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 任何思想理论观点的形成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前人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陈云解决民生问题思想的形成也是如此,其形成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陈云解决民生问题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历史作用的决定力量,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的社会历史观,是以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作为思想基础的。他是一个复古论者,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连续退步的过程,认为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面对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王阳明主张用教化来改造人民群众,以达成其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在历史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讲清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阶级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关心好、安排好、解决好。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的主体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他们创造着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他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的利益最紧要,对人类历…  相似文献   

5.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较强的党性和政治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尤其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完成历史新使命,顺应时代新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具体表现为:坚定的政治素质、较高的思想素质、崇高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
一、培养学生评论历史人物的意义自从有了人,就开始有人类历史。讲人类社会的历史,始终都离不开讲人的活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教历史应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文化发展等方面讲述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但历代的杰出人物,帝王将相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当权者决策者,也都是历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他们当中有的是在历史发展中,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先进的生产力决定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但是并不否定个人(精英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世界也是如此。夸大精英人物在语言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妥当的,但是精英人物在语言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否定和贬低的。语言世界中精英人物和民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述对“现实的人”“人民群众是在历史中活动与发展的现实主体”“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历史变迁与发展的决定力量”等重要原理作出了洞见性阐释、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为丰富“人民创造历史”根本观点作出了创新性贡献;体现了“为全人类谋幸福”的价值观导向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依归,鲜明展现了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实践,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了从人民群众中获取正确认识的思想方法,拓展了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领导方法,创新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作方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深入阐释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新时代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 马克思主义者始终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没有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将一事无成。伟大的列宁一贯是高度地相信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革命的首创精神。他强调指出:“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世界所以有这种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基本原因是有成亿成亿的人卷进这个发展的洪流了。”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群众”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具有独立体系的重要内容,必须完整地把握它。这一思想以正确界定人民群众的范围为理论基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理论依据,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目的,以群众路线为核心内容,以正确处理党群关系为保障,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正确认识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对于学习与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发展动力观、社会意识理论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 ,赋予了唯物史观以新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把握党的根本宗旨 ,只有从历史规律实现的特殊性上理解人民的历史主体性与从人民的历史主体性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统一中 ,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与价值观的统一中 ,才能深刻理解“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真理性 ;实践党的根本宗旨 ,必须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的基础上 ,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与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改善民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改善民生与"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贯穿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之中。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宗旨的具体体现。党与民贴心,民与党同心。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不断改善民生的伟大实践和历史的反复比较中,最终选择了"跟共产党走",于是有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历史,就是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全面认识和把握毛泽东的人民创造思想,首先要界定人民群众的范畴,因为这是理解毛泽东人民创造思想的理论基石。此外,还有必要厘清其发展历程,阐明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撰述,散文发展演变阶段或时期的划分,应注意从作家创作、散文自身和散文文体三个角度审视,其中从作品自身的状态体认散文发展演变的规律较为适当;对散文内容的安排,应当循序渐进而不是跳跃性的内容缺失;散文史作家选择的不一导致散文史撰述作家层面上的不平衡,影响对散文史流变的体认;散文史引用的作品,谁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客观上形成散文史撰述不同的文本走向,继而有了作品层面的不平衡;散文作品艺术特色的评价见仁见智实属自然,但或东或西及同一文本的不同评价易让读者迷惑,撰述者需寻求评价的客观性;散文流派的论述,分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共性,合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个性,显然需要将分论与合论综合在一起考察彼此之间的联系;辞赋与骈文入散文史素有分歧,它本是不同散文观念的结果,而文体限定性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使撰述者的论说往往有一定的程式,缺乏活力.因此,重写散文史成为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普遍发展观是一切历史哲学的共同话题。赫勒在阐释历史发展的本体论思想时提出,历史发展与历史规律紧密相关,强调以历史进步论为前进方向的发展。人们一旦意识到历史按照某种规律运动发展,历史哲学对历史的解释就起到规范、制约和启示的作用,从而使人们从一种自在的状态上升到一种自为的状态。普遍发展是规律式的发展,历史哲学以大写的历史为中心,大写的历史是一种整体性的历史,那么历史具有规律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整体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民本思想向现代民主思想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一个主题。它起源于先秦 ,形成于两汉 ,完备于隋唐 ,衰落于明清。传统民本思想既与现代民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又是中国人在观念上走向现代民主思想的起点。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赋予民本思想时代新含义 ,分别是传统民本思想转化为现代民主思想的根本条件、必要条件、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人民为本位是新中国领导人文艺思想的核心。毛泽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思想,邓小平的“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的思想、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和胡锦涛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思想,共同构建了文艺与大众关系的开放体系,深化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  相似文献   

20.
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民本”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实践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在列宁对这场改革运动所进行的思考和探索中,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社会价值观,其改革思想蕴含着丰厚的“民本”特质,这种特质在列宁对改革的动因、目的、标准、主体选择以及政策措施设计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反映。这种精神特质在一定意义上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宗旨的重要泉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