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语言学进入当代以后,已不再拘泥于现代语言学家索绪尔所界定的纯语言符号体系的研究,其视野已从微观世界转向宏观世界,当代语言学家不再完全以研究语言本身为己任,而将触角指向语言的宏观领域。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张寿康教授在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的开拓性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他在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语言教学以及语言学新学科等领域的研究中,创立了构词法理论、构件论、组装语法理论、篇章修辞理论、文章学理论,并在语文教学中和语言学新学科建设中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这些新理论和新观点已普遍为语言学界和语文教学界所接受,并引起同代人和后代人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2.
法国思想家布迪厄突破结构主义语言学微观、自足的视野,将语言学置于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观照,创立了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是语言表征权力、语言交流表征资本交换、语言象征性权力具有潜藏性、语言交换需采用委婉策略。布迪厄的语言学具有积极意义,能够给传统的语言研究带来转机;但也存在着潜在的问题和内在的困境。社会语言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等其他语言学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王建华 《浙江社会科学》2022,(8):129-137+161
网络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语言问题是网络社会治理的基础性问题,语言治理是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网络语言既有适应社会治理的功能,也存在不少需治理的问题。网络语言治理,要在社会语言学和语言规划学的基础上,建构“三生治理系统”的理论框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展开研究,并明确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网民个体等不同层面多元主体的具体治理任务。  相似文献   

4.
上海外国语学院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德春先生数十年潜心研究语言学理论,紧紧把握住语言学跳动的脉搏,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治学道路。他的研究站在当代语言学的最前沿,充分反映了语言学的最新发展。他的研究几乎涉猎了语言学的整个领域,从宏观导向到微观个例研究,巨细躬亲,受到了海内外语言学界广泛的注意。一、在矛盾发展中建构理论大厦建构语言学理论的提出。王德春先生一  相似文献   

5.
从人文关怀与科技应用的思考出发,针对两个论题来讨论语言学研究的方法与前景,一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方言研究,把方言调查深入到家户,从而建构族群杂居的语言地理分布微观.以家户为单位,用卫星定位系统量出各家户的地理座标,以详细的电子地图,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画出各家庭的语言类别.这种微观工作,改变了过去对该地区的单一语言的偏误认识.二是强调语言学工作者对语言计量的敏锐感,提出综合性的方言区分的指数,建立方言类聚宏观.语言社区之间能否沟通是划分方言的重要,我们提出一套可以验证的方法来计算方言沟通度,从此可以说明方言关系的深浅.最后列出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的语言资源网站.  相似文献   

6.
刘庆伟 《理论界》2009,(3):165-166
性别的差异与语言使用者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社会语言学考察的性别差异现象,主要是因为社会结构、文化传统、语用心理等因素引发的"社会性别"现象.运用语言变异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考察语言变项和语言态度应该可以使语言与性别关系的研究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7.
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其研究范围分为语言教学、语言学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广义的社会语言学及语言规范和规划四大板块。应用语言学已呈现可喜的发展趋势,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语言规划已形成独立的分支学科,语言规范工作正发生着思想转轨,计算语言学蓬勃发展。新世纪应用语言学研究面临着调整语言观、提高理论水平、加强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应从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变异(Varianon)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术语,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浯言的变异问题。从研究方法上看,社会语言学着重从宏观角度,联系社会、时代、环境、背景等方面对语言进行研究,所以它是从外部功能上对语言的变异现象进行的研究,我们这里所谈的变异,与社会语言学中的变异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主要从语言结构入手,用修辞学的观点对语言变异(确切地说应该是“言语变异”)现象进行研究,所以我们曾叫它变异修辞  相似文献   

