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美学体系的完成,相对西方美学来说,有独特的建构体系的方式。西方美学是建理论立范畴,而中国美学则是建范畴立理论。建理论立范畴,意谓着美学体系依靠理论的煌煌阐述才得以完成,而范畴只是理论的标签。建范畴立理论,则意谓着美学体系仅需范畴的勾勒就足以完成,范畴是理论的筋骨。所以,西方美学是理论的体系;而中国美学则是范畴的体系。因此,我们不能仅以西方美学为参照系来评价中国美学,并进而断定中国美学没有系统性。我们之所以认为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是因为。一,中国美学范畴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  相似文献   

2.
<正> 袁鼎生博士的论著《西方古代美学主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辩证思维,探讨西方古代美学的历史与规律,达到了逻辑的历史化、历史的逻辑化,建构了一个独特新颖的整体流动的西方古代美学体系,并在诸多重大理论问题上和历史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一、对西方古代美学总范畴的历史与逻辑的整一性定位在这部37万字的美学著作中,袁鼎生首先确定了和谐是西方古代美学的主潮,是贯穿和覆盖整个西方古代历史的美学范畴,是凝聚整个西方美学逻辑运动的包容性、再生性最大的美学范畴。这一整体范畴的确定,意味着整个西方古代美学,主要是在和谐的框架内进行历史与逻辑的运动的。对和谐范畴作最大的逻辑位格与历史位格的双重确定,标志着作者把握了西方古代美学的总规律,把握了西方古代美学逻辑运行的总框架和历史发展的总框架。有的美学史著作,未找到覆盖历史、凝聚逻辑的总范畴,历史与逻辑都缺乏总体的定位、历史与逻辑的运行缺乏既定的起点、过程和终点,美学发展的总规律也就无由显现,也就谈不上构成整一的理论体系,充其量只能是将美学家进行编年史的铺排,将美学家的一些观点进行归纳式的铺陈,形成的只是自然形态的历史结构,而不是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结构,学术?  相似文献   

3.
西方美学、诗学对中国诗学范畴现代转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刺激并促使中国传统诗学范畴的现代转化;其二是西方美学、诗学的某些因素或范畴直接进入中国诗学,成为其有机构成部分。梁启超等人以佛学格义西方哲学、美学、诗学,使得中西两种审美诗学在对接与互释中走向新的对话和融合,从而刺激并促进了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晚清佛学复兴在诗学中的表现,一方面是此期诗家引佛语以入诗;另一方面是在这种以佛学与西方美学的对接中产生了中国现代诗学的许多范畴,或者是在某些原有的中国传统诗学范畴中同时渗入了佛学和西方美学(诗学)的某些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艺是以“道”为核心的,反映在文艺理论上就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首屈一指的“文道论”。西方文学艺术也有个类似“道”的东西,称之为“理念”,反映在文艺理论上,就是西方文论中赫赫有名的“理念论”。本文试图将“文道论”与“理念论”加以比较研究,以期探索中西美学与文论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在中国,各家“文道论”皆是各道其所道,歧说纷纭,五花八门:有“自然”之道,有“阴阳”之道,有“圣人”之道,有“义理”之道。西方美学与文论中的“理念论”,也是一个歧说纷纭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美学,有着与西方美学不同特点的独特的范畴和体系.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就造就了中西美学思想的差异.这一点,已经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意识和同认.因而研究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的独特美学范畴与美学命题,从而揭示出中国古典美学独特特征及其与西方美学的差异,就是一个必然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美学范畴的逻辑发展周然毅与西方古代美学的重视概念、判断、推理和范畴的演绎运动不同,中国古代美学更重视直觉和感悟。严格地说,中国古代美学并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美学范畴,只是到了近代,自王国维将优美、壮美、喜剧、悲剧作为美学的基本范畴明确提出之后,人们...  相似文献   

7.
30年来的西方美学研究在通史和断代史书写、范畴史梳理、重要人物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西方美学的研究还存在巨大的可开拓空间.本文就西方美学研究中的美学对象以及美学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关联等问题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8.
西方古典美学“理想”范畴的研究王强东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开始,到18世纪末德国古典美学的终结,前后2400多年西方各国的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习惯上统称西方古典美学。“理想”,是西方古典美学中常见的重要范畴。不同的美学家对它有不同的理...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学的固有范畴导源于周秦时代。汉魏以后的美学范畴,只是对先秦时代流传下来的美学范畴从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展开。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哲学、美学的概念范畴被输入进来,逐渐流行,于是就出现了中、西美学范畴共存并列的局面,中国美学范畴也比以前更加丰富了。在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思想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都免不了裹进许多未经消化东西。对于既丰富又庞杂的美学范畴,王国维进行了系统化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罗书华 《社会科学》2012,(3):166-173
长期以来中国散文学都是以文道、义法为主流,这从根本上规定了散文学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审美论的发展。林纾虽然以古文的衣钵继承人自居,但并没有坚守"文道""义法"传统,而是以情性为散文之本,这就使他在散文审美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其中,"意境"、"情韵"与"神味"三说最具代表性,突出地体现了林纾散文学的诗性特质。它们的出现为散文学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也为近现代散文学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散文学领域里提出"意境"、"情韵"、"神味"诸说,对于源于诗国的这些美学范畴,也是一种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是有神性的——奥古斯丁美学思想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西方中世纪教父时期美学思想的最大代表,奥古斯丁把上帝当作美的本体,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思考美学问题。其关于上帝的美、精神美和物质美的思想为解决古希腊罗马美学中具体的、可变的、有限的美与普遍的、永恒的、无限的美之间的对立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把“美与丑的对立统一、和谐、映衬”的观念引入美学中,给予丑一定的美学地位,从而丰富了西方美学史范畴的内涵。奥古斯丁论述审美经验专注于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其美学思想一个不同于古希腊罗马美学的重要之处,在许多方面决定了西方中世纪美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强调艺术应该具有形而上的价值,其使命在于歌颂上帝和为宗教神学服务,从而为西方中世纪美学对艺术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崇高美”的质的规定性张宏梁从强调量的规定性到强调质的规定性崇高(或“崇高美”、“崇高之美”),是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它和其他范畴、概念一样,总处在运动、发展之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西方美学史上最初出现“崇高”这个美学概念,是从自然景物出发...  相似文献   

