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刘志伟 《领导科学》2013,(17):32-34
领导魅力是领导者的一种软权力,这种软权力是领导者的社会影响力与追随者的认同和回应二者相互统一的产物,这是领导魅力的本质属性。那么,领导魅力的本质属性是由哪些要素所决定的?也就是说,领导者的社会影响力何以形成,以及追随者何以认同和回应领导者的社会影响力?或者说,领导者的社会影响力是由时势所决定的,还是由英雄即领导者自身所决定的?是属于科学,还是属于发挥的艺术?是遵循共性,还是应该发挥个性?这些都是领导科学界长期争辩的问题。一、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政领导行为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个性化执政渐成风尚,领导魅力日益凸显。何谓领导魅力?领导魅力是指领导者所具备的非凡品质,在领导活动中表现为对追随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并因此而形成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和谐关系。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师拿破伦·希尔博士有句名言:真正领导能力来自让人钦佩的领导魅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领导魅力在化解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以及引导广大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等方面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简言之,领导魅力作为领导与群众良好关系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一、领导力的内涵领导力是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成长最重要的软实力,即影响力。影响力可以定义为:领导者基于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人文条件下,影响并改变目标行为者的态度、价值观、信念或行为的能力。它可以用追随者表现出的行为或态度来衡量,主要包括科学的决策能力、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朴实的亲和力和坚强的毅力,其影响因素包括人格魅力、思想力量、知识力量和才能力量。1.具有科学的决策能力。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科学决策的中枢和核心是决断,在领导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4.
塑造与时俱进的领导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领导者个性魅力为基本内核的非权力影响力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了。如何塑造自身的领导魅力,已成为当代领导者十分关注的话题。领导魅力作为领导者影响被领导者、吸引追随者的一种特殊的力量,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不同的时代,由于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素质、行为、  相似文献   

5.
领导者思维方式是领导者智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领导者思想方法、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在新的世纪,领导者如何优化思维方式,使自己的思维方式跟上和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提高领导行为的效率和质量,已成为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以领导者个人魅力为基本内核的非权力影响力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了。如何塑造领导魅力,已成为当代领导者十分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是过分依靠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肯定会把企业带到一个错误的方向, 从我们企业自身发展的经验来看, 从一家国营企业转换成国有企业,也是体现了从老体制、老企业模式转变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混乱的问题都通过企业最高领导者个人魅力、影响力来化解的。  相似文献   

8.
<正>女性领导魅力是指女性领导者的道德风范、知识修养、心理素质、仪态风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一种基于个人非凡品质之上的对他人的影响力。在女性领导的  相似文献   

9.
任博 《领导科学》2007,(16):40-41
没有追随者,便没有领导者。因此,彼得·德鲁克教授认为:"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拥有跟随者的人。"人们为什么要追随领导者?其根本原因在于领导者对追随者拥有影响力。领导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影响、改变追随者的心理和行为,赢得追随者的能力。因此,分析研究领导影响力无疑成为破解人们为什么追随领导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尽管许多学者认为,领导是由领导者和追随者共同形成的关系,然而,现存领导理论几乎全部"以领导者为中心",集中于领导者品质和行为对追随者态度及行为的影响,很少有学者探索追随者在领导过程中的作用,这种状况在魅力型领导理论中尤为突出.魅力型领导理论因主张"英雄领导"一直遭到一些学者的批判,在这个"英雄化"概念中,领导者无所不能,追随者只能服从领导者的意志和需要.虽然魅力型领导理论这个观点被过于简化和夸大,但事实上目前主流魅力型领导理论都是以领导者为中心,某种程度上都把魅力型领导的结果归结于领导者的个性或行为.本文认为,尽管在魅力型领导过程中领导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追随者并非完全处于消极、被动地依赖领导者的地位,而是在领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打造卓越的领导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领导力简单地说就是领导者的影响力,它表现为领导者通过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保证领导机构和整个组织获得利益,实现多边共赢的目标。领导力的来源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即正式的领导力和非正式的领导力。正式的领导力就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非正式的领导力主要是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非正式的领导力是由领导者个人的品质、道德、学识、才能等方面的修养在被领导者心目中形成的形象与地位所决定的,是无法由组织赋予的,却更富于影响力和生命力,更能体现领导者的领导水平、领导技巧和领导艺术,更能赢得被领导者发自内心的信服。因此,要更有效地…  相似文献   

12.
导者与管理者常常被混为一谈,但其实二者并不完全一致。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也不一定是领导者。管理者一般是被任命的,其影响力来自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领导者可以被任命,也可以是从群体中产生的,影响力主要来自非职位权力,正是人们愿意追随他,才使他成为了领导者。有的管理者可以运用职权迫使人们去从事某一项工作,但不能影响他人去工作,他并不是领导者;有的人并没有正式职权,却能以个人的魅力去影响他人,他是一位领导者。虽然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特质不是绝对的,要考虑不同的情境因素,但一般来讲,以下基本特点被视…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领导工作的有效性,做有效的领导者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任何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领导的有效性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的权威性。什么是领导者权威?如何树立和提高领导者权威?这不仅是领导科学和管理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我们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一般意义上讲,权威指的是一种威望和力量。领导者权威则是指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中通过影响力的发挥,对被领导者所产生的一种使其必须服从的威严和力量。影响力和服从是构成权威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是正比关系,即影响力越大服从越坚决,权威也就越高。反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基于巴纳德"权威接受论"的视角,分析了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尝试提出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提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君 《经营管理者》2009,(16):136-136
本文阐述了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基于巴纳德"权威接受论"的视角,分析了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尝试提出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提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朱新泉 《经理人》2004,(10):28-28
从我们企业自身发展的经验来看,从一家国营企业转换成国有企业,也是体现了从老体制、老企业模式转变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混乱的问题都通过企业最高领导者个人魅力、影响力来化解的。  相似文献   

18.
员工建言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基于领导行为和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通过对200名在职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魅力型领导、领导—成员交换和员工建言行为的内在作用机理,构建魅力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影响的整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魅力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魅力型领导通过影响领导—成员交换,间接作用于员工建言行为。因此,领导者不仅要通过塑造自身的魅力型领导风格来促进员工建言行为,而且要注重培养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间接促进员工建言。  相似文献   

19.
领导形象是指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中,在下属和公众心目中留下的综合印象以及得到的总体评价,是一个领导干部综合素质、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等内在品质的集中体现。领导形象是领导者在人民群众面前公开树立的一面旗帜,是其有效实施领导行为的“无形资产”。江泽民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什么形象,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探索和实践新时期如何塑造领导形象,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领导者应该强化形象意识,高度重视良好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五不”:  相似文献   

20.
领导形象是指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中,在下属和公众心目中留下的综合印象以及得到的总体评价,是一个领导干部综合素质、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等内在品质的集中体现。领导形象是领导者在人民群众面前公开树立的一面旗帜,是其有效实施领导行为的“无形资产”。江泽民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什么形象,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探索和实践新时期如何塑造领导形象,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领导者应该强化形象意识,高度重视良好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五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