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2001年9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广西)瑶学会、临湘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临湘市政协承办的“湖南临湘瑶族专题学术研讨会”在临湘召开。来自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和北京、武汉等地的瑶族专家和瑶族老干部共46人出席会议。会议对瑶族千家峒、漂洋过海、迁徙等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研讨。通过实地考察和论证,大家一致认为临湘龙窖山千家峒是瑶族早期千家峒。2002年1月20日,临湘市政协收到中国(广西)瑶家会寄来的《龙窖山千家峒认定意见书》。意见书指出:“龙窖山千家峒风光绮丽,生态环境良好,瑶族遗迹众多,规…  相似文献   

2.
张峥嵘 《民族论坛》2014,(11):58-61
“有巨壑,云气常聚。”寥寥几字便描述出了,世界瑶族祖居地岳阳市临湘龙窖山的神秘与秀丽气质。龙窖山遗址位于文化古城岳阳市临湘县羊楼司镇境内。根据十几年来史学家及考古学家的不断考证,它是瑶族先民南下迁徙留下的早期千家峒,更是全球300多万瑶胞魂牵梦萦的先祖聚居地,是我国南方地区唯一的、以石构筑物为特征的大型古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3.
临湘龙窖山古遗址沉淀了丰富多彩的瑶族先民的石头文化。为了全面解读其文化的性质及其内涵,2003年6月,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龙窖山古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实测及试掘工作,发现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瑶族原始宗教祭祀台、图腾柱、石神庙等文化遗存。囿于目前考古资料、文献记载的匮乏,其确切的用途和文化内涵有待研究考证。笔者不揣鄙陋,试先提出谬论,祈请专家学者斧正。  石堆积——“面东指北”的启迪    石堆积是龙窖山古遗址特有的文化现象。在龙窖山78平方公里(临湘市境内)古代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内,随时可见人为的石头…  相似文献   

4.
易巧君 《民族论坛》2007,(7):F0003-F0003
<正>湖南省临湘永巨荣业有限公司所在地——临湘市聂市镇,濒临洞庭湖,紧靠龙窖山,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拥有得天独厚的盛产茶叶的条件。历代聂市人,  相似文献   

5.
湘鄂交界的龙窖山瑶族古文化遗址众多,被广西瑶学会认定为是瑶族早期千家峒,瑶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正是在以龙窖山为中心,洞庭湖到鄱阳湖流域一带形成的,湖南、湖北都是瑶族的发源地。早期千家峒事件、漂洋过海、盘王节的诞生都和龙窖山、洞庭湖有关系,探讨这些历史事件对瑶族的源流变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龙窖山曾是瑶族先民的居住地,本文通过瑶族史料、地方文献和考古资料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7.
龙窖山位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之处,处洞庭湖、鄱阳湖与长江三水之间,经考证确认,此处与瑶族传说中的千家峒相印证,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千家峒是瑶族同胞传说居住过的理想家园,瑶族同胞和瑶族研究者都矢志不渝地寻找千家峒的具体位置,由此形成了民族学上代表追求理想与信仰的千家峒运动。龙窖山瑶文化旅游开发属于千家峒运动的组成部分,因历史人文环境的变化缺乏瑶族人口的基础,但作为主题文化旅游开发具有足够的史实依据和权威的民族学支持。龙窖山是千家峒祖地,都庞岭是千家峒圣地,二者互不否定,未来有联手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1000多年前,巴陵东老部的临湘就形成了山民“靠茶为生,种茶为业”的茶乡格局。由于产茶多,茶叶纳税多,且有龙窖山芽茶进贡,公元936年朝廷就割巴陵东北部单独设立与县同级的王朝场(公元994年改称王朝县,两年后更名为临湘县),  相似文献   

9.
<正>1000多年前,巴陵东北部的临湘就形成了山民"靠茶为生,种茶为业"的茶乡格局。由于产茶多,茶叶纳税多,且有龙窖山芽茶进贡,公元936年朝廷就割巴陵东北部单独设立与县同级的王朝场(公元994年改称王朝县,两年后更名为临湘县),以便入户输纳出茶、茶叶纳税、经营茶事,开创了朝廷直管茶叶专业县和以茶立县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2001年9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广西)瑶学会、临湘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临湘市政协承办的"湖南临湘瑶族专题学术研讨会"在临湘召开.  相似文献   

