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最近,已经有几个人都对我说过类似的话。有一个和我同龄,他也最近购买了一辆3000多元的自行车,也是每天早晨骑行20多公里,然后再回来上班。还有一个比我年轻一些的朋友,他已经很少开车了,购买了自行车后,参加了一个骑行组织,每周至少有一次活动,大多数是骑行百公里以上,而且要上山。他们都告诉我说,骑车出行,的确很有意思,且说这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锻炼了身体,每天的感觉会很不错。  相似文献   

2.
《社区》2015,(9):8-8
“I You She”翻译成中文是“你、我、她(他)”的意思,这本是三个最普通的人称代词,平淡无奇,但如果你在四川省成都市的社区里打听一下,人们会告诉你,这是个很有名气的社会组织——“爱有戏”。“你、我、她(他)”包含了社区中的每一个人,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和连接。  相似文献   

3.
一只鸡蛋可以孵出一只小鸡,小鸡长大,每天下一个蛋,蛋又孵鸡,鸡又生蛋,如此发展下去,你就变成“养鸡专业户”啦!可是,很多同学与“养鸡专业户”还有很大距离,他们作文里的“鸡”常常都是公鸡,一个蛋都不下,即使偶尔有一只母鸡,产蛋量也很有限。解释一下,我说的“鸡”,指的是文中的句子。一个“大”句子可以下出很多“小”句子。课文《珍贵的教科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5,(6):47-47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开展以来,我省首批援建社区图书室859个,10余万名社区居民参加了社区读书活动,使我省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四川的社区建设起步晚,发展不平衡,各个城市和社区存在一定差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指导。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我省首批捐资援建了859个图书室。首批援建图书室较多的绵阳市先后援建了160多个社区;有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政府部门捐资的;也有像长虹这样的大型企业捐资的。宜宾市翠屏区直接申请政府财政补贴,一次性投入12万元,援建…  相似文献   

5.
阿诤 《社区》2005,(6):1-1
近日,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在宁波市召开了“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表彰暨学习型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这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图书事业正在向基层社区下沉和扩展,从而使城市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又增加了一项极具可操作性的社区实践活动。也许是个成见,很久以来,我总认为,按国际惯例,公共图书馆应该是以“传播”为业的,馆中的图书被公众借阅得越多,服务面越广,越值得自豪;而中国的图书馆却一向是以“藏书”为业的,藏起来秘不示人的图书越多越好,至于公众借阅,倒不在话下。去国家图书馆、首都…  相似文献   

6.
戴毅敏 《社区》2011,(13):36-37
朗朗书声在社区图书室响起,白发老人手捧论语在国学馆参加人文讲坛,居民在优美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同心同德同船渡”的社歌飘扬在同德社区合唱室……用社区居民的一句话来概括同德社区,那就是“上下同心,方有同德”。  相似文献   

7.
《社区》2015,(10):1-1
笔者曾经在家接过一个电话。在电话中,一位本社区的社工就小区里将建一个公共图书室的提议,征询我的意见。笔者当然同意。她问我还有对社区工作的其他建议吗?因为问得比较突然,我一时还真说不出,便说没有了,事后我对自己的“消极态度”感到有些后悔。很少接到这样的电话,所以印象很深。虽然我不知当时的表态是否有用,但我认为社区工作者就开办服务项目做居民意见调查的做法值得肯定。一项公共服务的提出,将其与居民的需求“对接起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保证项目效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他们自制了一张“结婚证”,是用20世纪80年代通用的一种奖状做的,上面写着“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白头偕老,挑战传统”。他们给自己营建了一个小社会,这个小社会只有那些可以理解包容他们的人:双方的家族、个别老同学、大杂院里的部分邻居,还有圈子里的少数朋友。只有在这里面,他们的婚姻才是安全的。为了纪念“结婚”20年,他们专门照了相,这在当年是不可想像的,正如新华社在一篇同性恋报道中所指出的:一个以隐秘为特征的时代结束了  相似文献   

9.
王利平 《社区》2008,(25):46-46
2007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毕业于全国重点大学的我,参加了宁波市海曙区组织的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当我将全区第一名的成绩告诉了我的同学和同事,他们一个个反应惊人的一致一凉诧,然后是无一例外地劝说:“社区那可是婆婆妈妈的事,你要想清楚哦。”  相似文献   

10.
蓝碧霞 《社区》2005,(22):30-30
本刊10期的封2曾刊发过一组有关城市“牛皮癣”——小广告问题的照片。近日,接到了厦门市思明区华福社区俞王景老人的来信,在信中他告诉我们,在福华社区活跃着一支“除癣队”,他也是其中的一名志愿者。3年来,他们为清除社区里面及周边的小广告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甚至总结出一套结合清除小广告的健身方法,在读了本刊之后,特别想把他们这支老年社区志愿“除癣队”的活动情况告诉读者朋友们  相似文献   

11.
周磊 《今日南国》2008,(9):14-15
一个人的旅程可能很孤独,也可能会认识很多的朋友。 我一个人曾踏上往越南的旅程。 虽然旅行团里还有十几个人,但是对我来说就像是乘同一趟航班的乘客。我的目的地是越南,还有曾在教科书里看到的柬埔寨吴哥窟。  相似文献   

