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长征在四川是长征史诗上光辉的篇章吴启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衣红军,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光辉历程,在整个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共中央在四川境内多次召开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政治局会议...  相似文献   

2.
“参谋团”,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参谋团”(以下简称“参谋团”)。一九三五年参谋团入川,是蒋介石追堵长征红军的重要军事部署之一,也是蒋系中央势力打入四川的开始。考察参谋团入川始末,对于研究红军长征的历史,对于了解国民党中央军阀与地方军阀之间的明争暗斗,都是重要的。一、参谋团入川的政治军事背景一九三五年参谋团入川,不是偶发事件,而有其复杂的政治军事背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农红军在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的长征途中,经过藏区时宣传并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广大藏族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特别是在途经四川的藏族主要聚居区时,藏族群众通过支援粮食、发展经济、充当翻译和向导、救助伤员、提供兵源等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四川地区藏族群众对红军长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长征研究中两个问题进行再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关于红军长征前和长征中是否知道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问题,过去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共中央在长征前和长征中就知道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笔者认为中共中央在长征前和长征中知道陕甘边苏区和红二十六军,但对陕北苏区和红二十七军却并不知晓,这主要与陕北苏区形成的时间有关;第二,关于红军长征战略方针转变的问题,有人认为是“湘西—川黔边—川黔滇边—川西—川陕甘—陕北”,笔者认为红军战略方针经历了“湘西—川黔边—四川—川陕甘—陕北”的转变,除此之外常常被研究者认为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只是一些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5.
姜子华 《学术探索》2005,(4):118-121
红军长征是一次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当时的中央和红军处于中央苏区无法立足、王明左倾严重错误指导、国民党蒋介石重兵围追堵截、张国焘搞右倾分裂以及大江大河天险、雪山草地无人区等极为罕见的逆境中。党中央和红军机智而勇敢地选择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目标、“避开强敌、迂回北上”的战略转移路线、以陕北为战略落脚点以及纠正党内左右倾错误的最佳时机和模式,从而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和党、军队以及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空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1935年初,红军长征进入藏区,国民政府中央随即电令西藏噶厦地方政府"围剿"红军。8月,出于对红军长征可能入藏以及中央军入康、班禅返藏、诺那入康宣慰等因素的综合考量,2000余名藏军声称奉命"离防助剿"红军,但遭到了马步芳、刘文辉等川康青地方实力派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在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否认了之前曾电令噶厦地方政府"助剿"红军的事实,严令藏军不得逾越防地。奉调、误会与假托成为整个事件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关键词,涉事各方根据自身的利益诉求,进行着各自不同的注解。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6):134-141
国内外对红军长征的研究,很多集中于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而对红二十五军长征的研究相对薄弱,有待于深化。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成为三大主力红军的开路先锋,显著增强了陕北苏区红军的力量,为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在陕北安家创造了有利条件。与其他红军队伍相比,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具有鲜明的特点,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红军为贯彻黎平会议决定,强渡乌江天险,向黔北挺进,乌江一役,歼敌约四千人,是红军长征中取得的第一个较大的胜利,在长征战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探讨乌江之役,对研究红军战史和毛泽东军事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 一九三三年十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兵力,重点向中央苏区进行残酷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两次拒绝接受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建议,实行一条消极防御的错误军事路线,造成反“围剿”的暂时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长征。当时,主力红军有一、三、五、八、九五个兵团,约八万多人。在长征中,“左”  相似文献   

