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试图综合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这一思潮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社会批评家赖希(W·Reich),法兰克福学派的某些成员弗洛姆(E·Fromm)、马尔库塞(H·marcuse)后来也加入了这一运动。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试图将弗洛伊德的本能和人格结构置于历史唯物主义所提供的社会框架中,研究本能、人格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并依据这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国古代诗人的人格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士人阶层因所处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形成了二重人格结构,由救世和自救两种心理倾向所构成。士人的二重人格决定了儒道两大思想体系的长期并存与对峙。与这种人格结构及文化格局相应,文学成为救世与自救两种不同价值功能的载体。士人文学家在救世与自救方式上的差异,形成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格类型:阮籍型、陶渊明型、白居易型和苏轼型。  相似文献   

3.
陈雷  于伟 《中州学刊》2005,4(6):156-158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对人性成长及人生意义的认识具有类同性.从学科研究的特点看,"境界"与"人格"分属哲学和心理学概念,但二者关涉的基本内涵却是相通的.通过比较,可以找出两种学说背后的不同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及人格追求,亦可以实现自我理论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西王母神话是我国神话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西王母形象变化的总结,尝试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西王母形象之变迁,认为西王母的不同形象是整个人类的人格处于不同阶段的产物:半人半兽形象为人类人格处于本我阶段的产物,雍容华贵的女仙形象为人类人格处于自我阶段的产物,而不近人情的女神与民间的佑护神形象则是人类人格处于超我阶段的产物。在此基础上对西王母形象变化规律进行简单总结,并对人格结构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分析社会心理学引论王家忠在西方,弗洛姆最早对社会无意识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企图调和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从而形成了他的分析社会心理学理论。然而他的学说不仅带有严重的弗洛伊德主义色彩,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也做了歪曲地理解。因此,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并提出作品是作家的白日梦的观点。《西游记》作为吴承恩的一个白日梦,四个主人公正好分别承载了他人格结构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猪八戒代表“本我”,沙僧代表“自我”,唐僧代表“超我”,孙悟空则在这三者之间游走不定。  相似文献   

7.
哲学社会心理学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心理学引论王家忠在西方,弗洛伊德通过对无意识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影响深远的精神分析理论,但其学说有着严重的局限。弗洛姆对社会无意识加以研究,并企图调和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然而他的思想不仅带有严重的弗洛伊德主义色彩,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也做了...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技术,它最初是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治疗实践中产生的,通过逐渐地发展壮大,成为当前西方心理学三大门派之中的第二大势力。这种精神分析法开辟了无意识研究的新领域,无论是在新的心理学学科领域,还是在社会风潮和社会思想的产生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自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诞生,文学就成为了既是精神分析的文本分析对象,又成为了文学中的应用工具,创作者可以利用精神分析法,从而进行对人性以及人的精神本质的深度探索。本文将通过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理论应用的分析,详细阐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在文学创作以及文学批评方面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9.
张静 《中文信息》2013,(6):123-12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一门心理学理论,它还对哲学、文艺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意识理论、泛性欲理论和梦的理论,是弗洛伊德整个精神分析学体系的三大支柱。无意识不仅是生命的源泉和动力,而且还主导我们的精神活动,因此,了解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于探讨、阐述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三种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弗洛姆人本主义:一是现代工业社会和现代人的处境,二是弗洛姆独特的个人经历,三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三者共同形成了弗洛姆人本主义的思想根基与理论风格,弗洛姆人本主义由此构成人本主义发展链条中颇具特色的一环。它以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为基本模式,批判性地揭示了现代人的处境,力图重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新的和谐。本文试图解读弗洛姆人本主义的理论意义,揭示其理论局限,对其理论得失做出评价。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对弗洛姆入本主义的形成和…  相似文献   

