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性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人性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人性不是单维的,而是身心两个维度综合的产物。教学思维中的人性特征主要为学生人性的全面性和发展性、学生人性的具体性和明确性、学生人性的生成性和复杂性。教学思维与人性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教学思维离不开人性基础,塑造学生的人性是教学思维的成立之基;尊重学生的人性是教学思维的运行逻辑;提升学生的人性是教学思维的自觉使命。  相似文献   

2.
人性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变化着的动态结构,它是人的属性结构和人性的样态结构的统一。人性结构中的冲突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相互之间的冲突,人的三种属性各自内部存在的冲突,个体人性之间、群体人性之间以及个体人性、群体人性、类人性相互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解剖人性是文艺作品干预现实的重要手段 ,现代卓越戏剧家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 ,主题之一便在于解剖人性 ,可称为抗战时期的“人性透视片”。它依靠矛盾冲突剖析的人性内涵 ,主要包括三大类 ,即歌颂劳动人民的爱国和坚贞人性 ,揭露侵略者的扩张和卑鄙人性 ,批判独裁者的专制和媚外人性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的角度看,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性的需要,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不断地开发和提升着人性。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适应人的本性的人性经济,是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的经济。充分认识人性与经济的关系,是有效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的基础,它将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在经济活动中更有效地研究和开发人性,在适应人性的基础上改善人性,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人性得以升华。在经济活动中人性发展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将占尽无限的商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丧失的揭示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真正的人性复归的向往,批判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超越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的抽象对立,把"抽象的人"变成了"现实的人",从而诞生了包融了理性和非理性成分的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6.
回归人性——高等教育的自身呼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高等教育的实然世界中存在的种种高等教育与人性相剥离的异化现象,文章提出高等教育自身在呼唤着人性的回归.高等教育对人性的回归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应关注人性、引领人性、成全人性.关注人性是高等教育的本真诉求;引领人性是指高等教育应引领人性向着自由、自然、多样、独特、适应生活世界以及和谐的方向发展;成全人性是指高等教育不仅要提供一种对人性的正确的认知,而且要提供充满人性的环境以及人性化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郭店楚简蕴含了丰富的人性思想。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它对人性层次结构、人性的特征、人性的运动形态和人性的价值导向都有比较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人性即人之本性 ,有自然人性和社会人性之分。前者是带有“私性”的需要或欲望 ,是原始人性 ,先天形成 ,是人辛勤劳动的原动力 ;后者是遵守真正的社会联系规则的人的意识、意志、理性、道德等 ,是人的特殊本质反映 ,后天形成 ,根本途径是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人性规律 ,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任务决定 ,是自然人性和社会人性的特点决定 ,也是防止和纠正自然人性恶性膨胀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文学人性书写从第一个十年末期到八十年代中期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时间里 ,包括个性主义在内的生命人性的书写没有充分展开 ,人性书写的独立传统也没有形成 ,因为人性书写的独立传统同时包含历史人性和生命人性 ,文革后初期集体主义精神和历史的故事控制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 ,从现代派文学和寻根文学开始 ,文学人性书写的独立空间才有了重新出现的可能 ,先锋历史小说和私人化小说对生命人性书写的张扬显得异常触目  相似文献   

