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我们要深入探讨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依据,才能直面、协调并解决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其他矛盾问题,进而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进程中推进各项工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2.
李凤亮  古珍晶 《东岳论丛》2023,(1):14-22+191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在国内外发展形势均面临前所未有挑战时所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旨在稳市场、促发展、保民生。文化产业作为意识形态特征显著的产业之一,必将受到这一新发展理念的深切影响,如工业生产标准化与文化生产个性化创意化的协同难度会更高,文化市场监督评价一体化与文化产品异质性和文化消费多元化的统一更为迫切,特色文化高溢价特性与文化传播碰撞带来的文化折扣矛盾更加尖锐等等,这些对文化市场的新影响必将促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格局。面对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应当从文化装备生产集约化、文化资源挖掘规模化、文化市场开拓全域化三大方面助推我国文化产业新格局的构建。由此形成对内有序发展竞争耦合、对外团结一致形成长板效应的内外协调联动机制,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湖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文化产品的可持续生产、文化市场的可持续拓展,构成湖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好的三大基本战略。做好资源、生产、市场三篇大文章,就是要善于将湖南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生产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精神文化产品,巩固和开拓更大更广阔的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4.
李军红 《东岳论丛》2019,40(2):107-114
传统扶贫理念和模式多以外部资源输入推动为主,而忽视了乡村自身资源的文化经济价值,由此导致扶贫内生动力不足、扶贫项目与当地生产生活系统脱嵌、扶贫效果不明显或难以持续等问题。乡村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独特多元价值,为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提供了潜在资源要素和内源式发展动力。新时代应当转变过度依赖外部要素输入的扶贫理念,将乡村自身拥有的资源作为产业扶贫的驱动要素,挖掘、利用、整合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创新产业扶贫开发模式,以文化力推进产业融合开发,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富民育民的扶贫目标。  相似文献   

5.
话语权问题是一门学科得以立足和获得发展的关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中国和世界产生广泛影响,就必须建构属于自己的话语权。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现状,省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话语权方面存在的问题,继而从问题意识、文化领导权、理论体系和任务目标等方面寻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权的建构之道,以"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道路发展的方向性和科学性更加清晰和鲜明。这一思想深刻昭示了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方法论解决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创造性特征,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革命和斗争作为矛盾规律的外在体现,已经成为中国道路中的精神标识,它作为一种精神旨归,其生命力在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所赋予的基本内涵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赋予的科学内涵,必将引领中国道路的永续前行和伟大梦想的必然实现。  相似文献   

7.
张文汇 《东岳论丛》2019,40(5):183-190
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强大的活力,大批社会经济体蕴育而生,社会分工带来效能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层级的分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多元化诉求是当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步入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与现代化进程叠加,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集中突显。基层是化解矛盾纠纷、维系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从法治化视角,梳理基层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基层矛盾化解的当下情境及瓶颈制约,进一步涵养法治文化,完善多元化解协同治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的能力,对于规避社会风险,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主要矛盾.新矛盾的提出有着其深刻的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因此将以往社会主要矛盾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对于坚定我们党的领导,促进新时代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里程碑。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报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从文化维度发展的新使命.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文化之维,就是要不断打造蕴含马克思主义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这些“硬通货”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在国际间的交流交融中增强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就要求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要坚持文化传承,特别是要坚持文化性质的传承、文化定位的传承以及文化基因的传承;借鉴和吸收有益的文明成果,运用其有效的文化话语表达方式,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审视其有益的文化政策;实现文化转化,有效把握文化内在的层次转化规律、差异协同规律和结构功能规律,促进中华优秀文化成果的现代转化,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增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引领力,实现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重大议题提出了系列新论断、新认识、新命题、新理念,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际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科学回答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关的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为进一步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提供科学理论指引;科学部署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为进一步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提供强大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速度因城镇化的进程而空前加快,一方面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破坏严重,传统民族文化资源流失、消亡加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民族文化资源被过度利用,大量民族传统文化衍生产品被抢注、掠夺,民族传统文化滥用现象严重。在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包括: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中主体缺失和利益局部化、个体化之间的矛盾,民族传统文化的传统性和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之间的矛盾,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现有知识产权衔接之间的矛盾。对此,应该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属性,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客体的细化和分离,把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刘明芝 《东岳论丛》2002,23(5):18-22
关于毛泽东矛盾学说的来源、形成问题 ,学界以往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研究视角去探讨 ,而这至少是不全面的。实际上 ,毛泽东的矛盾学说不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学说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同时更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矛盾观的深刻影响 ,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学说与中国的辩证思维传统有机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这一有机融合的最为重要的中介就是中国革命实践。毛泽东将中国传统的矛盾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 ,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来总结中国革命经验 ,其理论升华的光辉结晶 ,就是毛泽东的矛盾学说。  相似文献   

