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彦贞 《阴山学刊》2002,15(2):51-53
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语汇、语法三方面都存在差异 ,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寻找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方面的异同 ,探求其规律 ,有助于包头方言区的人们克服学习掌握普通话时声母、韵母、声调方面存在的障碍 ,从而掌握普通话语音。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声调的错误和缺陷往往是形成方言语调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同时 ,它也是普通话测试中最难定位的缺陷之一。因此 ,声调缺陷的定位在普通话测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中从发音时值的长短、调值的高低和送气的轻重三个方面分析了形成声调缺陷的原因 ,并对普通话测试中声调缺陷的定位提出了简单便捷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引言 研究藏语方言声调系统的产生与发展,不但对于藏语语音史本身有意义,而且对于汉藏语系其他语言的声调发生学的研究,也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元七世纪创制的藏文所代表传统书面藏语与四个现代藏语方言的语词比较,具体观察一下藏文韵尾对于藏语方言声调演变的影响,为探讨藏语方言声调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一点初步的看法。 我们知道,藏语方言声调的演变,不但与书面藏语即藏文的声母系统有很大关系,而且与藏文的韵母系统也有很大的关系。关于藏语声调与声母的关系,主要是声母清浊或复辅音对于声调演变的影响,已经有人做了一些专门探讨(参胡坦:1980;瞿霭堂:1979);而藏文韵母系统,我们认为主要是韵尾系统,对于藏语方言声调系统的影响,目前还未见有人做出专门论述。虽然国内外一些学者在有关论著中曾有所涉及(参胡坦:1980;Mazaudon:1974、1975;西田龙雄:1970、1975、1979 a、b;瞿霭  相似文献   

4.
汉语声调作为一种音位,区别意义的作用并不亚于声母(辅音)和韵母(主要是元音)。汉语不同的方言中,声调的数目、声调的类别、声调的拱度是不一样的。因此通过语音实验手段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对精确和可信。本文运用语音实验的方法对佳木斯方言单字音声调的语音材料进行实验分析,以八组词为实验材料,利用计算机和praat语音软件分析出数据并作出音高曲线图,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到佳木斯方言的声调格局。  相似文献   

5.
中古汉语的声调是分为平、上、去、入四声的。今天,在南方方言中,仍然保存着入声。可是,北方地区的大多数方言中入声早已消失了。普通话是以现代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北京语音中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古入声字分居到这四声中去了。兰州方言中也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没有入声。但是,古入声字在兰州话中的分居情况与普通话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文红 《船山学刊》2000,(3):107-110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 ,就是学习普通话的声韵调 ,其中以声调的学习最为重要。我们有这样的体验 ,一个人的声母和韵母都来自普通话系统 ,但他的声调却是方言系统中的 ,我们认为他不是在说普通话 ;相反 ,如果他是用普通话的声调去说话 ,即使声母、韵母咬得不十分准确 ,我们仍然认为他是说普通话 ,只不过是不怎么标准罢了。可见 ,声调最能显示汉语各方言中的语言特征。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最大难点在声调方面 ,以湘方言的代表长沙话为例 ,本文想就长沙人在普通话学习中出现的声调错误和缺陷问题 ,从普通话与长沙话各自…  相似文献   