10.
近年,孙春平在中篇小说创作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写作立场和写作视界,作品的叙事话语、叙事姿态和叙事指向大多集中在对人性的多维呈现和探析上。在人性与历史的对峙中,我们能够直接体验到人性本身的难以界定和评判的纷繁复杂。在人性与市场社会的现实遭遇中,人性的丑恶和异变都在无序的现实生活中呈现出来。在人性与人本身欲望的纠葛中,人性在权利、物质和情欲的漩涡中沉浮。使我们重新认知人性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作家在其中所投注的对人的灵魂捶打和精神质询。关键词:孙春平;中篇小说;人性;历史;市场;智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思想史上存在各种人性学说,主要涉及人性的概念、几元、同异和善恶等诸多问题,但善恶问题是它们共同关注的焦点。系统梳理这些传统人性思想,对我们正确认识人性和制定合乎人性的制度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是什么?人性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文学是人学,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也苦苦地追问:到底什么是人性?在<聊斋志异>中,蒲氏是徘徊在儒家伦理和自然人性之间.他既赞美纯洁的自然人性,又认为人性有恶,故而乐用儒家伦理对人性进行规约和框定.他觉得,在儒家伦理和自然人性间走中庸之道,可能是人性美的一种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不同人性的较量和同化,人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人性,遵循“人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论人性假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实的人性是人的各种本质属性交互规定的表现 ;人性假设就是以一定价值取向对这种规定体的表现有选择地抽象、摄映。一般说来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往往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公设”,并以此推导和构建它的理论系统。人性善或人性恶是推断未来的理想社会的人性预设前提。孟子、卢梭可以说是性善说的代表。他们以人性善为依据来论证人类历史的向善主义。荀子、霍布斯是性恶说的代表 ,他们以人性恶为由论证人性改造和人性控制的必要。亚当·斯密的人性自利的市场经济人的假设 ,可以说是现今市场经济理论的公设。它比较系统地解释了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缺陷。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蕴含有人性假设 ;这一人性假设是否可以说即是历史的具体的“共富”新人和“先富”经济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人性观反复变化,忽而忽略人性,忽而抬高人性,这既是心理学科学化追求的结果,也是心理学渴望揭示人类心理本真使然。选择科学化就意味着放弃对心理本真的追求,选择对心理本真的追求就意味着非科学,人性观的摇摆使心理学陷入了两难抉择的境地。文章考证了东西方哲学人性观,分析了科学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各自的人性假设及研究立场,主张心理学既要跳出自然科学二元论、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人性假设,也要跳出人文主义及后现代哲学相对主义、虚无主义人性假设。人性是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只有将人性在"追求幸福"的框架下予以理解,才能超越心理学的分歧,促进心理学对人性本真的理解并造福大众。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作为作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和价值追求,人性的发展与完善是其核心内容.以人性理论的学理分析为切入点,在梳理中西传统人性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基础上,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维度深入探析了和谐社会的人性坐标构建;以和谐社会的人性价值实现为归宿,分别从以人为本、人性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三个层面,逐级论述了和谐社会建构的人性价值实现的实践依据、基本途径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將從人性的特點、人性管理及相關的理論,通過封東西方文化背景下不同人性觀的分析,探討對人性管理概念的詮釋。筆者分析、歸纳,形成封人性管理的概念的理解和架構,從歷史過程來探討人性管理的本質和意義。目的是為了促進現代管理對人性的把握,體現對人的尊重,更好地用人性化的方式培養人們積極的人性特質。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与人性     
文学反映人性具有普遍性,文学要多侧面地反映人性就要为人性寻找不同的载体;文学要深刻地反映人性就要深刻地观察、思考,并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文学要概括地反映人性就要善于积累、概括和表达。  相似文献   

19.
人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哲学概念,对人性本源的探究自古至今从未间断.文章通过对中西方哲学家关于人性的经典论述,分析了它们存在的缺陷.在吸收和借鉴先哲们对人性本源看法的基础之上,并借用传统的易经符号,跳出传统人性善恶二元架构的圈子,从人性的"体"、"相"、"用"的角度构建崭新的人性理论--人性一元论,以期弥补中西方人性哲学体系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人性是一切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具有动物性和文化性的两重性。从人起源于动物来看,人性起初充满着动物性,没有文化性,所以,人性是本恶的。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应当采取措施加以防治的行为。犯罪人既有人的一般属性,又有反社会性的特殊属性。犯罪作为人本身的一种行为,必然与人性是相互影响的。人性之需要、人性之趋乐避苦、人性之个性等,都是影响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当然,犯罪亦影响人性,具体表现在犯罪摧残人性,刑罚要求关照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