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论坛》2012,(19):44-45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龙山县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界边区,是湘西自治州的西北门户,境内竹源丰富,竹质优良,使用竹制品的历史十分悠久,"竹之使用,远在上古,操作之具、起居之器、争战之备,每取于竹"。凡是日常生活中能用木做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品,土家族竹篾艺人们都可用竹制品代替,竹子与土家人有着不解之缘。土家族竹雕是传统竹雕的一个分支,属于土家族竹艺,起源于书篮、笔筒等日常生活用品的雕刻。历史上土家族竹雕主要以山水、人物、动物为表现主题,在不断发展和传承的过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5月,在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深圳文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参展的湘西民族特色工艺产品再次引起海内外客商的关注。早在2011年,第七届深圳文博会首次推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湘西龙山县民间竹雕艺人王仕辉老人带去参展的竹雕作品《毕兹卡捋尤》(土家语,毕兹卡意为土家,捋尤意为山寨)《土家族冲天楼》就在闪光灯下频频曝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和观众的目光。  相似文献   

3.
刘祖国  张皓  杨子汀 《民族论坛》2005,(8):F002-F002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5月24日,在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靛房镇举行的第二届土家族社巴节真实地再现了古诗中这个盏大恢弘的场面。龙山县地处湘西最北端,是土家族聚居地。位于洗车河畔的靛房镇因为完整地保存了瑰丽多姿的土家族传统民问文化艺术而被誉为全国“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4.
正"西兰卡普"指土家族姑娘打的花铺盖。《龙山县志》称当地土锦是"绩五色线为之,色彩斑斓可爱。俗用以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岗巾"。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原生地主要在龙山捞车河的苗儿滩、坡脚、靛房,以及永顺对山,保靖普戎一带。土家织锦的传承主要靠家庭或家族间的口传心授。我们采访的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刘代娥,是国家级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出生于1955年,12岁起跟婆婆学习打"西兰卡普"。据刘代娥介绍,她传承制作的"48勾"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龙山县坡脚乡是一个群众文化氛围很浓的土家山乡。全乡有6557人,土家族占98%。 该乡的土家人都能讲上家语,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该乡是中国土家族语言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也是土家族文化保存得最原始而丰厚的地方。该乡的摆手舞、打溜子早在 1964年11月就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演员彭继翠、张成友、龚道满、张祥武、张祥胜、田德隆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1983年10月,在这里出生的原县文化馆音乐专干,现龙山县政协副主席田隆信同志创作并…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见强田发奎时,简直难以相信,这个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慢条斯理的土家族中年汉子,就是人们口中的“拼命三部”。然而,在龙山县甚至湘西自治州,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典型的工作狂,被誉为“土家族文化护根壮枝人”。  相似文献   

7.
短波     
1月2日,土家族聚居的湖南龙山县靛房公社燎原大队遭受严重火灾。中共龙山县委和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及时赶赴现场,查看灾情,慰问灾民,并拨出大笔现金和救灾物资。县直机关、当地驻军以及广大干部、职工、教师纷纷捐钱捐物,支援受灾群众,谱写了一曲“土家人民遭  相似文献   

8.
黚阳地理考     
<正> 古代甘黚阳之始置及其地理,一般认为晋置在今湖南龙山县界,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释黚阳云:“晋置,南朝梁省,故城在湖南龙山县境。”光绪《龙山县志》也将龙山县定在晋代黚阳境内。黚通黔,黚阳晋以后逐渐写成黔阳。有的同志还进一步认为,《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国疆域“南极黔涪”,“其中的黔正是指‘黔阳’(即黚阳)而言,这是把今湘西酉水以北的地区都当作巴国南疆的。”又由此而得出关于土家族族源问题的结  相似文献   

9.
鄂西山区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位于鄂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河东乡的舍米湖村,是摆手舞的发祥地,被誉为"摆手之乡"。"舍米湖"由土家语音译,意思是美丽的小山坡。2013年农历新年期间,记者有机会到鄂西土家村落舍米湖和与之毗邻的湘西龙山县,对土家族文化有了亲身体感,尤其是对土家人的热情好客、豪爽直率、能歌善道  相似文献   

10.
族年     
在四川酉阳县东部,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和湖北的来凤土家族自治县接壤的大漆区沙滩、可大公社的一些土家族聚居的山寨里,一直保持着每逢农历七月初一过族年的习惯。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宰羊、磨豆腐,打糍粑,邀请四乡八里的亲朋族友团聚。近年来还要邀请公社电影队和附近乡里的文娱宣传队来寨汇演,尽情欢乐,畅叙家常。族年是怎样流传至今的呢?有两种传说:一说,是某一土家族祖先,被反动统治者强迫背井  相似文献   