13.
论中西美学和谐理念的两大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西方美学中,“和谐”大约是用来阐释和规定美的本质的一个最普遍、最经典的理论范畴了。特别在古典美学时代,这一点尤是如此。然而,如果我们对这一理论范畴作更进一步的梳理和辨析,就会发现,“和谐”这个经典性的美学本体范畴,并不是一个绝对普遍而抽象的规定;实际上,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历史、民族、人文语境中,它都是一个具体范畴,都含着丰富多样、甚或迥然异趣的学理内蕴。对这一点,还不能说我们已有了清楚的认识。因之,本文拟从基本思维范式的角度,对中西美学和谐理念的相异之处作一点学理上的探询…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美的性质及范畴的论述。他不仅介绍西方的美学范畴,更论述中国古有的美学范畴,如古雅、嗜好等。二是对中国文学的美学批评。他批评中国的诗词而论述意境范畴;他批评小说《红楼梦》而论述悲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范畴: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当中,无疑都有一个最高的审美范畴在统帅着整个的审美和艺术创造。这个范畴是什么?过去我们都毫无疑问地把它归之于“美”,认为无论是西方艺术还是中国艺术,它的最高审美范畴都是“美”。但是,我们只要稍加考察,就会发现这个结论是颇可怀疑的。我们说西方美学当中的最高审美范畴是美,这一点是可以成立的。西方人确实非常重视这个“美”,他们对“美”的本质不倦地探讨了两千多年就是一个明证。但是在中国美学当中,在中国艺术审美活动当中,是不是也以“美”为其最高范畴呢?笔者以前也是这样理解的,认为美学是…  相似文献   

16.
初夏,由江苏省美学学会和江苏省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召开的“中国美学史第二次讨论会”在扬州举行。我省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四川、安徽、山东、福建等省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出版界人士参加了讨论会。《齐鲁学刊》李欣复认为:中国美学范畴是一个流动的、多层次的结构体系,每个范畴都有自己的生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一般地说,这些范畴的生成、发展和演变都是由审美艺术实践决定的。按历史时期划分,中国美学的范畴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秦两汉时期。这是我国古代美学范畴的原始发轫和滋长奠基阶段。文道、文气、中和、比德、意象、礼乐、情辞、声味等范畴都已初具形态。第二阶段:魏晋、隋唐时期。这个时期对美学范畴的贡献,主要在传神、气韵、品  相似文献   

17.
悲剧和美、崇高、丑、喜剧是作为与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五个基本范畴。但是它们作为美学范畴并不是一下子同时产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西方美学史来看,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诗学》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美学概念、范畴。亚里土多德的《诗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而是一种制作学,说具  相似文献   

18.
美学范畴的系统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学范畴论不仅仅是对个别范畴的考察,整理以及阐明其含义,而且还要将它们系统化,形成一个范畴体系。个别美学范畴只有处在美学范畴系统中才有可能规定并展现自己的内容。因此,美学范畴论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美学范畴系统。 一、美学范畴系统化问题的历史追溯 范畴的系统化发端于古希腊哲学。在欧洲哲学传统中,范畴来自古希腊柏拉图对普遍性概念的考察。柏拉图在《智者》中提出的“最普遍的种”这一概念,在本体论上就是理型,是界说和评价事物的标准,其含义与范畴相同。后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从语言,逻辑和形而上学的综合分析中,把柏拉图“最普遍的种”这个用语的含义精确地表述为“范畴”。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范畴就是事物的一般属性,因此,范畴就是假设—对象的存在。亚里士多德把存在分为十类,即  相似文献   

19.
一、意境—人类自我解放的重要尺度意境这个范畴,历来有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层次的解释,最普遍的是作为诗学范畴来运用;在很多场合下,则被视为广义的艺术范畴,也称为艺术意境;最高层次的解释是把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来认识,这时它就与“境界”一语通用。对诗学范畴和艺术范畴的意境的研究,自然当推王国维为最,而对美学范畴的意境的研究,迄今为止,周谷城先生的看法则是最令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20.
美在当代的回归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作为美学最基本的范畴,它既是一个逻辑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样,美的发展过程既是逻辑的运动,也有历史的运动.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宏观上勾勒出美向崇高、丑、荒诞的运动轨迹;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这一历史、文化语境中绘制了美在当代回归的蓝图;以美在当代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当下人类的精神追求重建一个即有现在性又具未来性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