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拜占庭帝国在世界古代历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位置正好处于东西方世界的交汇之处。在整个中世纪时期,拜占庭都是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它还是基督教文化繁荣的重要基地,对西欧的中世纪文化(也同样对阿拉伯和斯拉夫世界的文化)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影响。探寻君士坦丁堡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总结拜占庭帝国的成就和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了解和探索古代地中海地区文明和东西方世界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拜占庭与西方世界的文化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整个中世纪时期 ,拜占庭都是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基督教文化繁荣的重要基地 ,对西欧的中世纪文化 (也同样对阿拉伯和斯拉夫世界的文化 )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拜占庭希腊文化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曾有一定影响 ,但不是决定性的动力。随着西方早期近代世界的兴起 ,拜占庭文化的保守性和封闭性也越来越显示出致命的弱点 ,最后只能把文化发展的接力棒交给西方世界的新兴者 ,自己却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32 4— 145 3年 )曾经较好地保存了古典时期的历史遗产 ,成为中世纪地中海上首屈一指的大国 ,但终于没有摆脱最后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的命运。在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历史中 ,军区制的兴衰和其政体内部存在的问题是起主要的、根本的作用 ,而十字军的打击与基督教世界的分离则起到了外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拜占庭的历史分期与早期拜占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古典的罗马帝国到中世纪拜占庭帝国历史发展是延续性的, 由此应该以君士坦丁皇帝统一地中海世界 (324 年) 为拜占庭历史的开端。4 ~6 世纪是自古典罗马帝国向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的重要过渡时期, 查士丁尼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此外,中期拜占庭 (565 ~1081 年) 是拜占庭最为强盛时期; 晚期拜占庭 (1081 ~1453 年) 则是拜占庭的衰落时期。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女性观念一直存在于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中。俄罗斯中世纪经历了七百多年漫长的发展过程,晚期深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其女性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宗教、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处于从属、规制和斗争中,尤其在古罗斯和中世纪罗斯存在着“双教并存”和“双重文化”现象,因此对女性的观念也有着不同的阐释。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俄罗斯女性逐渐参与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社会对女性的观念和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女性传统观念对当今俄罗斯文化的发展仍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一体化的背景下,文化的多样性和趋同性、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不仅是影响现实国际关系的深层根源,也是决定全球人文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前提下实现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如何在缓解不同文明冲突的过程中推动人类文明的融合,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这既需要我们对人类文明的整体演进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寻求普遍性的规律,以探求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走向,也需要我们对各区域文明进行阐述.探索各种文明自身发展的独特历程,在叙述某一种文明——特别是有漫长历史过程的文明——的演进轨迹中,分析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因素,审视其解决文明冲突的方法,促进文明融合的智慧,为全球文明史研究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华文明的当代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之中,有着深厚且丰富的文化意蕴。从文化涵养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传统文明、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的思想理念和价值体系有机融合的时代产物。从文化精髓看,人本精神、创新精神、文明自觉精神和共同体精神搭建起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层架构。从文化价值看,我们要发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涵养和文化精髓在价值立场、发展理念与方式、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我革新与发展,促进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向着美好前景奋进。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乃至以汉语为核心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从而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过程中,有必要认真厘清"文明"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既是人类文化不断提高其内在的文明总量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减少其外在的文化差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觉地总结汉语、乃至中国文化的利弊得失,不仅可以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而且有利于民族语言的进步和中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文学、文化、文明发展存在纵向与横向两条发展线索,这两条发展线索都具有承续性与变异性,可以说传承与变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学、文化、文明的传承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变异也是广泛甚至必然的。人类早就认识到纵向发展的变异规律,并且有了系统的理论,然而横向变异却长期没有被学界关注,更没有被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而系统地总结出来。比较文学变异学是横向变异规律的理论总结,揭示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规律,这是西方比较文学、比较文化、比较文明理论所忽略的重要问题,是对学界长期以来文明研究盲点、文明偏见的补充和纠正,是学术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是人类文学、文化、文明发展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图腾与人类文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文明和文化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对学术界关于人类文明形成的讨论进行了重新审视。文章认为,有序社会的形成是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志,图腾文化体系的形成,为早期有序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图腾在人类文明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