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诗圣杜甫诞生1300周年,各地专家学者在古都西安隆重集会。会议议题涉及杜甫的生平和思想与创作、杜诗学、杜诗研究与当下诗词创作、域外杜诗研究、杜甫与长安、杜诗与长安文化等。会议的学术研讨集中体现了以下几大特色:时代气息,文化研究;最新成果,集中展示;命题集中,亮点突出;回归学术,精神传承。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了现代著名学者吴宓在人品及文品上与诗圣杜甫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坛上伟大的诗人杜甫,诞生在唐玄宗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今年正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杜甫不仅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影响深远,而且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形成中地位突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尊为"诗圣",是因为杜甫总是把自己的悲喜忧乐与祖国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联,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当祖国在"安史之乱"苦难中痛苦呻吟时,诗人与祖国一起流泪,写下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忧国而白的头发,因为日夜焦虑不停搔挠而短少得连簪子都承受不了。而当叛乱者大本营被唐朝军  相似文献   

4.
说“诗圣”     
诗人杜甫被尊为"诗圣",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宋人是视杜甫为诗圣的,但诗圣成为杜甫的专称则在明代中后期以后。而杜甫的被称为诗圣,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诗艺的高超绝伦,一是指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境界,足以为人师表,为人们所景仰和崇拜。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仁民爱物的博大胸襟,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和精妙绝伦的诗歌艺术,仍是我们所应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他"诗圣"的桂冠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5.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1980年第3期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分析郭沫若同志所著《李白与杜甫》的文章后,引起了各地学者、专家们的关注。笔者也不揣谫陋,略抒一得之见,以就正专家。 一 在1962年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的时候,郭沫若同志曾誉李白、杜甫是诗歌创作中的“双子星座”。而十年之后,却一变自已的观点,从肯定杜甫到否定杜甫却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一打开《李白与杜甫》,把《关于李白》和《关于杜甫》每节的题目比较一下,就明显地看出作者的倾向性:评李白重点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人曾以"诗圣"之名称许曹植、陶潜、李白、杜甫。而清末以来,"诗圣就是杜甫"的观点似乎成为不刊之论了。评判"诗圣",究竟是以诗歌艺术价值为标准,还是以诗歌的道德教化为标准,这是应该澄清和解决的学术问题。我们认为,评判"诗圣"的首要标准是诗歌的艺术价值,其次是诗歌弘扬圣贤先达思想,以及善化人心、教化社会的功效。在数千年的诗史上,"诗圣"不止一人,"中国诗圣"当为集合名词。从诗道、守训、弘儒、入圣四个层面论证陶潜的"诗圣"之名,并认为,陶渊明堪为中国首席诗圣。  相似文献   

7.
杜甫不仅是“诗圣” ,也是富有人情味的“情圣”。杜甫爱情诗中所表达的夫妻情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 :对妻子感情真挚、忠贞 ;饱含感激和愧疚 ;对妻子的尊重。最后 ,指出了杜甫的爱情观源于杜甫的真  相似文献   

8.
《论语》铸就了“诗圣”杜甫。无论是杜甫的社会理想的确立、人生态度的选择,还是一部杜集何以会对世人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都与杜甫接受了《论语》的精神要义有关。作为儒家思想起源的《论语》,在塑造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上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杜甫对《论语》中的精神要义不只是一般思想上的继承,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因此而有了让人感动至今的“诗圣”杜甫,有了一部熠熠生辉传诵千载的杜诗。  相似文献   

9.
诗人的雅称     
周立德  胡文光 《新少年》2023,(11):26-27
<正>很多古人都有“名”和“字”,部分人还有雅称。尤其是唐朝的诗人,他们那些别具一格的雅称,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本期我们来探讨一下。诗圣杜甫“诗圣”原指诗写得好的人,后来才特指杜甫。与李白不同,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领域备受推崇,影响深远。正式称杜甫为“诗圣”的,大家通常认为是明朝人王嗣奭,他曾在《梦杜少陵作》中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对杜甫“诗圣”美称中“圣”的含义的讨论出发,证明“圣”是对杜甫人格的高度赞扬,通过对杜甫作品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了杜甫“圣”的人格精神的内涵。并同时分析了杜甫媚俗的人格缺陷形成的社会背景,证明这并不是杜甫人格特征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杜甫集诗歌艺术之大成,从盛唐走向中唐,成为这个过渡期的重要人物。柳宗元作为中唐文坛的代表,与杜甫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对诗歌主题、情感载体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自觉接受,并且像杜甫一样获“诗圣”、“诗史”之称誉。  相似文献   

