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宜勇 《职业》2017,(16):52-53
高技能人才在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提高企业核心关键竞争力、推动技术技能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宿迁市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亚男 《职业》2011,(34):66-68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培养,离不开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这一点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不同类型的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其对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最近,本人在实地调研中,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部分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同时具有资本密集、  相似文献   

3.
曾海振 《职业》2008,(14):23-24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单单依靠培训鉴定已不能满足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目前,许多企业都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方法来拓展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其中"师带徒"就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式,可以节约培训资源,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提高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沈霞 《职业》2013,(33):135-137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立足对技工院校实训基地七大功能的研究,并基于本地区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依托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周帅  马晓芳 《职业》2022,(13):54-57
本文对文创设计与制作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构建“一体两翼,‘双室’支撑”的文创设计与制作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阐述,即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以学生兴趣和优势为依据,邀请企业专家共同探索如何在同一专业方向下进行以项目为引领的因材双育,提升学生的专项技能并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双人才(“懂制作的文创设计师”与“懂设计的文创成型师”)培育,开辟一条以学生为中心,以专项技能提高为目的,以工学高度结合为路径的文创设计与制作高技能教育之路,对文创设计与制作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邱颖 《职业》2008,(20)
随着生产能力发展和产业升级加快,生产一线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总置、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石化发展战略的需要.现阶段,影响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之一,是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化鉴定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的需要,社会化鉴定职业能力以考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能考不能干"的问题.二是企业作为用人主体,更关心员工的绩效,认为高技能人才是"干出来的",希望从实践中选拔高技能人才.三是技能鉴定标准覆盖面窄,不能满足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需要.中国石化36万技能操作人员分布在617个职业(工种),其中有国家职业标准的仅占1/3.  相似文献   

7.
《职业》2018,(24):130-130
山东化工技师学院创建于1974年,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管理的国办全日制职业院校。学院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18万平米,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同时承担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人才培训和技能鉴定任务,是集教育教学、科研、技能鉴定、培训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化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8.
《职业》2014,(20):12-13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在近55年的办学历程中,按照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遵行“厚德笃行、尚能致业”的校训,始终突出技能特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服务企业、促进就业,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徐标 《职业》2017,(29):45-46
新时期,以核心技能为导向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必然趋势.核心技能是一种可迁移的、从事所有职业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与基本能力.本文结合技工院校教育发展现状,从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营造就业型校园文化和加强职业化环境建设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以核心技能为导向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策略,以此为相关教育主体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海鑫  江向东 《职业》2023,(1):41-43
创新是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且敢于创新的高技能人才。很多技工院校拟通过采取校校合作的方式,培养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过硬的实操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并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谢华 《职业》2021,(5):16-17
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高技能人才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者,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技能主力军的作用。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支撑;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是实现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06,(8)
高技能人才宣传表彰将现高潮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深入落实,宣传、学习,表彰高技能人才的氛围越来越浓。各地通过开展高技能人才工作成果展示、技能竞赛和交流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高技能人才工作各项政策措施,宣传高技能人才工作成效显著的企业和院校典型。高技能人才楷模宣传画在企业生产车间、经营场所、技工学校、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显著位置广  相似文献   

13.
《职业》2013,(6):10-11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钢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司连续七年被评为天津市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先进单位,2007年进入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行列,2011年经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认定,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公司炼铁、炼钢和轧钢专业54名高级技师分别获得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技能标兵和天津市突出贡献技师,6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4.
张小平  贺志宁  杜宇杰 《职业》2011,(14):22-23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是,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轻视职业教育、职工培训工作,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5.
王爱梅 《职业》2023,(3):15-17
“三段六步”人才培养模式是霍海峻文物修复与保护工作室为适应行业企业对于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技能人才成长特点、技工院校教育模式推出的创新培养文物修复人才的模式,即通过将“以验带学”“以训促学”和“以习强学”三个阶段与“参观体验、基础训练、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轮岗见习、顶岗实习”六个步骤融合在一起,有效提高文物修复与保护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徐鑫鑫  韩菁华 《职业》2008,(11):71-72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速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以缓解人才紧缺的状况,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凤娥 《职业》2008,(5):16
当前,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和当前一线劳动者素质偏低以及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升级的突出问题.企业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最终受益者,必须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增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8.
张达 《职业》2023,(1):4-2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制度、建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建立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保障措施五个方面,擘画出做好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缪建军  缪林枫 《职业》2022,(9):51-53
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优良环境,虽然学校和企业都很重视人才培养,但是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存在差异。本文以江苏省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为例,对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双高型”技能人才的基本思路及其可行性、实用性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11,(33):186-F0004
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同时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签定、就业指导等为一体的全日制公办学校,是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