11.
临湘市明伦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内销出口、茶文化推广、包装设计印刷制作于一体,并为大中型茶叶出口贸易公司的产品拼配、分包、罐装、加工、报检、报关、发运一条龙服务的综合型企业。公司坐落在临湘市城区北城乡结合部,交通便捷。长江黄金水道近在咫尺,京珠高速、107国道、  相似文献   

12.
<正>临湘市明伦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内销出口、茶文化推广、包装设计印刷制作于一体,并为大中型茶叶出口贸易公司的产品拼配、分包、罐装、加工、报检、报关、发运一条龙服务的综合型企业。公司坐落在临湘市城区北城乡结合部,交通便捷。长江黄金水道近在咫尺,京珠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武广高铁依伴厂区南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下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越来越物欲化了,有朋友问我,有没有与此不搭界、与物欲不紧相依附的呢?我的回答是:有,那就是真正的文学!我出生在湘西大山深处,刚好县名叫作龙山。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人们崇拜的偶像,是千百年来汉文化中写之不尽、书之不完的精神高地。龙与山结合在一起,自然就让人感觉这山不一般了,就有了灵气,就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12,(5):7-7
为传承沅陵民俗文化,畅游神奇沅陵,感受茶乡风情,4月18日,中国·武陵山首届生态茶文化旅游节在沅陵县龙舟文化广场盛装开幕。  相似文献   

15.
瑰异奇幻雷公山龙向日高峻巍峨的苗岭山脉主峰雷公山,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之间,最高峰黄羊山海拔2178.8米,为黔东南自治州的第一峰。东北有也那坡、雷公坪、木姜坳,西有乌东山、野草坡,南有冷竹山、白竹山、九洞山。众山环拱,峰...  相似文献   

16.
吉首市马颈坳镇团结村与古丈县默戎镇龙鼻村,土家、苗、汉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同处一座山,同耕一片地,民族情谊源远流长。近年来,两村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多次举办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节,两村各民族群众同台对歌,联袂舞狮。健康而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佧佤族,有28万多人口,分布在云南省沧源县、西盟山的全部地区和澜沧、耿马、孟连等县的一部分地区。佧佤族聚居的地方全都是山区,俗称“佧佤山”,境内山岭连绵,平埧很少。全部地区虽然属于亚热带,但是因为地势高低的差异,同一个地方气候也有不同:山脚和河谷地带气候炎热,山腰气候温和,山顶气候则比较寒冷。由于这种气候上的差别、佧佤山适合种植稻谷、玉蜀黍、荞、豆类、棉花、麻、龙舌兰、茶等作物。并且到处有天然草场,四季常青,是个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佧佤山许多地方还有丰富的矿藏,特别是银矿,早在明、清两代,就进行过开采。  相似文献   

18.
抓喜秀龙草原变了,变得更美丽了。坐过兰新鉄路火車的人,都知道烏鞘岭下有个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就是这个县里的一塊丰美的草滩,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着勤劳勇敢的藏族牧民。不久前,社会主义的巨流冲激了抓喜秀龙草原,把那些封建特权的渣滓一股脑兒扫净了,草原展現了她純潔而朴实的面貌。藏族牧民們欢欢喜喜地加入了人民公社。如果你懂得这种剧烈的变革,曾經在藏族人民的心灵里激起了什么样的反响,那么你今天来到这里,看到紅旗飄揚,听到歌声蕩漾,看到牛羊滿山崗,听到人們談笑舒暢,你就会更觉到它的不平凡了。  相似文献   

19.
白族的民俗文化金聪“本主”崇拜是白族民间传承最久远,最广泛,也是最能体现民族凝聚力的群众性民俗活动之一。白族“本主”崇拜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现今有的村寨本主依然是山、树、蛇、龙等。随着历史的发展,“本主”崇拜溶进了对英雄人物和为本民族...  相似文献   

20.
走进石龙洞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境内优质的旅游资源大多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原生状态。声名遐迩的石龙洞峡谷,就是块罕有人至的风水宝地。这里既有旖旎可赏、四季变幻的峡谷风光,又有雄奇莫测的溶洞景观。春去可赏二龙迭瀑,冬往可见惟妙惟肖的心形岩。溯溪峡谷,景象万千。洞前挂月堪称世间奇妙,卧龙吞河更是壮怀激烈。集山、水、洞、林于一体,融雄、奇、险、幽于一炉的石龙洞峡谷区目前已进入开发中,石龙洞峡谷即将掀开她神奇的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