9.
靳道亮 《理论界》2007,(8):196-197
红军入藏初期,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加之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尚不完善,藏民,尤其是藏区上层人士与红军关系曾一度紧张。后期入藏,红军吸收了前期经验,在抗日反蒋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大力开展民族统战工作,赢得了藏区上层人士和藏民的支持,为顺利北上提供了保障。红军在藏区前期与后期的不同遭遇,充分说明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对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我们召开庆祝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理论研讨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要进一步深化对长征意义的认识,发掘长征精神的广泛而深远的内涵,使之得以发扬光大,鼓舞和激励人们以旺盛的斗志和百倍的信心投入现代化建设这个新的伟大的长征.六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胜利地进行了举世瞩目、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长征,保留、锤炼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英才,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提供了组织保障.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转移到西北、使红军主力投入到抗日前线的重大战略任务,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红军长征在创造了一个世界历史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我党、我军的一个优良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1.
李巍妍  白雪峰 《理论界》2007,(2):188-189
伟大的红军长征,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伟大的红军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伟大的红军长征,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伟大的红军长征,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牢记长征精神的深刻启示和深远意义,深入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军战史的一个专题,红军长征史的研究近几年来取得的进展很大,成果汲为丰硕。1986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这一年出现了长征史研究的高潮。继后的1987年中,仍不断有长征曳的专著,资料出版。诸如:《三军大会师》二册,《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中央部分)》,郑广瑾、方十可著《中国红军长征记》(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长征史专著),曾志主编的《长征女战士》第二卷,《红军长征在怀化》等。论文发表更在百篇以上,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前一年研究成果的陆续发表。 近年来红军长征史的论著涉及范围颇广。对其中继续阐发的重要观点和新提出的见解作一综述,亦能窥视出红军长征史研究的概貌。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甘肃,是红军长征到达的第十个省份。红军长征在甘肃从一九三五年八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结束长征,前后历时一年多。从岷山到六盘山,从甘南草原到陇东高原,到处都留下了红军光辉的战斗足迹。在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俄界会议、腊子口战役、哈达铺整编、榜罗镇会议、会宁会师等等也都发生在甘肃广阔的大地上,因而,红军长征在甘肃的这段历史,在整个长征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最后实现伟大的战略转移,到达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对于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习和研究红军长征在甘肃的这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是长征期间进入甘肃的第一支红军部队。  相似文献   

14.
以长征精神搞好部队财务供应保障□曾宪国在红军长征胜利60年之际,重温当年红军长征中财务供应保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学习长征财务供应保障的优良传统,这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艰苦创业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地搞好新时期部队财务供应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红军长征...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过广西开始于1934年10月的名闻世界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大约是在十二月初,大部队经过广西。1933年蒋介石屡次围攻江西红军失败后,曾电请两广出兵助战。桂系乃于是年五月派出第十五军四十四师师长王赞斌,副师长周元,率领一三○团团长莫德宏、一三一团团长王振朝、一三二团团长粟廷勋、一三四团团长凌压西等四个团,进抵赣南信丰、古陂、安远、大塘头和大坝头一线。但桂军在赣南一年多、始终与红军保持相当距离,除了在大坝头的右翼据点,被红军侦察部队袭击过一次,伤亡官兵二十余人外,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1934  相似文献   

16.
林苹 《学术论坛》2007,30(7):43-47
红军长征经过的大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正确而妥善地解决民族问题,党和红军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做了大量的民族工作,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我们如何做好民族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南京解放为视角,以南京地下党组织为迎接南京解放开展的斗争为主线,探讨了中共南京市委在白色恐怖下,组织领导南京人民为保护人民财产、维持社会治安和保证我军顺利渡江等方面开展的卓有成效的斗争与其所做的贡献,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意义.历史经验和实践再次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了,凡是红军走过的地方,那里的土地上都结出了丰硕的革命果实。长征精神既是军魂、党魂、也是民族魂。 长征精神在现阶段的作用及意义 我们说红军长征精神是军魂、党魂、民  相似文献   

19.
参加长征的女红军究竟有多少?许多同志认为只有康克清、邓颖超、贺子珍等三十名左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通常人们所说的参加长征的三十名女红军,只包括了参加一方面军进行长征的女红军,而未包括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据《红二、六军团长征过云南》一书记载,参加二方面军长征的女红军至少有18名。她们是:李贞、戚元德、阵宗英、蹇先任、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落脚陕北是历史的必然:红军长征始终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从目标和方向上为最终落脚陕北提供了可能;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党内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错误,保证了最终落脚陕北;陕北革命根据地当时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客观条件是红军选择落脚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