12.
2017年10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杜甫研究会、安徽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杜甫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来自中国杜甫研究会、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南社科院、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山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和安徽大学等单位的八十余名海内外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术界正在讨论唐诗繁荣的原因,如果对于代表唐诗最高成就的杜甫作些研究,找出杜甫成为“诗圣”的内因和外因,解剖一个麻雀,再由此而进一步探索唐诗繁荣的原因,或者会有点眉目吧! “诗圣”一词,不过是说杜甫诗歌达到了最高成就的意思。就好比唐朝人把张旭叫做“草圣”、把李思训叫做“画圣”一样,只是因为他们的草书和绘画分别达到了最高成就,因而分别称之为“草圣”和“画圣”;这与儒家所谓“圣人”毫不相干。郭沫若同志为成都杜甫草堂所书楹联,不是也有过“诗中圣哲”字样吗?十年浩劫期中,扬李抑杜的声浪,一时高涨,郭沫若同志未能免俗,写过《李白与杜甫》一书,离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杜甫作了一些过分的歪曲,学术界已有辨正,这儿不再细说了。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代杜诗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宋代被称作是"千家注杜"的时代,不仅奠定了杜甫"诗圣"的崇高地位,也诞生了大量的杜诗学文献。在宋代,地域间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由雕版印刷而兴起的刻书中心,水陆交通的分布和科举教育的影响,都是左右宋代杜诗学文献的分布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借助大数据对宋代杜诗学文献分布进行可视化的呈现,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探索宋代杜诗学的分布情况,为研究杜诗在宋代的传播与杜甫被接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汉米尔非常推崇杜甫,与中国诗圣缔结了一段跨越古今时空和中西异质文化的诗歌因缘。迄今30多年来,汉米尔一直坚持翻译和传播杜诗,而杜甫、杜诗也对汉米尔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汉米尔常直接以杜甫之名入诗来吟咏杜甫,同时还善于学习和借鉴杜诗,将杜甫诗学理念和艺术技巧运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汉米尔的译杜、咏杜和学杜,不仅彰显了其浓郁的"杜甫情结",而且也折射出杜甫不泯诗魂的异域回响以及杜诗在英美诗坛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纪念美国小说家海明威诞生90周年,我校和广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海明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7月17日至21日在桂林市召开,来自全国30多个高等院校、科研和新闻出版单位的约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美国、新西兰等国的7名专家教授应邀到会并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会议收到了20多篇中外学者的论文和论文提纲,并举办了海明威访华新闻图片和有关中英文著作展览。一批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受到与会者的重视和赞赏,其中有我校杨仁敬教授的专著《海明威在中国》。  相似文献   

17.
阿虎 《山西老年》2012,(2):34-34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一生写诗无数,因命运的安排,他还与中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从地域文化与文学互动的视角关照杜甫在成都期间的诗歌创作,立足杜甫诗歌文本,结合成都文化的自然气候、生态环境、历史积淀、民俗风情、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内容,探讨成都与诗圣杜甫诗歌的渊源与关联。以典型意象为线索,梳理和解读杜甫在成都创作的诗歌,考察杜甫诗歌中的成都特色风物。以成都文化的历史演进为参照,将成都城市文化的典型特点,与杜诗在成都的新变相对比。从字里行间,从情感艺术,细细找寻隐逸在杜诗深处的美丽成都,慢慢体会成都文化赋予杜诗的清新韵味,详细考察成都地域文化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多方面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杜甫诞生1250周年。千余年来,杜甫以他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诗篇坚定着人们生活的意志,也激励着人们爱国爱民的情操。杜甫身上集中了我国封建时代进步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性格,他的一千四百多首诗就是这种性格的最鲜明、最完美的表现。这些诗尽管带着一些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但是它们的万丈光焰至今也不会熄灭。杜诗的卓越艺术,对于社会本义文学的繁荣,也一定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杜甫学界普遍认为,杜甫诞生于河南巩县之南窑湾。然而,康熙年间杜澳《巩县杜少陵先生墓碑记》明确记载杜甫诞生于河南巩县康店,与传统观点产生了巨大分歧。这个记载点燃了杜甫生地历史争端的导火索。杜甫究竟诞生于何处?这无疑成为杜甫学界一个重大的反思课题。不可否认,碑记的发现为杜甫生地的考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