12.
小白楼 《社区》2005,(6):20-21
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过程中,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崇仁里社区把开展“万民读书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外来人口素质教育,作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三大品牌,融入到社区各项工作之中。“万民读书活动”蓬勃开展2001年以来,崇仁里社区积极参加街道办事处组织的 “万民读书活动”。并结合“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和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的通知”精神,在社区开展了“读书札记”征文竞赛、“继往开来颂家乡”诗歌创作朗诵、读书知识讲座和居民家庭读书状况调查等活动。社区内3所学校的学生和社区居民、单位职工近万人参加了这一活动。社区同时还…  相似文献   

13.
记住与忘记     
张珂 《山西老年》2012,(1):47-47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在途中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吵了一架,其中一个人打了另一个人一巴掌。被打的人很伤心,于是他就在沙里写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相似文献   

14.
张红钢 《社区》2005,(5):13-13
由于工作原因,平日里我与社区工作者打交道的机会较多,耳边经常是他们的“载道怨言”。社区工作重、忙、杂是不争的事实,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暂且不论,但是就居委会自身而言,其实也有一些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为什么有人对居委会的认识还停留在“婆婆妈妈” 记得在 1998 年,我曾问熟人老黄对居委会的印象,当时他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办公室主任,见多识广。他想想说:“居委会是收垃圾费的,还要组织老婆婆们搞些活动”。我费了好大劲给他解释“婆婆妈妈”早已成为历史。2004 年,我再和他谈到居委会时,他告诉我一个顺口溜:“居委会上门,大家要留神…  相似文献   

15.
那天周末的中午,我们几个久违的朋友吃过饭去了一个叫长青藤的茶馆。里面坐满了人,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位置,感觉很好。大家都急着要打牌,我却不想,在他们四人急急地“开战”以后,我随手拿起架子上的一本杂志翻了起来。这些杂志的内容都和茶馆的氛围相协调,语言随意,文笔轻松,所谈的东西都是很生活化的,伴着音乐,让人可以很不费劲地愉快阅  相似文献   

16.
编辑部纪事     
《社区》2004,(14)
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新村居民虞华来信说,她曾经是位自由职业人,常常以打牌、逛街、跟朋友聊天等方式来打发日子,现在社区有了图书室,她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社区图书室看书成了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图书室这个“粮库”中,她觅到了人生旅途上的“金点子”,也找到了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增加感情与友谊的好去处。在图书室,也有幸结识了《社区》杂志,她几乎每期必读,不仅开拓了她的视野,而且增加了她的文化底蕴,给了她很多的启迪与感悟。  相似文献   

17.
刘春侠 《社区》2005,(13):28-28
2005年4月,我进入河北省唐山市河北路办事处南二社区工作。作为来社区工作的第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我听到很多议论。有人说“:这些婆婆妈妈的工作,都是老头老太太干的,年轻的大学生干这个,真是浪费。”但也有人赞成说“:社区干部年轻化、知识化是个趋势,老一代的那种街道工作方式确实应该被淘汰了。”听着人们的议论,我心里对这项工作不免有些轻视,觉得自己干起来应该是不费吹灰之力,可没想到刚上班,我就闹了个笑话。刚到社区上班,一位阿姨要去公证,来社区开证明信。她先从律师处抄了一个样本,还认真地告诉我,只需把里面的人名换上她的家人…  相似文献   

18.
殷文静 《社区》2004,(8):4-7
2004年3月27日,是一个普通的星期六,可对于南京市白下区苜蓿园梅花山庄社区的居民来说,这是个很不平凡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他们在小区里举行了第一次“居民代表大会”,在两个多小时的会议中,到会的居民代表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罢免了本社区的现任社区居委会主任。罢免事件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反响。正如一位社会学家指出的:“罢免”映射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同时推动我们去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从而充分保障他们行使权利,其意义超出了事件本身。  相似文献   

19.
春天到了,蚂蚁丫丫门前的冰雪早已融化,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也争先恐后地探出了小小脑袋,丫丫叫他们“:土里冒出来的小朋友。”“小朋友”没多久就变成了“大朋友”,为什么呢?到“童话故事”里找蚂蚁丫丫,她知道答案。难得的一个假期早晨,妈妈也不让宝贝们睡个懒觉,这能让小朋友们快乐得起来吗?起床真的有那么困难吗?龙伟叔叔告诉小红领巾们,起床其实很简单。他将带你乘上“心灵碰碰车”去解开心中的谜团,做个不睡懒觉的小宝贝。春雨淅淅沥沥,雨丝儿钻进脖子里了,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倏地一下滚到脊背里。词语就像颗颗…  相似文献   

20.
宋兰云 《社区》2011,(25):26-27
即使天气凉爽,南京市玄武区后宰门街道富贵山社区里也很难看到路边有玩耍的儿童和闲聊的老人。但是,当你走进社区邻里中心,在一楼一间大大的图书室就可以看到几十个孩子和许多老人在读书或看报,这里环境温馨、安静,这里便是富贵山社区“公益图书馆”。自2008年“公益图书馆”开馆以来,孩子放假了,可以去社区图书馆。老人闲暇了,可以去社区图书馆;年轻人需要找学习资料,也可以去社区图书馆……居民在自己的家门口就有了看书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