9.
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重要代表奥斯汀(J.L.Austin)开创的言语行为学说(theory of speech-act)在英美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社会交际行为学、心理语言学等领域颇有影响。他把言语行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从研究日常语言功能出发,把日常语言分析同功能主义和现象学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哲学思想。他提出了"说做相统一"的言语行为学说,划分了日常三种言语行为,区分了日常五种言语表达方式,考察了言语行为的相互关系和语旨行为(illocutionary act)的作用,突出强调了言语的功能和实际的使用及效果,有助于人们深入分析日常语言与社会、语言与交际、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自诞生之初,现代语言学就在不断巩固着自己的学科地位。也正因为如此,它在方法论上一直受到行为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影响。语言学者一定要对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学的作用有一个新的认识,开始对大众语篇进行必要的批评性分析。批评语言学是对语言与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新闻语篇常常在表达意识形态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特征。文章选取美国玩具公司召回"中国制造"的新闻中《华盛顿邮报》与《纽约时报》的相关报道作为语料,不同于传统方法,选择以语境和语篇形式结构特征作为切入点进行批评性分析,进而分析语言,权力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关系,提出有意义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新疆语言状况的客观事实,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方法,参照语言接触影响的理论,对吐鲁番世居汉族语言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求能为新疆语言使用状况的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语言哲学研究目前正成为国内外语语言学界的一个主要研究趋势.从宏观层面来看,这其中至少涉及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一、哲学的语言转向、语言哲学的具体研究内容的问题;二、西方语言哲学终结观与当前国内外语界的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问题;三、哲学的语言学化和语言的哲学化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是从整体上了解当前外语界语言哲学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论语言词汇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王建华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在语言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从宏观的视野来认识,词汇同人类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①为此,国际语言学界六十年代兴起的社会语言学提出了“语言的词汇同社...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详尽论述了英语语言性别差异在语汇、语义、句法和言语交际行为上的诸多表现,深入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并阐明了语言变化与社会变化之问的相互关系.文章强调指出,对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的系统研究无论在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还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琳 《理论界》2004,(1):109-109
社会语言学的着眼点简单地说,就是“使用着的语言和语言的使用者”。社会语言学在观念和方法上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具体从社会语言学的言语交际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方面略见一斑。“语言世界是由两半组成的,一半是语言能力,属于心理范畴;另一半是语言运用,属于社会范畴。”社会范畴的这种能力就属交际能力,按照海姆斯的定义就是“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那么交际能力的性质、形成和内容是怎样的呢?社会语言学是这样为交际能力定义的:交际能力是…  相似文献   

16.
一、何谓语法的宏观研究1989年,笔者曾在《汉语学习》上撰文呼吁加强对汉语的宏观研究,并提出了亟待引起重视的五个宏观课题.本文将围绕汉语特有词类这一课题来探讨现代汉语语法宏观研究的有关问题.宏观研究跟微观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宏观研究需要展开一些更大课题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必须有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微观研究成果作基础.而微观研究也应该逐步建立起宏观的立足点,以突破课题本身的局限,使微观成为宏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提倡的宏观研究,更主要的是一种思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课题.  相似文献   

17.
王绍舫  赵奕 《理论界》2005,(6):186-186
语言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受语言结构和社会语境的制约。语言的发展影响着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时代的不同研究的方法也不同。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联,探索词语的社会意义等要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学教学和科研的实践中,笔者以为要搞好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必须对社会学科群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需要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一、社会问题与社会化研究的关系关于“社会问题”,有人把“社会系统的边界空隙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模式的接口上的裂缝,定义为‘社会实际问题’”.目前,对社会问题有宏观和微观两类划分.从宏观上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学的视角 ,分析汉语和英语在句法和习惯用语两方面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文化的导入对语言的本体研究、语言的对比研究以及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俄国历史研究的有代表性的趋势之一是寻找新的题目、新的问题、新的方法。在1990年代,沿着这个趋势,在俄国一系列大学、科学院研究所里出现了不少新的研究中心。它们集中研究过去很少研究的领域日常生活史和私人生活史、表象史、个人史等等。同时又展开了历史学方法论问题和认识论问题的热烈讨论,而且讨论得最激烈的是关于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相互关系以及研究历史的相应方法的相互关系这个关键问题。本文将综合考察关于这些问题的大量的最新出版物既有纲领性的和理论性的论文,又有具体应用微观分析研究历史上个别事件的成功经验和根据互补原则把微观分析经验与分析宏观过程相结合的尝试。笔者研究了关于历史中规范化的(大量的)和个别的(独一无二的)现象之间的关系的新解释,研究了“突发事件的”方法和“个人的”方法的各种形式的概念系统的状况及其发展,研究了运用情势分析和有意使历史“戏剧化”的完整的研究纲领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