14.
河南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科技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人口发展对环境系统需求的无限性,与环境系统满足这一需求的生产力和资源供给、资源更新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口环境系统的基本矛盾。根据河南人口生产的现状,应充分考虑人口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充分利用人口资源给我们带来的比较优势,实现更好、更快、更协调地发展。分析河南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澄清认识,调整政策,实现观念认识及发展战略的更新与优化,促进河南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5.
差异性社会文化矛盾的产生根源于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全球化带来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间的文化矛盾,市场化引发了由于利益差别而带来的文化矛盾,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也引发了文化矛盾.差异性社会文化矛盾的内在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其中意识形态的矛盾是核心.动力机制与制约机制构成了差异性社会文化矛盾的内在机制.解决差异性社会的文化矛盾必须实行文化整合,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实现差异性社会的文化和谐.  相似文献   

16.
汤道化  张敏 《广西社会科学》2006,(5):190-192,F0003
一个社会往往包含多种具体的文化形式。某些文化形式或文化生产主体以其资源占有优势而形成文化的主导性,从而出现对其他文化形式的排斥和主宰,这构成了一种文化霸权,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文化的去中心化和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消解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和垄断性,创造百花齐放的多元文化格局,成为现代中国发展的一个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7.
邵志勤 《东岳论丛》2003,24(1):23-25
中国加入WTO ,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冲击 ,这主要表现在 :宏观经济的发展、稳定将不可避免地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 ;农业、工业、服务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将扩大社会的不平等与贫富差距 ;潜在的社会矛盾会日益突出。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当前社会领域中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但由于转轨时期矛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李积萍 《中州学刊》2022,(10):84-88
文化是社会治理体系框架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完善文化治理体系和提高文化治理能力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伟大复兴。认清新时代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矛盾,找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治理的成功路径,需要针对国内外情况变化和文化治理对象的不同,改革文化管理机制,促进国家文化治理主体多元化;调整文化治理方式,推动国家文化治理方式规范化、文化治理理念兼容化以及文化治理机制系统化。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又一次准确而深刻地把捉,更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理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将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关键突破口。大卫·哈维的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不仅为分析我国社会不平衡发展的现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而且为解决我国社会不平衡发展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把长江文化保护好、利用好、弘扬好”的新时代文化发展进程中,对长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其保护利用的基本维度和价值形态,是弘扬长江文化的基础性工程。从时间轴线、主题轴线、生态轴线出发,以南京为例,长江文化资源可分为体现区域文明起源的史前文化资源、体现滨江古都特色的文化遗产资源、体现南京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资源、体现时代建设成就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体现绿水青山理念的生态文化资源,具有历史传承的绵延性、文化谱系的完整性、精神价值的代表性等基本特点。长江文化资源的保护关乎民族文化自信,必须做好文化基因维度下的原真性保护、文化安全维度下的整体性保护与文化生活维度下的活态化保护。长江文化资源具有精神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等多重价值,分别表现为中华文化符号、流域文化资本与生态文明场域。应通过文明实践涵养、文旅融合赋能、文化场景营建、数字科技演绎实现长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推动长江文化资源融入当代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助推当代中国文化根柢的塑造与全体人民的精神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