11.
正竹艺,是以竹子为原材料的民间传统工艺。湘西竹艺从技法上可分为竹编和竹雕两大类。在巍巍的武陵山下、悠悠的酉水河边,漫山遍野都生长着楠竹、毛竹、水竹等各种竹子,尤其以楠竹居多。勤劳智慧的湘西人,就用这些山竹创造了许多民间工艺奇迹。湘西民间的能工巧匠们,通过一竹一篾编织、雕刻出了丰富多彩的竹艺世界。  相似文献   

12.
容美土司田氏作家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居于湘鄂川黔接壤地区的土家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土家族历史上,曾在较长的时期内存在过制约着土家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土司制度。在土司时期的大小数十个土司中,湖北容美土司以其强盛的实力雄据一方。特别令人瞩目的是,在明末清初之际,容美土司田氏涌现了一个历时六代人、兴盛百多年、有名诗人达十余人之多的家族作家群,为世人所惊叹。这不仅是土家族历史上所绝无仅  相似文献   

13.
龍鳳呈祥     
在咱们全国的二千多个县城中,象湖南省龙山县和湖北省来凤县这样相距七公里的县城,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常言说,远亲不如近邻。何况龙山县与来凤县住的大都是土家族、苗族群众,又都远离各自的省城上千里。自然而然,便利的地理环境,相似的风俗人情,使他们成了鱼水相依的兄弟。在这里,且不说流传在民间的诸如“团结桥”、“连心渡”一类的故事,只要听听两县领导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足以说明两县关系的密切程度:“我们哪!当一个县的家,管的却是两个县的事哩!”可不是么?来凤县发展地方工业,电力缺乏,龙山县源源不断把电送去。有时,  相似文献   

14.
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境内的老司城是湘西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地,老司城及其周边也是土家族世代居住之地。土家语是土司时期土家族土司与土民的主要交际工具,因此在老司城及周边地区也留下了大量的土家语地名,这些土家语地名承载着土家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随着土家族语言的日趋濒危,许多土家语地名已难晓其义甚至出现误释。对老司城及周边土家语地名进行考释,可以丰富土家族土司历史文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土司统治时期是土家族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土家族土司社会的构建经历了元、明、清改土归流之前的几个时期,其中明代卫所设置对土家族土司社会的构建影响最为深远.社会基层组织的设置、官吏名称的使用、风俗习惯的形成、文化教育的发展、族称的出现等社会构建的因素,均留有卫所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由罗贤美、田发刚主编的《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首批10部著作出版发行,是新世纪湖北民族地区文化史上的大事,写一点感受以志庆贺。 鄂西民族地区是土家族、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聚居之地,也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的所在地。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其人口占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因此,我们以土家族研究的历史进程为代表,来梳理一下鄂西民族研究的发展线索。 土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她作为单一民族的地位,却是迟至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被确认的。而对土家族这个民族系统、科学的研…  相似文献   

17.
<正> 有人说她是“哈宝傻瓜)”,而更多的人却说她是创业者、实干家。她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描述了“铁姑娘”的历史;谱写出“店老板”的乐章,编织着“企业家”的花环……她叫向满云,龙山县洛塔乡一位普通的土家族妇女。共和国第一个春天,向满云出生在洛塔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封建遗毒的禁锢和家庭生活的清贫,她没有能够上学。从小就在自然界的风风雨雨里摸爬摔打,放牛、砍柴、打猪草……艰苦的磨炼铸就了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品德。  相似文献   

18.
试论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地区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段超 《民族研究》2001,(4):95-103
清雍正年间对土家族地区的改土归流 ,是土家族历史上划时代的变革 ,伴随着改土归流的实施 ,清政府对土家族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 ,这种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开发 ,大大推动了土家族地区的发展 ,促进了土家族的进步和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与此同时 ,片面的农耕垦殖 ,使土家族地区传统的多元经济体系被打破 ,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土流失加重 ,地力下降 ,动植物资源减少 ,水旱灾害增多。清政府对土家族文化一些不合理的变更 ,也影响了土家族文化的发展。当今土家族地区的大开发必须借鉴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6月11日,在湖南龙山县召开的土家织绵研讨会上,国家轻工部一位负责人将“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证书、奖金和金牌,颁发给了该县土家织绵厂技术顾问叶玉翠。土家绵是湘西土家族地区一种编织工艺品、堪称民族工艺园中的奇葩;而湖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主席、省美术协会会员叶玉翠,则被当地土家、苗、汉各族群众公认为是土家织绵的传人。  相似文献   

20.
湘西土家族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因土家人民的信仰文化而形成的独具土家族风俗特色的"傩戏"成为了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被视为中国"戏剧艺术之源""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本论文通过实地考察以及书籍查阅,对湘西地区傩戏的音乐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分析,主要包括音乐结构、唱腔、曲式结构,希望此文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研究能提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