化指标体系, 含人均GDP、非农产业增加值比例、非农劳动力比例、城市人口比例、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 6个指标。并据此对我国现代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估, 认为到 2000年, 中国的现代化走完了 61 71%的路程。  相似文献   

5.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框架内,考察人口老龄化加速、新冠疫情冲击与中美技术脱钩“三大新因素”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并评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改革红利”,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下,中国“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速在5%以上,2035年人均GDP为2.43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 2.42万美元的水平;考虑“三大新因素”后,“十四五”时期潜在增长率相较基准情景年均下降1个百分点,2035年中国人均GDP为2.28万美元,比基准情景减少0.15万美元,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加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3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左右,有效对冲“三大新因素”的不利影响,中国稳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主线,这同时也对全社会各领域提出了基本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必备内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决定了中国金融现代化的基本使命,也勾画出了金融现代化的基本框架。中国金融现代化既有与世界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相同的特征,也具有党的领导、普惠覆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安全为要等自身特色。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通过加快金融现代化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7.
邹玉 《学术探索》2023,(4):9-16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爱国主义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与爱国主义的发展道路同质同向,前者是后者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后者是推动前者的精神动力。爱国实践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不断丰富完善。“救国”主题下确立“工业化”发展目标,“兴国”主题下现代化目标从“工业化”拓展到“四个现代化”,“富国”主题下明确“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目标,“强国”主题下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展望未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坚持“两个结合”原则,兼顾现代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依据实践发展新情况,适时调整现代化中的阶段目标;重视和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工业化发展水平,为实现中心任务奠定物质基础;注重物质与精神协调,为达成强国目标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数字经济不仅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动力:在数字技术加持下,生产力得到发展,实体经济更是迎来新的跃升;更为重要的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得到强化,在数字技术以及数字经济的加持之下得到新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更加的丰富。通过探析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阐明在当今逆全球化潮流下,全球经济的竞争仍然激烈,中国发展经济不仅仅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更要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当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方面。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性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华文明的滋养孕育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新的时代视角深刻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意蕴、结构及世界意义,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内在要求。以实现14亿中国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道路,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为根本动力,以改革开放为基本方法,以“分步走”为基本步骤,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结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