11.
保罗·利科在象征诠释的研究中,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进行了详细地哲学阐述。通过对梦的象征诠释,利科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系统进行了补充,并从梦出发,探究语言的象征结构,对语言进行源头上的思考。他从伦理的视角,深入分析了神话中所蕴含的象征结构和早期人类心理现象,得出"象征导致思想"的结论。利科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补充性诠释,不仅体现了其理论的包容性,同时也丰富了象征诠释的维度[1]。  相似文献   

12.
无意识教育来自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与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根本对立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压抑在意识底层的无意识所决定的。弗洛伊德用无意识去贬低意识和理性的作用,从而彻底否定了人的自主性。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根基在于人有选择自由这一自主性。承认人的自主性,就必须把无意识理论与无意识教育从教育中清除出去  相似文献   

13.
冯婷 《学术探索》2014,(8):144-14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工具理性不断冲击大学生思想意识,使其在丰富的社会思潮中走向多元化,而与之相伴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随其变化而发展变化。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从人格结构的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分析了人的思想意识发展状况,而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也包含在这三个层面之中,因此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视角来对高校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行为动力源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探寻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在哈罗德·布鲁姆的误读理论中是一位重要的"前驱",布鲁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借鉴了很多主体心理层面的观点,如焦虑、防御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误读理论体系.随着布鲁姆理论的成熟和独立,他开始将弗洛伊德及其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来阐释其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并运用误读理论将其作为个案分析弗洛伊德与莎士比亚的误读关系.对布鲁姆误读理论中这些弗洛伊德元素的分析可以对他们之间的误读关系作出一个梳理和理论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徐海波 《学术界》2003,(6):172-176
弗洛伊德的“文化”具有相同于“意识形态”的功能 ,尽管弗洛伊德的理论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弗洛伊德对文化的研究能为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补充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一 关于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关系的探讨,较系统的理论阐述要首推精神分析学派。它集中探讨了作为人格因素的动机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升华作用说”就是典型的一例。他认为,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所构成。当这三者相互冲突时,就会出现焦虑,焦虑又导致了“自我防御机制”的出现,升华就是积极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所谓升华,是指改换本我的冲动和欲望(主要是性欲),使之以社会许可的方式表现出来,一般总是把原有的冲动或欲望转向比较崇高的方向,进行创造性的和建设性意义的活动。 弗洛伊德的学生,个体心理学的…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作为流传深广的国际性思潮,在人类自我认识的浩大工程中,具有划时代的贡献,其学说渗透到哲学、人类学、美学、宗教、伦理学领域,影响着整整一个世纪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其所达到的程度如此深刻,以致使一些在西方学者把社会科学的发展划分为前弗洛伊德和后弗洛伊德两个时期。在精神分析学中,道德问题占有如此重要地位,以至弗洛伊德的治疗带有较大程度的道德目标,英国学者奥兹本认为,精神分析“为了解决道德意识发展的问题,比任何心理学派做的都多。”弗洛伊德把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结构、矛盾情感作为探究道德问题的始发点,对道德起源、发展、功价、道德调节机制等,建立起新的解释系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伦理思考框架,下面,拟从三个方面,剖析并评述之。  相似文献   

18.
<正> 潜意识(the Subconsciou nsess)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基石,虽然早在十七世纪哲学家、神学家们就开始了对它的研究和探索,但精神分析学说的潜意识理论则创始于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从个体出发,并基于生物个体的机制,提出了这一理论,因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也可以称作个体潜意识,该理论对以后的精神分析学说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个性理论有很多种,弗洛伊德的个性理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说它重要,不仅因为它曾经对研究人的个性及个性的形成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因为它在今天看来对个性的研究仍具有不容忽视的启发作用。弗洛伊德的个性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两大部分:个性结构理论和个性发展的动...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潜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地域文化的核心部分 ,是作为地域人群“集体潜意识”的地域“隐型文化”。因此 ,注目“潜意识”问题研究且成果颇丰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相关方法 ,在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便大有用武之地。其中 ,弗洛伊德的高足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对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克鲁克洪的“隐性文化”理论在被接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后 ,也是研究中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