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马伟 《社科纵横》2003,18(2):57-58
鲁迅以其犀利的笔触 ,剥去了那些在时代潮流中充当看客的一群人的外衣 ,暴露出其本质 ,批判了他们麻木不仁的灵魂 ,揭示了形成他们独特性格的社会历史根源 ,可谓鞭辟入里 ,入木三分。因此 ,本文拟从此入手 ,寻根究底 ,阐幽发微 ,对其形象本质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2.
《东西南北》2011,(18):30-32
他最大程度地满足着观众虚掷的英雄主义梦想和破坏欲,得意地炫耀着强健的美国肌肉,大声向全世界广播着:欢迎光临贝式靶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广泛搜集日本方面相关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鹿地亘其人、鹿地亘与鲁迅以及中国新文学等问题进行实证考察。重新确认鹿地亘以"左翼革命活动家"和"左翼作家"为基点的多重身份及活动;通过《上海通信》三篇纪实文本,确认其读解鲁迅的左翼革命视角,他对具体细节的记述,具有历史价值;他对上海的感知显示了反战思想的某种渊源;他与中国左翼文坛的短暂接触,凝结了不少历史的细节场面,有助于还原历史的"现场"。  相似文献   

4.
吴洁菲 《学术交流》2007,4(3):146-148
鲁迅、赵树理小说中具有传承性的农民形象,主要有5个系列:阿Q——陈小元系列,闰土——老秦系列,九斤老太——李成娘系列,祥林嫂——孟祥英系列以及二黑、小芹系列。两位作家笔下的农民形象的传承性既有一脉相承的一面,但也有发展革新的一面,是同与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冯玉雷 《社科纵横》2006,21(7):126-127
本文通过对中国民间故事《老鼠嫁女》、《无贼城》和民谣《睡觉歌》等结构模式的研究,结合流传在西亚的有关阿都尼斯死亡、复活的神话,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分析了这些故事结构原型产生的基础以及对东方思维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邹进先 《学术交流》2005,(4):148-157
郜元宝<鲁迅六讲>及<关于科学史教篇的几个问题>中所提出的鲁迅在1907-1908年间贬低科学,鲁迅认为尼采、叔本华所张皇的极端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观意力"是"科学之本"的观点,是对鲁迅的误解.这种误解产生于对<科学史教篇>中"神思"、"本柢"等语词的误读,膨胀于对这种误解的百般回护.  相似文献   

7.
何书 《学术交流》2007,(4):158-161
认知原型是词义引申过程中思维联想的认知参照点,是联想扩展的基础和依据。在古汉语词义引申过程中,存在着“概念”、“事件”和“事物”三种不同的认知参照点,即“概念原型”、“事件原型”和“事物原型”,在不同的认知原型导向下获得的多义范畴系统内部各成分之间有着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周作人评价鲁迅 《阿Q正传》 所用"山灵的讽刺"这一概念入手,探讨其根源,指出周作人在定义鲁迅的写作特质时,除根据他们共同的阅读范围来确定鲁迅所受影响的来源外,主要依据了自己所受的古希腊及英国文学的影响.所谓"山灵的"(Satyric)这一限定语,既包含古希腊神话人物萨提儿本身的特质,又包含古希腊特有剧种萨提儿剧的特征.周作人还挪用了泰纳 《英国文学史》 中对斯威夫特的评述,作为其定义鲁迅"山灵的讽刺"手法的重要参照.正因为周氏兄弟思想资源的差异,周作人对鲁迅写作技法的理解中实暗含着两处与鲁迅的分歧:一是对幽默概念的不同认知,二是尼采意义上日神与酒神精神所象征的不同个性与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曹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代和中国二十世纪初的社会环境极其相似,社会的不稳定孕育了思想上的极度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的觉醒。鲁迅立足现实,在对魏晋文化的考察中寻找时代变革的历史渊源,因而,对“人”的生命本体诸多方面的关注受启于魏晋时代文人学士觉醒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0.
小说<魔桶>中的萨尔兹曼本是上帝使者的化身,具有神秘和指引的特质.但受世俗偏见的影响,这个犹太媒人却可悲地落入了"奸诈重利"的怪圈,背上了"欺骗钻营"的罪名.通过解析萨尔兹曼"智者"的神话原型特征和受历史宗教等因素制约的文化定型理论来揭示萨尔兹曼那看似是出于私利为自己物色女婿,实则是指引自私的利奥与斯泰拉的神圣而无私地救赎行为.作家马拉穆德借描写这位善良而洞察世事的老人之笔,弘扬犹太教义,触动点醒现实中受利益、偏见影响的每一位读者,使其在阅读的同时反思自身的犹太性,并寻找自我灵魂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1.
伊藤虎丸和竹内好对日本反省和批判思想是一致的.伊藤虎丸继承了竹内好强烈的现实感和反省意识所构成的主体精神的自觉,对鲁迅及其中国现代文学的思考,是立足于对日本近代化的反省与批判上,包含着对历史的深刻认识.与竹内好不同的是,伊藤虎丸是从对战后日本现实问题的反省开始他的鲁迅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也是对"战后民主主义"的再确认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2.
姚辉 《社科纵横》2008,23(10):90-92
鲁迅小说中有关母亲形象的描写,表现出作者不一样的创作心理.本文从鲁迅小说中有关母爱内容的描写,分析出鲁迅心理孝与怨的情感矛盾;从母亲形象的命运书写,透析了鲁迅悲恨交加的心理情结;文章从系列论证中,告知人们,造成母亲们悲剧命运的深刻原因之一是她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3.
彭波 《东西南北》2013,(23):68-70
鲁迅曾经“甩下”同时代的伟大作家们,独自走进语文课本。现在,他们回来了,相形之下,他好像离开了。  相似文献   