7.
明末浙江衢州叶秉敬撰同音字表《韵表》在明清等韵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得到认同,然其中之浊上变去现象却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尤其在方言声调确定方面的价值更是无人论及。我们在对《韵表》中浊上浊去声字进行穷尽考查后,发现其中的上去两读字是共时现象表现历时变化,符合词汇扩散理论,说明它所体现的这种方言的声调正处于浊上变去的进程当中,正可以印证后来衢州方言声调的情形,体现了它的方言特点。已变字数量少说明仍处于变化的前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方言属于北方话的东北方言区,语音接近于普通话,由于地域关系和历史沿革,加以各方言的渗透和影响,黑龙江话在形成过程中与普通话在语音上也产生了一些明显差异,除声母、声调外,由于汉字书写形体上的联系也会造成很多错误。本文将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着重考证了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上声调类,并与中古音和现代政和方言逐一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差别颇大。这是由于方言接触,引起不同方言的渗透与融合,导致上声调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语音诸要素入手,全面比较分析了普通话和青海方言(西宁话、黄南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具体差异,概括了青海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11.
略论“声调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地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声调在普通话语音中被颠倒了的现实地位入手 ,用大量事实证明声调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应居中心地位。文章认为“声调是区分方言与普通话的重要标尺” ,“普通话四个声调是普通话语音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 ,“普通话的声调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普通话的等级水平”。从“声调中心”论出发 ,文章强调普通话水平测试不能让声调与声母、韵母“平起平坐” ,必须摆正声调 (腔调 )在普通话测试中的主导地位 ,充分重视声调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外语学习者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方言的影响 ,易将方言的近似音位替代目的语的一些音位 ,将方言的重音、声调、节奏、语调等方面的规律套在目的语词句上。语音学习中方言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语音学习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不少语言学习者才在心理上拒绝纠正带方言的发音 ,以为只要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心理上具有相同的音响形式就行了。笔者认为 ,首先要正确认识语音学习中的方言现象 ,并努力克服它。其次必须把握好语音学习中方言现象的“度” ,也即“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3.
三声调方言天水话的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了三声调方言天水话的声韵调系统,详尽描写了它的语音、音韵特征.  相似文献   

14.
袁蕾 《中州学刊》2005,(3):256-258
豫北方言属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的一支,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现在的豫北方言语音独具特色.如果把豫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中的声母、韵母、声调等进行对比,对豫北方言中普遍且突出的语音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找出豫北方言独特的语音规律.现在按照有无入声为标准,就可以把豫北方言区大致划分为豫北方言入声区和豫北方言非入声区.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引入传统语言学中"音位功能负担"的研究思路,以藏语的音素音位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拉萨话和夏河话的元音、辅音及声调的音位功能负担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夏河话和拉萨话元音的音位功能负担差别不大,拉萨话辅音和声调音位功能负担的总和与夏河话辅音非常接近。夏河话复辅音中前置复音和部分辅音韵尾的脱落所造成的信息量的损失转移到声调上去,从而为历史语言中关于方言分化和声调产生理论提供了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汉语上古音研究和汉藏语系比较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上古汉语声调的性质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音高在中古汉语以迄现代汉语各方言以及台语、苗瑶语和藏缅语有声调的语言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了动摇。如果上古汉语声调的区别性特征不是音高而是音长或音质,那么,所谓上古“声调”的不同也就是韵母(元音或韵尾辅音)的不同,实际上可以看作韵部的不同,正如入声与阴声、阳声的对立。  相似文献   

17.
包头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头方言和普通话相比,语音方面的差异比较突出。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包头方言与普通话既存在对应关系,亦有不同。通过比较,不仅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资料,也为包头地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8.
语感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语感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也为正在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本文追溯了语感的理论根源内隐认知理论,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赣方言声调的演变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方言地理分布相对集中,声调演变却非常复杂。本文比较了75个方言点的材料,发现赣语声调数目有3、4、5、6、7、8、9、10八种,但只有送气分调、浊上、去声和入声的变化与其声调演变类型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据此可以归纳出赣语声调演变的12种类型。有些类型是主导性的,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有些是从属性的,存在于个别方言事实中。赣语入声的演变根据入声调的有无、阴阳入的分合、送气分调及古韵摄的划分又可分为6种类型。赣语次浊入声字有些跟清入字走,有些限浊入字走,内部复杂但也有些规律。  相似文献   

20.
罗山方言声调共有五个调类,即阴平调、阳平调、上声调、阴去调、阳去调。其调值为:阴平33、阳平15、上声35、阴去212、阳去41。罗山方言声调与中古音声调之间有着既有规律而又极为复杂的承传关系,与普通话声调对中古音声调的承传有较大的差别。总体看来,中古平声字中,清声母字大部归阴平,浊声母字大部归阳平;中古上声字中,除全浊声母字大部分归阴去外,其余的字大部分归上声;中古去声字中,大部分都归入阴去;中古入声字中,除全浊声母字主要归入阳平及去声外,其余大部分都归入阳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