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二年律令》看儒家思想对西汉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欢  赵璐 《人文杂志》2004,(4):136-140
从 1 983年荆江市荆江县张家山出土的《二年律令》这一部真切反映西汉初年社会生活的第一手材料来看 ,它体现出了不少儒家思想和儒家伦理观念 ,虽然西汉统治者在汉初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中推行黄老之学 ,实行的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治国方略 ,但从律令所反映的情况来看 ,儒家学说也已很大程度深入到汉初统治者的治国实践中 ,在治国理政驭民这个大课题上 ,西汉王朝实际上采取的从实际出发 ,利用各家学说予以综合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2.
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立荣 《东岳论丛》2001,22(3):18-20
江泽民同志关于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 ,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治国方略的弘扬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治国学说的丰富与发展。切实实施这一治国方略 ,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内圣”与“外王”是儒家人生理想的两极。内圣功夫即一心向善、自觉修养、持之以恒。外王是内圣的外在拓展、儒家外王之学的核心和理论基础是其仁政学说,它扎根于民族文化心理之沃土,应合了统治者治国安邦之政治需要,遂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得独尊的地位。比之于道家,内圣与外王在儒家学说中表现出立足于现实基础上的两极合一。本文对李泽厚等人在这一问题上的偏颇作了辨证。  相似文献   

4.
荣开明、曾成贵等几位同志合作撰写的《毛泽东治国方略》一书,已于2003年12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书作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治国方略丛书”的开篇之作,在谋篇布局、语言提炼方面,与另外两部著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时,该书又体现出了自己的特色。一、层次清晰。该书用十二章的篇幅,分别阐述了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治国方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基本内容和理论特色。该书着重论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治国方略的…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藏楚简《高宗》共27简,整理者题为《殷高宗问于三寿》。殷高宗即武丁,是历史上的名王,在位长达59年。《尚书·无逸》云:"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又云:"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事或怨。"三寿又称三老,《诗经·閟宫》云:"三寿作朋。"郑玄笺:"三寿,三卿也。"全文采用问答方式。讨论治国的方略,中心内容属儒家学派。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今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我们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从治国安邦的高度 ,深刻阐述了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 ,首次将道德建设纳入治国方略 ,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构成了完整的治国方略体系。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外王之学存在两条不同的理路:一条重视内在道德修养,强调由内圣开出外王;另一条重视外在礼仪规范,强调直接从外王入手,实现王道政治。今天应对这两条外王理路给以新的现代定位。  相似文献   

8.
儒家治国方略是指儒家在治国主张方面的方案和策略,是封建社会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决策,它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也不是孤立的政治措施,而是儒家通过融会各家思想所形成的基本的治国指导方针,是在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社会中起重大作用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从它的宏观架构来看,是以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形成了既有哲学理论基础又有伦理准则的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伦理政治观。  相似文献   

9.
颜谱 《东岳论丛》2001,22(6):23-26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 ,既源于中国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 ,又与其有着本质的区别 ;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弘扬 ,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现实的必然要求 ;“以德治国”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历史与现实的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治国方略 ,是传统文化与时代要求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从周公制礼,到孔孟讲仁,礼与仁自始便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儒家理想人格中的最高境界正如《中庸》中所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达内圣外王。自宋周敦颐道学始立,开湖湘学派之先源。湖湘学之特点乃讲求经世致用,因而,曾国藩不仅仅只是个道学家,也是个实干家。曾国藩作为一个道学家,深受船山之学的影响。船山之学的精神,就是内仁外礼。在他看来,用恩莫重于仁,用威莫重于礼。内仁外礼不仅表现在他的为政为德上,同时也表现在其军事上,他在教育后人也恪守着这个准则。曾国藩本以军工而致显,但是他却告戒他的儿子们切不可涉历兵间,足可见他的军事思想密切联系着他的哲学思想,内仁外礼这个总纲。  相似文献   

11.
人治是先秦儒家治国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治国方略。春秋战国时期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周人“德配天地”和“惟德是辅”思想的基础上 ,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人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陈书翔 《天府新论》2004,(4):131-132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是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新的历史条件 ,与时俱进 ,从治国安邦的战略高度做出的理论创新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 ,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治国方略方面的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儒家追求"内圣"之外也希望"外王",把学会"治国、平天下"的事功作为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创新教育的"外王观",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实践意识、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使之具有对现实进行改造变革、批判、创造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外王之基,研究学习是创新教育外王之练,创新实践是创新教育外王之行.  相似文献   

14.
在2001年1月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是立足新世纪,在科学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治国方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相似文献   

15.
论“内圣”和“外王”的统一与矛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圣外王”作为儒家理想人格的典型形态是中国伦理型政治的必然产物。它把内心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政治实践融为一体 ,建构为一种独特的伦理政治哲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内圣”与“外王”的统一与矛盾 ,进行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并探讨它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一、“内圣”与“外王”在理想中的统一就浑然一体的境界来看 ,“儒家的‘内圣’与‘外王’理想是不能分割的”(1 ) 。但是为清晰地把握“内圣”与“外王”的关系 ,我们有必要对“内圣”与“外王”的内涵分别加以考察 ,以求对“内圣外王”的综合领悟。圣的本来含义按《尚书·洪范》的解…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新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具有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学习和贯彻这个新的治国方略 ,是建设文明、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是我国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对于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 ,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越 《江汉论坛》2002,2(9):11-16
议论德法两治及二者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时,应以有关历史理念为参照,防止在基本概念上模糊与空洞,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本文以儒法两家和启蒙思想家有关学说为底本,着重论述德治与法治是治国方略或治国主张,同道德与法律不可等同;现代中国实行德法两治和二者相结合治国方略,应明确其当代含义与执治主体,避免在理论上出现深层的重大矛盾。  相似文献   

19.
一部荟萃治国方略的宋代古籍──《永嘉先生八面锋》整理札记车承瑞《永嘉先生八面锋》约成书于南宋孝宗年间。此书问世后,受到孝宗的重视,认为治国方略无所不备,国家政事触之即解,因此赐名“八面锋”;并令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人持一册,以为考场应试之助。尔后此书“...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中庸》是秦汉之际儒家学者的作品,发展了先秦儒家的人治学说,更加突出了道德的政治作用。本文试图探讨《大学》、《中庸》的道德政治论与先秦儒家人治学说的关系,说明它怎样发展儒家的人治学说,以确定它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