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艳 《经营与管理》2007,(11):16-17
富民进程的关联因素分析 1.经济总量小和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制约富民发展进程.经济总量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以人均GDP来表示.根据广西和<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2005年贵港市的人均CDP为4800元,为广西和全国人均生产总值的54.6%和3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642元和2693元,而同期广西全区和全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917元、10493元、2495元、3254.9元,相比之下较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低1275元,在广西14个地级市中排名第10位,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差距为2851.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虽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但仍低于全国人均水平561.9元.  相似文献   

2.
岳兴平 《领导科学》2004,(14):20-21
2004年3~4月份,湖北省委组织部安排我到浙江省上虞市挂职锻炼。两个月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深切感受到沿海地区大开放、大发展的强劲势头,初步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与竞争的内在本质。一、内地与沿海的差距,说到底是领导干部谋划发展能力的差距;区域经济的竞争,本质上就是领导力的竞争上虞市人口只有78万,2003年创造了178亿元的GDP,14.08亿元的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28元。枣阳市人口达110万,2003年GDP为78.5亿元,财政收入3.23亿元,分别只有上虞市的44.1%和22.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  相似文献   

3.
地区人均GDP分布的基尼系数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对地区经济分布进行分析。首先考察了我国1991 ̄2002年人均GDP基尼系数逐步上升的变动趋势。然后从理论上探讨地区分解对基尼系数的影响,证明地区分解时基尼系数不降只升,并计算了东中西部的基尼系数,从而指出东中西部差异是我国地域经济差异的主要表现。最后计算了各省市的人均GDP基尼系数,并利用人均GDP指数和基尼系数构成了综合判断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均衡程度的4区域模型。  相似文献   

4.
贫富格局里的纠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5919元,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这是1998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政府调控收入分配的政策措  相似文献   

5.
预期:增收目标普遍高于GDP 十八大开局之年,地方版"收入倍增计划"正式开启.根据对各地市级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工作会议等公开信息整理,多个省市在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中,明确提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而且不少省市设定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目标高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6.
正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1.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中20%的最高收入者和最低收入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210.55元、8774.06元,相差5.38倍;农村居民中20%的最高收入者和最低收入者的人均纯收入分别16783.06元、2000.51元,相差8.39倍;同时,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中20%最高收入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20%最低收入者人均收入的23.6倍。由此可得出,我国城乡  相似文献   

7.
居民收入:沪京浙粤城乡差距过万元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比上年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加快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2,(48):27-27
根据各地统计局数字,截至11月30日,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31个省(区、市)全部公布了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其中,全部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跑赢了GDP,28个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了当地的GDP增速。但是,与上述两个“跑赢”相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跑输”了财政收入;19个省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跑输”了财政收入(11月20日、23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罗腾蛟 《经营管理者》2009,(22):142-142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向前推进的情况下,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而这种提高又充分体现在我国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上。选取人均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经济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是希望能够通过实证分析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做出比较客观的解读,这对于研究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消费状况、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分配差距,是统筹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1978年至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8472元,农村居民纯收入从133元增加到2622元。在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有所扩大。改革开放前基尼系数为0.25,2002年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拥有的金融资产中,20%富有的居民占到66%,而20%低收入居民只占1.3%,相差达5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收入稳定增加根据统计,安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5年的634元增加到2000年的5294元,年递增15.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3元增加到1935元,年递增13.8%.  相似文献   

12.
陈栋生 《领导广角》2001,(5):14-14,13
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至今尚未走出工业化初级阶段,有的省(区)还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截至1999年,西部地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65%、86%和7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14%和28%,比东部地区低59%、26%和48%。这些差距,是西部区域经济规模有限、  相似文献   

13.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性 城乡发展不协调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也是我省制定“十一五”规划必须考虑解决的重点问题。首先,近些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明显拉大。按国家统计数据计算,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扩大到3.2倍,而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也不过只有2.57倍。况且统计数据中的“农民纯收入”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下一年农业再生产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29个省份1993~2004年的人力资本基尼系数进行测算、比较,利用各年截面数据对其与人均GDP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人力资本基尼系数较高,地区间人力资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上;人力资本不平等性和人力资本水平具有很高的负相关性,各区域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基尼系数逐渐下降,但人力资本不平等性状况在3大区域间的差距基本上没有改变。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强劲的负相关关系,且人力资本基尼系数的变化将引起人均GDP更大幅度地变化,区域间人力资本不平等性的差距是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基于此,经济增长政策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人力资本存量,更要重视改善人力资本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党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但什么是发展,什么是公正的发展,目前还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 发展经济学家曾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进行过严格区分。 经济增长说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和产出的增长。比如,我国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72元,GDP达到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等等,都是增长。  相似文献   

16.
彭晓寒 《经营管理者》2013,(25):97+397-97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针对长三角地区2011年16个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结构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定量分析,使用9项指标对该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结构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因子得分并进行综合排名,其次运用K-Means聚类分析,将长三角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分为3个层欢。在此基拙上提出了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区差距的表现形式和构成要素,以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将全国划分为八大区域进行多区域的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当对单个区域的转移支付增加时,无论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增加转移支付后,都刺激了接受转移支付区域的地区产出的增加,从增加的幅度来看,西南区域大于中部,而中部大于南部沿海区域;总体上看全国总产出稍有增加.模拟还显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增加转移支付后,接受转移支付区域的政府收入和居民收入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还带动了京津以及东部沿海区域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分城乡来看,城镇居民的收入提高幅度大于农村居民,这反映了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受益者主要是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1981年~2004年贫困发生率、基尼系数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等相关指标,从时序雏度考察贫困人口的变动与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3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长期协整性: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基尼系数能够预测贫困发生率的变化,反之不能成立;误差修正模型显示,贫困发生率对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弹性系数为正,对基尼系数的弹性系数为负.且前者大于后者.由此认为,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是促进贫困减少的影响因素,收入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贫困减少,经济增长对贫困减少的积极效应大于收入不平等对贫困减少的消极效应.因此,在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时期,确保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努力缓解收入差距是贫困减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重庆直辖五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各部委和各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负重自强,开拓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整体迈上了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2001年 GDP 达到1750亿元,与直辖前的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8.9%;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26亿元,年均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721元和1971元,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49):22-23
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要保持经济跨越式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和水平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