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宪制安排,其目的在于防范和化解监察委员会滥用权力的风险。由于在制度和实践中尚未处理好监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与人大有效监督等关系,导致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监察委员会时容易出现抽象监督与具体监督的两难抉择,需要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监察委员会划定合理界限。在合理划分监督界限上,应坚持类案监督,避免个案监督;坚持程序监督,避免结果监督;坚持实质监督,避免形式监督。  相似文献   

2.
党与人大的政治法律关系是: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党,党接受人大的监督。但在理论和实践中,我们往往片面强调“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而对“人大监督党,党接受人大的监督”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科学分析人大对党的法律监督进行法理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操作性,以期增强党接受人大法律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包括出资人监督、政府监督、人大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几个层面。这些监督的性质、监督对象和监督方式都不同。因此,不能寄希望于依靠某种监督实现企业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应该探索企业国有资产综合监督体制。出资人的监督应该以股权的私权本质属性为基础,重构出资人的组织结构,转变出资人的监督方式;政府监督应该区分股权监督和行政监督,在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督中应该创新审计监督的方法和扩大审计监督的范围;人大监督应该在人大常委会下设立专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机构,整合人大各机构的监督力量,加强人大对企业国有资产的日常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应该通过法律规定相关主体的信息披露义务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应该构建社会公众行使监督权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4.
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可以分析人大和“一府两院”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调整人大与“一府两院”的行为,从而提高“一府两院”经济社会政策及其行为的理性和效率,遏制“一府两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这种调整实际上就是博弈的结果。只要处理好人大与“一府两院”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解决人大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可以达到合作博弈与非零和博弈中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人大怎么大     
人大监督法院存在法理困境,从强调“人民主权”和面对现实的司法腐败日益猖獗上讲,我们希望加强人大对于法院的监督。不过,如果我们认同法治具有“本土经验”,也承认具制度在法治不完善的情形下具有相对合理性,那么我们会看到,我们国家与西方法治国家在制度上有差异,西方国家强调的是“三权分立”,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是最重要的价值,而我们国家是基于“人民主权”基础上的“议行合一”制度,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而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并向它负责,因此,无疑,至少在现阶段,人大监督法院,法院向人大报告工作具有相对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担负着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形式变为国家意志的重大责任。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好自己的职权 ,必须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党的领导和监督的关系 ;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支持“一府两院”搞好工作与监督行政、司法工作的关系 ;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权力与监督的关系 ;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国家审计权威是指国家审计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国家审计监督的权威来自宪法、法律规定与制度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审计机关自身行为、被审计单位自觉接受等多个方面,并体现在审计对象、审计工作开展、审计结果使用等各个环节。提高国家审计监督的权威是充分发挥审计治理作用的基本保证,对实现审计全覆盖、提高审计监督的效率和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审计权威,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具体来说,要进一步在立法上明确国家审计监督范围和审计机关的权限,加强对审计违法行为的问责,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的强制性,加强审计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协同,审计机关也应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大监督权的实施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实践中,人大监督的实施没有把握好实效、目标、主体和时间的权能边界,使其监督的实效不是很理想。因此,有必要从法理角度分析人大监督的价值和依据,探讨人大监督的权能边界,以期找到强化人大监督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人大"个案监督"的现状及主要论争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考察我国现行人大“个案监督”制度的现状,剖析学界关于“个案监督”的正反两方面的主要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我国加入WTO后,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地方立法的监督,保证国家承诺的兑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还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建立新的地方经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