14.
真实的幻觉——论《霸王别姬》中的"阿尼玛"原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斌 《社科纵横》2002,17(5):57-58
在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中 ,作者通过男伶程蝶衣 (“虞姬”)对搭档段小楼 (“霸王”)缠绕一生的单向恋爱 ,展示了特定情境下一个男人“女人性”的一面 ,这是“阿尼玛”神话形象的又一置换变形。本文从荣格提出的“阿尼玛”、“阿尼姆斯”原型入手 ,重读《霸王别姬》 ,旨在分析“双性人”原型在程蝶衣身上的置换变形 ,并力图揭示这一置换变形的内在缘由。  相似文献   

15.
靳小蓉 《社科纵横》2002,17(5):55-56
本文运用原型理论 ,从小说结构与意象、象征两方面探讨了林白小说中的“阴影”原型。指出在林白的小说中 ,“阴影”以奇异的女人、自然、水等形象代表了自我人格中被压抑的一部分 ,“阴影”与自我的和谐产生巨大的创造力 ,排斥和压制阴影则使人格变得平庸苍白 ,表现了林白特殊的自我认识和成长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论原型理论及其面临之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简称PT)的内容、比较它和传统的充要条件范畴化模式(the model of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以下简称NSC Model)在解释语言范畴化现象中的优劣,然后介绍它在解释语言学现象方面的应用、分析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及理论缺陷,最后在修正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原型理论。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原型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原型性主题和原型性结构两方面重新观照解读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认为《西游记》的原型性主题乃是寻求与回归。西天取经,是寻求的具体形式;从天界贬谪尘世,再由尘世修成正果回归天界,演绎的是一个简单的贵族回归的叙事结构。这种解读富有深潜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铂尧 《生存》2020,(12):0227-0227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臧克家纪念鲁迅先生写下的。鲁迅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文学的奠基人,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很多人给予鲁迅先生很高的评价,那么下面我想说一说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9.
许伟杰 《唐都学刊》2003,19(3):67-69
集体表象是物象的图腾的崇拜观念,浓缩了氏族的神力,是原始兴象的"他物",成为原始意义上的象征面具,在沟通古今生存活动时的有原型意味的诗歌创作中,成为审美体验的内核与精神源头。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外国作家关系的钩沉和分析,基本上都得到了国内外鲁迅研究者细排密查般的梳理。但是,由于关于鲁迅与夏目漱石的关系的资料不甚丰富,这给研究者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造成了困难,本文运用比较全面的史料,着重考辨了鲁迅与夏目漱石先后在东京西片町住过的一所住宅,进而分析了他们的艺术世界里呈现出的一些相似特性,最后从当事人的回忆和研究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确存在着文学意义上的关联。这也许能为鲁迅艺术世界的外国文化渊源提供一个新鲜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